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

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类 >

【浙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基于贸易附加

本文作者:戴翔;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1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本文基于贸易附加值,测算了1995—2011年中国各制造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布局中,比较优势仍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领域,但有弱化迹象;资本以及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领域均未取得显著比较优势,但有迹象表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领域的比较优势正在形成,而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领域的比较劣势特别显著且无明显改善趋势。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中的现实地位及进一步发展基本上是"依托低端,挺进中端,遥望高端"。基于贸易附加值所得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纠正传统总值核算法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误判,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方向及政策的科学制定有着重要的政策意义。
【论文正文预览】:一、问题提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通过融人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在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与合作中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产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1978年中国货物出口贸易总额为167.6亿美元,占全球货物出口贸易总
【文章分类号】:F424;F224
【稿件关键词】:贸易附加值国际竞争力显示性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 徐康宁;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11期
  • 刘林青;谭力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二维评价——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2期
  • 张其仔;;比较优势的演化与中国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9期
  • 陈立敏;王璇;饶思源;;中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基于产业竞争力层次观点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6期
  • 张其仔;开放条件下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J];管理世界;2003年08期
  • 傅京燕;李丽莎;;环境规制、要素禀赋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J];管理世界;2010年10期
  • 李钢;刘吉超;;入世十年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8期
  • 张二震;;中国外贸转型:加工贸易、“微笑曲线”及产业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07期
  • 郑丹青;于津平;;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的微观核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08期
  • 金碚;李鹏飞;廖建辉;;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演变趋势——基于出口商品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5期
  • 叶勇;;华东IT产业集群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 张贤付;周秉根;张松婷;唐文兵;;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潘琪;民营企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探讨[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 吴建成;;未来竞争力与先进制造技术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制造业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力比较研究[J];北方经济;2007年04期
  • 刘美平;德国“经济奇迹”深层根源探究及其对中国改革之启示[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 赖作莲;;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 陈柳钦;;产业集群竞争力问题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 杜晓燕,毛筠,陆妙燕;产业集群——东道国吸引FDI的特殊优势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24期
  • 冯金辉,马妍;产业集聚与供应链联盟的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06期
  • 赵建华,阮翔;产业集群吸引FDI的动态累积优势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15期
  • 李录青;;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林娟;;垂直专业化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李雪梅;党耀国;张玉兰;;江苏省旅游集群及其与竞争力关系的系统动力学分析[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李海东;;关于河南省光山县个体户现场充绒经济的调查与思考[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雷鹏;;垂直专业化视角下的产品内贸易与中国产业发展[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 荆林波;;产业聚集、商品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A];2006年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Bin Xu;Jiangyong Lu;;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Processing Trade,and China's Export Sophistication[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7期)[C];2008年
  • 陆根尧;罗晓华;;资源环境约束对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为例[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6期(总第21期)[C];2012年
  • 陆根尧;罗晓华;;资源环境约束对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为例[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 李小平;卢现祥;陶小琴;;环境规制影响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利润水平吗?[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 陈晓燕;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 易振华;垂直专业化所有权选择探析[D];南开大学;2010年
  • 于明言;企业组织模式选择与出口和外包[D];南开大学;2010年
  • 袁其刚;我国贸易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 李宸瑝;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 陈敏;中国商用车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 付京;欠发达地区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 李正军;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 张烨;区位优势要素对上海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 黄志钦;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对广西的借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 张岚;黑龙江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 姜维军;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动力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 于琦;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制鞋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 王骠宇;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湖南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 刘杨;产品内分工视角下中国加工贸易与FDI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 张文轩;基于市场绩效的中国船舶工业竞争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 马立恒;区域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与政府人才政策[D];苏州大学;2010年
  • 赖明勇,阳小晓;出口贸易与内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06期
  • 金碚;李钢;陈志;;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J];财贸经济;2007年03期
  • 杨汝岱;朱诗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研究:1978—2006[J];财贸经济;2008年02期
  • 李钢;董敏杰;金碚;;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对立的吗?——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9年09期
  • 湛柏明;;中国外资企业的贸易条件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04期
  • 曾世宏;郑江淮;;企业家“成本发现”、比较优势演化与产品空间结构转型——基于江苏经济发展的案例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 李钢;董敏杰;;中国与印度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与解释[J];当代亚太;2009年05期
  • 穆智蕊;杨翠红;;出口结构及其变动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刘小铁;产业组织结构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范爱军;中国各类出口产业比较优势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2期
  •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 周晓燕;[N];国际商报;2009年
  • 本报记者 赵齐;[N];国际商报;2009年
  • 尹成杰;[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 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 陈怡;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依存度和贡献度以及相关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06年
  • 孙斌栋;;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历史变迁与提升策略[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 王敏玲;;制约我国市场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年01期
  • 孟庆涛;;基于“钻石模型”的山东省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年02期
  • 陈雅芝,解俊贤;中国科技国际竞争力及其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09期
  • 张平;略论发展行业协会与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J];中国建材;2005年04期
  • 冯正强;唐平娟;;信息化程度与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性分析[J];开发研究;2006年03期
  • 秦培景;;汇率与国际竞争力的两部门模型[J];世界经济情况;2009年12期
  • 吕明元;;中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与中印比较[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8期
  • 邹薇;关于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实证测度与理论研究[J];经济评论;1999年05期
  • 彭羽;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行业协会大有可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年11期
  • 叶军;朱砚花;;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 雷光龙;杨宽;孙枫林;;彩电行业竞争力的多指标指数标度法评价[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 Shigeki TEJIMA;;日本企业的直接海外投资及其国际竞争力(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机遇、挑战和方向”经济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 崔日明;张志明;;“引进来”、“走出去”对沈阳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 张万强;温晓丽;;发展高端物流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新时期如何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 尔东;第四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召开[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 记者 刘丽靓;王勇: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N];证券日报;2011年
  • 王秦平;协会要在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发挥作用[N];人民政协报;2009年
  • 本报记者 徐强;推进自主创新发展服务经济[N];深圳特区报;2007年
  • 本报记者 林妍 张子麟;加薪不会损害中国国际竞争力[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 深圳市贸易工业局副局长 张万杰;创新成就“品牌深圳”[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 本报记者  孟知行 谈燕;宏伟蓝图 催人奋进[N];解放日报;2006年
  • 记者 丁利民;打造具国际竞争力质量高地[N];解放日报;2013年
  • 丁守海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加薪潮尚未危及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 吕明元;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成长[D];南开大学;2005年
  • 张弛;基于产业链治理的集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 王汉斌;基于价值增值的食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 尹晓波;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关联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 周军梅;环境管制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 吕娜;中国小麦国际竞争力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 邓翼;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 徐海滨;我国油料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D];江南大学;2008年
  • 蒋志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 雷玉利;浙江工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 张玉娥;我国棉花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 黄宪臣;物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 李艳;基于网络经济的城市国际竞争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 郭丽娟;中国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稿件标题】:【浙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基于贸易附加值的测算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1期
【期刊简介】:《中国工业经济》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中国工业经济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11-3536/F,国际刊号:ISSN1006-480X。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更多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13320/)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戴翔;


    更多经济类论文详细信息: 【浙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基于贸易附加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jingji/40534.html


    相关专题: 《中国工业经济》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中国地震研究
  • 云南电业
  •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
  • 功能高分子学报
  • 财经科学
  • 中国饲料
  • 畜禽业
  • 海燕
  • 风能
  • 流体机械


  • 上一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繁荣
    下一篇:[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论文]高等学校滚动预算编制方法探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