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高考竞争的负面影响

1现象描述

1.1人情冷漠频现

高考过度的竞争,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崩溃,就如一根弦,长期处于紧绷状态,迟早有一天会断开。这种教育扭曲了很多人的价值观,长期与对手进行残酷的竞争,使得很多人漠视人际关系。他们漠视亲情,漠视同窗情,漠视师生情。很多人患有或轻或重的自闭症、抑郁症等,这都不是耸人听闻,更有甚者,许多高三学生不堪重负,选择跳楼来结束自己的生命。A和B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两人无话不谈学习成绩也不相上下。可进入高三以后,随着学习压力骤增,姐妹两人暗地较劲,谁都不服输。慢慢地,两人开始发生争执,最后因为分数变成陌路,谁也不理谁。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在高三这样特殊的时期数不胜数,竞争使每个人都精神紧绷,一触即发。

1.2考试舞弊骤增

十年寒窗苦读也许还不如一次成功的作弊,而这本身就是一个“囚徒困境”。我们都不希望别人因为作弊而超过自己,使自己为分数的奋斗而贬值。但是,为了保存自己的优势地位,别人作弊我们也只能无赖的选择作弊。自高考恢复以来,全国各地的舞弊案不算少。从2014年震惊国人的“河南替考案”到今年的江西替考案,层出不穷。例如,2012年江西全省高考共查出违纪60人,舞弊24人。可见,高考舞弊人数之多,而每年作弊手段总会有一些“进步”。从以前的纸条作弊到电子通讯设备作弊再到替考,作弊手法越来越高明。本应严肃圣洁的高考,就这样被玷污了。

1.3个人主义盛行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供需矛盾仍然突出,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相对稀缺,想要占有这些资源就必须彼此竞争。“于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走向了孤独和对立,充斥着竞争、对抗和恐惧”。同学之间为了学业排名、占有更好的升学机会而成了竞争对手,把彼此视为抗衡的敌人,每个人都试图让自己“比他人优越或胜过他人”。这种心态很容易使学生形成争强好胜的性格,分享和合作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情,而恶性竞争则成为常态,人性中的纯真和善良被名次啃噬。在这种学习氛围下,竞争性个人主义在学生中悄然兴起。于是,“学校往往成为了‘孤独学习’的场所,学生之间不再是合作的关系,而是把对方看作竞争对手甚至是‘敌人’”。特别是在高三年级,老师为了增强学习效率,提高考试升学率,严厉要求学生保持课堂安静,自主学习,不能互相交流探讨。而有些所谓的优等生也不愿意解答其他同学递过来的难题,他们认为这样不仅会耽误他们自己的复习备考时间而且一旦教会了他们,在高考中他们就没有更多的优势了。在这种孤独的学习氛围中,学校培养了一批批竞争性个人主义者和“孤独的公民”。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和家长长期生活在学业竞争的压力中,失去了享受教育过程的快乐。

2原因分析

高考只是一场升学考试,并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激烈的高考竞争对中小学教育乃至大学教育都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许多人因此将这些问题的出现归咎于高考制度,认为高考制度的存在导致了激烈的升学竞争。然而,“高考导致竞争激烈只是问题的表象,高考并非万恶之源,而是各种教育及社会矛盾的集合点。”

2.1竞争异化

竞争本是选拔性考试的自生物与主旋律。“高考竞争激烈存在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有一定的必然性。”中国是有着几千年的考试历史的国家,经过科举考试这种竞争残酷的考试洗礼,竞争性已在中国人的身上根深蒂固。“高考的竞争、受高等教育机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社会地位的竞争。”只要存在社会地位的差别,就存在竞争,竞争是无法消灭的客观存在。为了获得更好的升学机会,占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之间形成了有你无我的“敌我矛盾”;父母本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不断的给子女施压,与左邻右舍家的父母竞争;学校顶着升学率压力互相竞争。中学生还处于人格发展形成期,自我认知能力不完善,容易受周围强烈的竞争氛围所影响,导致竞争异化,人情冷漠,自私自利,人性中的纯真和善良被竞争啃噬。2.2诚信缺失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通,国无信不稳。我国古代就非常注重诚信教育,像“曾子杀猪”、“郭汲守信”、“三纲五常”等等都是教育人们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反而忽视了诚信教育,片面追求经济社会利益。学生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不讲诚信考试舞弊;父母为了引诱孩子取得高分,空头许诺;学校为了升学率只注重分数忽视诚信教育等等。

2.3功利主义影响

中国自古就有“学而优则仕”的取才用材观念,在这种人才观的驱使下,家长、老师只注重考试结果,认为分数越高,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的几率越高。学习成绩的优劣被视为人生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被灌输这种思想,要经历非常功利的考试,而每一次考试都会被劝戒分数与你的前途与你的命运紧密相联。人在功利中受的教育总是培养了非常强的自私心理,而中国的历史就是个人欲望不断自私的历史。

3对策探究

高考竞争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而学生之间的这种竞争性个人主义则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加以引导的。一个好的制度不会让人性陷入两难,它会鼓励人性中向善的一面。要改变高考竞争伴随而来的一些不良反应必须从正面引导学生对高考竞争的认识,加强各个阶段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首先,对中学生进行前置式教育。中学时期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萌芽到逐渐定型的关键时期。人的“三观”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在社会实践中,在各种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处于这个时期的中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还不健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未形成,有非常强的可塑性。而所谓的前置式教育就是在中学生三观未形成前进行的道德认知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其次,对大学生进行补偿式教育。大学生处于走向成熟人生的关键时期,有一定的可塑性。这个时候的大学生“三观”基本形成,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在生理的发展上已经相当于成人,但是心理上的发展往往跟不上身理发展的速度,尤其当社会经济发展越进步、越复杂的时候,其心理成熟越有延后的情形,导致身心发展出现一定的差距,心理往往不如生理成熟。这种身心不一致的现象造成了大学生对自我的矛盾认知,很容易被同伴及周围环境所扰,社会实践不够、自己能力不强、经验不足,再加上互联网的开放使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物质至上的思想传播,使大学生很容易接受这些极端的个人主义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大学生进行补偿式教育。所谓补偿式教育就是不断地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矫正大学生已有的错误价值观,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把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外化于行动。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长。高考是我国最大型的选拔优秀人才的考试制度,既有利也有弊,总的来说利大于弊。高考竞争亦如此。竞争具有两面性,变排他性的竞争为互利共赢的竞争。由于青年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还不健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未形成,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强烈的自制力,加强青年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意识,从源头遏制像竞争性个人主义这样的极端思想。

作者:胡凡凡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考竞争的负面影响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186295.html

    相关专题: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 江苏师范大学


    上一篇:高速公路路基滑坡安全监测技术分析
    下一篇:镇街网络文化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