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自然科学 >

民族特色产品开发与产品设计概述

一、课程结构利于民族产品设计素养的获得

民族特色产品开发的情境性和实践性,要求土建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技能类课程的设置是项目工作逻辑导向的,而非学科知识逻辑导向的,课程结构的排列顺序应该遵循民族产品开发的习得心理顺序,让学生先学会实践设计民族产品再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建构基于“民族产品创新实践平台”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系于2012年成立了“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作为非遗传统技艺研究和教学的基地,长期致力于对柳州地方民族文化的研究与文化产品的开发实践,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项目实践或工作场景,通过导师带学生的方式,负责多项学院重点工作,比如“学院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博物馆”项目,通过项目的实践充分发挥了非遗的文化传承与土建设计类专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同步获得,这样的课程实施方式,是有利于民族产品设计素养的获得的。

二、课程评价开展项目化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单纯以笔试作为考核评价手段将大大束缚高技能人才创新思维的提高。以项目实践工作过程为结构构建的民族特色产品开发土建类专业课程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注重实践”。其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应该注意采用项目实践过程作为评价工具,在评价的过程中兼顾民族文化内涵知识、专业技能和素养态度的全面评价,兼顾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基于此,笔者认为,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促进民族文化与土建设计类专业课程整合有效途径,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多元的评价主体,不仅是学院质量监控是评价主体,还要把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及村寨人士都纳入评价主体,使信息来源多元化;二是多元的评价内容,土建设计类专业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过程与结果,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要作为课程评价的内容。

三、教学方式有利激活学生创意思维

通过将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容和传统技艺元素融入课程内容,改造原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形成富有特色的适合于本地区行业需要和文化背景的新型课程,并通过文化实物、传统工具、影像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和课堂等手段突破原有的教学手段,同时学习和引进发达国家现代创意教学思维训练方法,扩宽和激活学生创意思维。教师要改变以往授课方式、设计情境,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机会,带领进入民族博物馆、展览馆进行观察、访谈、调研,甚至运用社会行动的模式或者活动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地方民族文化活动中,或让其有成果展示和展演的机会,从而使民族文化传承更具主观意义。例如:(1)观察法:开放课堂让学生去“玩”观察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组织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展览馆或其他原生态的民族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和研究,适当地采用参观教学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深化学生的认知。(2)活动法:活跃课堂,让学生去“动”活动教学法指在专业教学中,通过学生主体活动和主动探索,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理念是反对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反对被动接受,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实践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活动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自觉性和亲历性。例如,案例“三江侗族建筑文化推介会”主题活动,活动经过课题选择、制定活动计划、计划实施和总结等阶段,在这过程中,教师只是充当指导者,学生需要发挥自主性、积极性,通过考察、查阅书籍、访谈、问卷调查、制作课件、动手制作、现场展示作品等具体活动,完成主题任务。

四、营造学习环境

1.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度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白裤瑶的服饰、桂林彩调剧、京族哈节、桂南采茶戏、侗族大歌、壮族天琴弹唱……构成了广西丰富的非特质文化遗产资源。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高职校园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广西丰富多彩的以人为核心的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技艺、经验、精神对以人为本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度和融合手段,以及由此构造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视觉和心理的影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度,在推动大学生民族文化知识和素质的提高,以及锻炼大学生运用民族文化开展创新实践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环境

通过改变校园建筑外部和内部的装饰,建立本地区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和体念馆,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学习资料和创作素材,使校园文化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和鲜明的文化特色,学生能够通过自学的方式获得本地区民族文化知识和文化体念。拟建成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博物馆、侗族刺绣体验馆、柳州奇石文化馆等场馆,在面向全校学生提供学习服务的同时,吸引非遗传承人和民间文化进入校园,聚集人气,获得文化传承软实力的积累。

五、创新实践项目

1.“实践教学”更利于学生的设计素养和职业意识的形成

民族文化,特别是基于人的传承为主要内容的非物质文化产品的开发,是基于民族产品开发的高职土建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不可言传的特殊性,必须通过真实的项目实践使学生习得和“内化”,因此要重新审视“实践教学”的功能[4]。实践教学的功能不仅是强化学生理论上的“显性”技能,更重要还是培养学生“素养”能力的重要承担者。与理论教学比较起来,构建“民族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更有利于提升土建设计类专业高技能、创新型的人才的设计素养和设计水平。实践教学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课堂上学不到或无法理解的相关社会知识,也是从事实践的学生职业态度、职业精神、职业意识逐渐形成的过程。

2.民族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土建设计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因其以民族特色项目的实践对学生进行创新设计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故更需要建立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的机制,通过在校内建立校企合作机构,引企入校,保障民族特色设计项目源源不断的进入课堂和工作室,不断增大民族特色实践项目比例,形成“民族化设计”手段和实践特色,完善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考核标准。三个试点专业的专业实践课程必须有50%达到利用本地区民族文化资源的比例,设计实训项目中有本地区民族文化特征的项目占50%,形成复合本地区行业特征,内涵本地区民族文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本地企业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具体场景中参与,真实体验民族产品开发的整个工作过程,这才是实践教学应有的目的和追求。

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型社会服务平台的构建

通过学校的努力和政府的帮助,积极获取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构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社会服务平台,使其成为连接市场、传统文化、商业项目之间的纽带,将国家政策的支持、行业协会的作用、企业的技术、市场的项目和资金能够相互在平台中发挥作用,从而获得人才培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丰收[5]。

2.通过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一方面,通过与本地区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创办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校内和校外建立长期稳定的商业化设计服务机构,面向社会提供民族特色社会服务项目,培养高职土建设计类专业创新人才;另一方面,通过“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社会服务平台”与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推广机构、工艺美术协会、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文化保护组织、乡镇中小型传统手工艺生产基地等相关机构和个人建立稳定关系,形成一个能集合政府、企业、民间艺人的资源,联系市场、项目和人才输送的稳定渠道,提升高职土建设计类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作者:林筱颖 刘洪波 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更多自然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民族特色产品开发与产品设计概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rkx/135170.html

    相关专题:swot分析的优势 臭氧超标原因


    上一篇:宪法惯例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下一篇:水质工程学Ⅰ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