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自然科学 >

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学教学探索

摘要: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针对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学教学进行探索改革与实践,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构建应用型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考核制度和评估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人因工程学;工业工程;应用型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4-0214-02

0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正式开展人因工程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从20世纪90年代后,一些大学相继开设工业工程专业[1]。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指导委员会将人因工程学定为工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现出该课程在工业工程专业当中的重要地位。有关人因工程学的教育教学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由于受到大学教学课时、教材、研究资料和教学经验等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相对分散,系统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偏重理论,缺乏实例应用等现象[2]。另外,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陈旧,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缺乏相互融合,也使得人因工程学教学时常常照本照本宣科,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和研究深度,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更是欠缺,无法有效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实践能力。

近几年,我国部分高校在人因工程的教学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和改革,如清华大学借鉴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等的办学经验,进行人因工程学教学科研及实验室建设;西安交通大学提出“1+1”教学模式,以突出人因工程实践教学的地位,提高实践教学内容的比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是一种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安徽工业大学提出进行课程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一体化建设[3]。我国人因工程学教学模式的探索虽然取得一些教学成果和应用价值,但由于各所大学办学条件不同,师资、生源基础不同,学生培养定位不同,还不能在全国所有大学推广开来。黑龙江科技大学是黑龙江“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鉴于此,课程教学组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针对人因工程学课程进行探索与实践。

1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提出

所谓应用型教学模式,即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工程实际应用为背景,加强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以及工程实践能力。课程教学与国家工业工程执业资格对接,突出人因工程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同时着力加强本学科与工业工程专业其他学科的内在关联。促进学生熟悉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相互关系规律,理解作业能力的生理与心理基础,掌握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安全舒适问题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对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对人机系统进行分析与评价,开发简单易行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业工程师。

2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1构建应用型课程教学体系

由于人因工程教学内容相对分散,知识点多,且学科发展快,教学组通过研究实践,强化知识内容的关联性、系统性和整体性,设置5大教学单元,包括学科概论、人体生理与心理、环境因素体系、机器体系,以及人-机-环系统;每一单元均设定研究内容、工程实践案例和调查报告与创新设计3个环节(见表1)。同时将课程教学划分为3项模块,即基础性教学内容、选择性教学内容和工程案例教学内容。做到5大单元框架科学合理,3项模块层次教学实时更新,教学方法多元出新,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教学体系。

2.2建设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

“人因工程学”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系统设计、设置和改善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①将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授课的始终,5大单元的教学环节均设置调研报告、小课题设计等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再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的提升。②进一步整合实验内容,根据理论授课的单元性实现实验教学内容的系列化,增设实验项目,划分3大项,包括人体生理与心理测验、环境测量、综合设计。其中每大项再开设相应小项,大项为必选,小项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任选;另外,增设学生自拟实验内容,最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③实现课程设计内容的多元化与阶段化,在每一单元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束后,进行阶段性的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取材于实验与实习的工作现场,突出人因工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④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目前黑龙江科技大学已经成立加工中心、实训中心,同时专业实践基地也在建设之中,学生能够实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

2.3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针对“人因工程学”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特点,教学组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①在学科定义及基础理论讲解时,注重“问题是什么”、“背景是什么”、“性质是什么”、“解决方法是什么”,逐层递进深入浅出。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进行多样化教学和辅助教学,如“人机界面设计”,以手机电脑为例启发学生思考,采取课上和课下互动的方式,以汽车界面和数控机床作为工程案例进行教学。③设置现场教学情境,如“人-机-环系统分析评价与设计”,采取基地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强化学生实践意识,增加实践应用能力。

2.4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

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特色,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考核评价方式,根据课程内容中基础理论、基本原理、设计方法、综合应用等不同层次,以知识获取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配合的作业类型和考核要求[4]。在教学进程中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全程跟踪学生学习情况,采取笔试、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考核、调研报告、实践总结,以及工程改善优化、创新设计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进行全方位考核。

3结束语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针对“人因工程学”课程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构建应用型教学体系,建设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力水平提升了10%,取得了一定成效。

参考文献:

[1]郭伏,钱省三.人因工程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

[2]杜彦伟.《人因工程》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广西轻工业,2010(2):121-122,129.

[3]张洪亮,郜振华.工业工程专业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5):91-92.

[4]汪惠芬,刘婷婷.“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36(9):71-75.

作者:周平 耿雷 李萍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更多自然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学教学探索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rkx/128780.html

    相关专题: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文化整合的例子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培养途径
    下一篇:国际经济法的构成与发展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