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依法治校与师德建设探讨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依法治校成为了我国学校治理的基本方针政策,依法治校就是要严格地按照法律规范的相关规定,组织和开展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在依法治校的实践中,还必须将“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结合起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使“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得到真正有效的推进和落实。本文重点阐述了依法治校与师德建设之间的关系,并且提出了依法治校与弘扬师德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依法治校;师德;教育

一、引言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和科教兴国策略的确立,师德建设与依法治教政策成为了国家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针,而依法治校也已经成为了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在新时期进行学校管理的主要途径。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而教师直接承担着促进学生教育和发展的重任,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教育在现代化教育中的作用。因此,每一位教师有必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将教学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新时期,高校尤其重视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这两个方针都是在国家依法治国的战略引导下具体落实在教育领域的体现,高校在贯彻和落实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的同时,应该狠抓教学的质量,将学校的管理体制制度化。而如何将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并且有效地促进师德建设,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二、依法治校与师德建设的关系

(一)依法治校与师德建设之间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法律与道德是不可分离的两个概念,都是用来规范和约束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因此,法律与道德紧密相连。教师的师德建设与教育法规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与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它们担负着规范学校中各种人际关系的重任。一是教师的师德建设与教育法规与国家和党的方针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的方针政策明确提出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而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体现了这一思想。二是教师的师德建设与教育法规都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与道德素质。不论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还是教育法规,都是为了让教师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品质,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贡献,做一切有利于教育的活动,而不能做有损教育事业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肯定和鼓励的方式告诉教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将内化教师思想道德的自我修养。总而言之,依法治校的教育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之间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是法律的精神支柱。

(二)依法治校与师德建设之间是相互促进和相得益彰的

第一,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我法律修养,落实学校的依法治校策略,切实提高和加强师德建设。我国自古以来讲究礼仪,在历史上形成了很多优良的师德传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敦敦教诲、尊师重教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逐步确立的社会背景下,由于物质生活的巨大改变,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多有利的条件,这对教师的师德建设产生了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因为经济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的师德建设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使得一些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下降,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在道德和品质方面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表现在:一是对教育工作缺乏全面和深入的认识,缺乏吃苦耐劳和担负责任的精神,对教育工作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二是对教学效果、教学科研等不重视,教学缺乏创新和特色;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德育工作贯彻与教学之中,对学生的态度冷漠、缺乏耐心,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四是有些青年教师上课穿着打扮不符合教师的职业形象,不重视自己的公众形象;五是有些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的收入不满,因此对教书育人感到力不从心,在教学过程中充满到厌烦和得过且过的情绪。第二,依法治校可以有效推动和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任何时候,教育行业的发展都要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的业务水平,都不能随意降低和放松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依法治校的校园环境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依法治校其实就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对广大教师与教育工作者进行法律法规的管理和约束,保证学习各项事务和各种活动能够有秩序、依法有序进行,它是通过强制性和权威性来规范和约束教师的行为:一是依法治校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责任心。依法治校是从法律的角度赋予了教师工作的责任与使命,这种责任感可以促进教师的事业心,并且从法律的角度坚持正确的职业道德方向。二是依法治校有利于建设良好的校风,帮助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依法治校可以让教师正确处理与同事、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树立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形象。三是依法治校有利于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现实中有很多教师不尊重学生,用讽刺和挖苦的语言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加强依法治校可以将法律的方式用来约束和规范教师的言行。第三,师德建设是保证依法治校的根本。加强学校的师德建设可以促进教师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加强师德建设还可以促进教师提高自己的修养,积极推动依法治校的进程。教师以身作则的辐射效应,可以带动校园良好氛围的形成,不仅如此,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还可以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稳定发展起到示范与影响作用;加强师德建设,能够激发教师承担法律责任的意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旦被教师理解和掌握,就可以内化为教师的行为与信念,成为教师的精神力量,使教师在职业行为中自觉地履行法律的责任与义务。

三、依法治校与弘扬师德的主要策略

(一)转变观念,树立依法治校的思想意识

作为我国的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中重要的一方面,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途径之一。相应地,学校的治理也应该积极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将办学和学校管理纳入到法治的范畴中去,从而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行,为有效地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在依法治校的实践中,学校管理者及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转变自身观念,将科学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引入到学校管理以及教学活动中去,并严格按照教育相关的法律规范,重视对学生人格和合法权益的尊重,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法律素质,创建符合法治精神的学校环境。

(二)完善制度,为依法治校提供制度保障

在依法治校的实践过程中,要以《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为代表的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为参照,在将这些基本的法律法规落到实处的基础之上,还要对学校自身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结合现实情况形成学校内部的相关规章制度,将学校的教学部门、管理部门、学生事务部门以及后勤保障部门等部门之间的互相协作固化下来,提高学校内部的运行效率,解决在以往学校管理中的不顺畅,通过建立和健全学校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让学校的各部门的职权得以明晰、学校的日常运转变得更加高效和畅通。

(三)优化教师考核机制,促进依法治校的实施

在以往的教师考核机制中,学生对教师的评分往往占了比较大的比重,因此会导致教师在开展依法治校相关工作的时候,经常会有后顾之忧,因而导致教师对依法治校的相关制度规范的实行并不是很严格,甚至对某些明显违反依法治校相关制度规范的活动也熟视无睹,久而久之,导致依法治校成为了一纸空谈。因此,必须优化教师的考核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制度实行状况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通过公开课、教学质量专家组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一个真实的了解。同时,对教师的治学效果进行准确的评估,建立严格的教学检查制度,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和环节进行研究、整改,有效地提高依法治校的质量保障措施。此外,教师还应该在学生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加强对学生法律法纪、校风学风的教育工作,将规范学生的行为纳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获得法制方面的精神熏陶。

(四)加强培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法律素质

教育工作者作为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施主体,其自身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法治建设质量的优劣。因此,在依法治校的实践过程中,要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有效地提高骨干教师以及专业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法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学校可以经常性地举办面向全校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水平和技能竞赛,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促进教育工作者参与到依法治校中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为教育工作者之间沟通和交流先进经验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教育工作者到实践部门进行轮值锻炼,便于其将依法治校的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法律素质。

(五)教师需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做好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社会中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不仅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还要表里如一、诚实守信,用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行为感染学生。法律作为强制性的管理模式,与德治不同,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对管理从无序到有序、权威到民主进行转变,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正确看待教育活动的权利与义务,做到教书育人、依法施教。

(六)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保障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

依法治校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基本制度,但是仅仅依靠制度是不够的,因为制度是死的,而很多情况需要对制度灵活处理,这就需要将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道德和法律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师德建设是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保障,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力军,教师的道德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办学的水平与质量,因此,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就是要在依法治校的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依法治校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用现代化的法律来约束和加强管理,还要教师队伍遵守法律和校纪校规。同时,教师以德为本、身正为范就是依法治校的前提。教师质量的高低与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影响力,教师为人师表,必先行为规范。教师作为特殊的职业,其一言一行都具有师范性,教师的品行修养、言行举止和道德情操乃至工作态度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教育无法替代的。以德治校要求教师要将德育工作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时时抓,改变以往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学理念,这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教师的主要使命在于用智慧点燃智慧。所以,依法治校与师德建设必须两手抓,坚持严格治校、严格治教,规范教育管理行为和教师的从教行为,有效发挥课教学的作用,加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只有依法治校和师德建设配合发展,才能相得益彰。依法治校是师德建设的基础,而师德建设必须遵守依法治校的准则,师德建设是依法治校的保障,只有弘扬师德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校与从严治校。依法治校与师德建设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保障,当代教师应该认识到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伟钊.并举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5).

[2]阮蓁蓁、孟祥臣.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的传统及现代思考.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5).

[3]吴运来.学生参与高校治理权的正当性及类型化研究.现代教育科学.2012(3).

[4]方芳、杨敏.法学视角下高校治理结构中的权力构成与规范.法制与社会.2011(28).

作者:袁勇我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依法治校与师德建设探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149118.html

    相关专题:建筑工程师论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市场营销论文
    下一篇:影视城旅游演艺发展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