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管理评论杂志社

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类 >

[对称性自发破缺论文]“欺生”还是“杀熟”?——关系强度与非对

本文作者:李瑞强;李永强;陈晨;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管理评论》2014年10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现有理论未能充分揭示关系强度对非道德行为意愿的影响,也未能将非对称性对非道德行为意愿的影响纳入研究范畴,实证研究则更为缺乏。本文以保险营销员为研究对象,通过2个组间实验研究了关系强度、非对称性对营销员间非道德行为意愿的影响,并考察了行为的非道德强度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关系强度越高,非道德行为意愿越低。非道德强度调节了关系强度对非道德行为意愿的影响,在非道德强度高的情境下,关系强度对非道德行为意愿的影响更大,这与传统的"杀熟"结论不同。(2)非对称性对非道德行为意愿的影响受到了非道德强度的调节。在非道德强度高的情境时,处于强势地位的一方其非道德行为意愿更强;而在面对非道德强度低的情境时,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方其非道德行为意愿更强。
【论文正文预览】:引言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差序格局”理论认为面对其他个体采取何种行为,取决于关系上的亲疏远近程度。正如在异地修理车辆常常遭遇“敲竹杠”,人们在面对生人时更容易产生非道德行为,这类行为被描述为“欺生”。同时,现实生活中也出现了大量熟人之间的非道德行为,例如传
【文章分类号】:B824
【稿件关键词】:关系强度非对称性非道德行为非道德强度
【参考文献】:
  • 翟学伟;;关系研究的多重立场与理论重构[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 李永强;李剑南;史亚莉;;社会网络视角下员工非道德行为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10年12期
  • 邵书龙;;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分层机制分析:等级的、文化的视角[J];天府新论;2012年03期
  • 刘嘉庆,区永东,吕晓薇,蒋毅;华人人际关系的概念化——针对中国香港地区大学生的实证研究[J];心理学报;2005年01期
  • 彭茜;庄贵军;周茵;;私人关系对销售人员灰色营销行为决策的影响作用:时机的调节作用[J];预测;2012年01期
  • 王海珍;刘新梅;张永胜;;派系形成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及机理:社会网络视角的研究[J];管理评论;2011年12期
  • 罗晓光;溪璐路;;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顾客口碑意见领袖研究[J];管理评论;2012年01期
  • 秦志华;徐斌;张明慧;;创业融资中社会资本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解释[J];管理评论;2012年05期
  • 李晓明;傅小兰;王新超;;移情在道德强度对企业道德决策影响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2012年06期
  • 王振卯;;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集体行动——对转型期社会控制的理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 谭智奇;廖顺余;冼平芳;;我国农民话语权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 吴爽;秦启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 王春伟;刘云涛;王俊;;我国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 丁德光;;农村社会风险的表现形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 李琼英;;基于社会分层视野下的利益表达问题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 卢昌文;;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阶层关系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 陆益龙;;社会主义市场转型中的文化矛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 曹小华;;构建和谐社会之弱势群体保护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 吕国光;高贵忠;;社会分层与教育机会分配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 东波;颜宪源;;社会工作视阈下弱势群体抗逆力激发路径的思考——基于黑龙江省弱势群体现状的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 郑丹丹;;弥散的低度不平等——对我国性别分层状况的解读[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 徐昕;;为权利而自杀——转型中国农民工的“以死抗争”[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 周杰;杨望成;;行政问责与官员复出——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徐湘林;;中国的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历史比较的视角[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 黄典林;;媒体主流叙事的边缘解读及其社会逻辑——以北京大栅栏地区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 齐艳霞;刘则渊;;国际工程决策伦理的前沿与演进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 肖江;;信任文化探究——读《论语》之后[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 李晶;;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居民媒介素养——对浙江金华农村居民媒介素养现状的实证调查[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 张秀梅;甘满堂;;农民工流动家庭化与城市适应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 张淑东;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市场意识前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 任丹;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 符婕;论我国保险公司治理监管法律制度[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 朱厚刚;文学身体的移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 王学梦;后现代语境下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 高翔;吉林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 董博;非单位青年组织归属方式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 田野;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责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 郭艳飞;我国地方政府信任危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 王素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信任的缺失与重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 王陆;马如霞;;意见领袖在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中的作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 朱仁宏,陈灿;创业研究前沿理论发展动态[J];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01期
  • 范烨;周生春;;经济发展视角的社会资本研究述评[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5期
  • 韩少功;人情超级大国(一)[J];读书;2001年12期
  • 范丽群,周祖城,石金涛;国外企业道德决策模型述评[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 庄贵军,席酉民;关系营销在中国的文化基础[J];管理世界;2003年10期
  • 秦志华;刘艳萍;;商业创意与创业者资源整合能力拓展——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分析及理论启发[J];管理世界;2009年S1期
  • 庄贵军,席酉民;中国营销渠道中私人关系对渠道权力使用的影响[J];管理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 李正欢;;社会网络结构对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以T连锁餐饮企业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 邓正来;;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框架的反思与批判[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 张华;;试析商务谈判的非道德行为[J];社会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 韦慧民;潘清泉;;组织内非道德行为探析[J];人民论坛;2011年34期
  • 刘伶文,于丽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非道德行为”及其防治[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邱剑英;旅游非道德行为与新世纪的道德建设[J];长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王加绵;对中小学生非道德行为进行心理干预的可行性研究[J];辽宁教育;1998年Z1期
  • 郭柏春,尹玉英;“非道德”与“不道德”辨正[J];嘉应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涂可国;全面把握市场经济与社会道德的关系[J];东岳论丛;1996年05期
  • 黄艳,袁新华;市场主体非道德行为与伦理管理[J];求实;2001年02期
  • 启良;道德、历史、商品经济——与何中华同志商榷[J];理论探讨;1989年05期
  • ;[J];;年期

【稿件标题】:[对称性自发破缺论文]“欺生”还是“杀熟”?——关系强度与非对称性对营销员间非道德行为意愿的影响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文理学院经济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管理评论》2014年10期
【期刊简介】:《管理评论》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管理评论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7/F,国际刊号:ISSN1003-1952。管理评论杂志社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本刊为月刊。自创刊以来......更多管理评论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9913/)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李瑞强;李永强;陈晨;


    更多管理类论文详细信息: [对称性自发破缺论文]“欺生”还是“杀熟”?——关系强度与非对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guanli/27224.html


    相关专题: 《管理评论》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北京周报
  • 池州学院学报
  •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 化工新型材料
  • 成都医学院学报
  • 中国产经
  • 石油勘探与开发
  • 中德临床肿瘤学杂志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 上一篇:115圈子 你懂的|EMBA圈子
    下一篇:【博弈的基本要素】基于环境约束和要素集聚因素下的企业间博弈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