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自然科学 >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理念与实践创新

摘要: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部分,理性剖析当前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整合学校、政府和社会资源来共同推进素质教育,借助于行业企业的力量,运用地方公共文化资源为素质教育体系开拓新领域,真正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434(2016)02-0017-03

1推进素质教育的历程和重要意义

在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源远流长。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倡“六艺”施教,“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也就是包含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思想。古代最早叙述素质教育观念的著作是《大学》和《学记》,《大学》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而《学记》则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宋代的朱熹、清代教育家颜元、近代陶行知先生、蔡元培先生、徐特立先生都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和阐述在相应时代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观。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在周远清、杨叔子、张岂之、王义遒、胡显章等教育名家的积极倡导下,一大批教育界专家学者投入到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开展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和文件,素质教育的实施已经成为了国家意志的体现,并且迅速成为了全国人民尤其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甚至是幼儿园,都将素质教育纳入课程设置和活动设计中。相比中小学,高职院校没有高考的压力,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来研究、实施素质教育,来改革课程和专业建设,可以使素质教育和专业教学更加个性化,更加贴近学生,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大学文化品牌,促进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本宗旨就是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关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加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繁荣富强,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2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现状和不足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承载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大部分高职院校对素质教育高度重视,各自结合实际,不断改革创新,将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思政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校外实践相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但是,由于当前素质教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深刻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上还不够开阔和多元化。由于地区差异、观念差异而形成的发展不平衡现象也存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相互游离。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是学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无论是教师和学生都非常注重专业教育。导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学校以尽量不影响专业教育为前提,无论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时间安排等方面多远离专业教育,从而使学校教育分成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两大部分,互不影响,互不交叉。事实上,如果不将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学生将会流于形式。2)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完全等同。许多的高职院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几乎都是以人文教育为主:设置人文教育课程、举办人文讲座、开展人文活动。固然,人文教育非常重要,影响和陶冶着学生的修养和情操,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将人文教育完全等同于素质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狭隘的理解,人文文化、自然文化和科技文化对学生成长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3)素质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还有待探索。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界的共识,但是如何科学开展,如何形成独特的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的素质教育,并且能一脉相承地传承下去,需要高职教育界共同探索和实践。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把素质教育等同于人文教育、等同于特长教育、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对素质教育的狭隘化理解。同样,认为素质教育是什么都应该学,把所有知识、课程、活动都纳入素质教育的箩筐,则是对素质教育理解的泛化[2]。素质教育不是没有重点,不是样样都通,不是面面俱到,而应该根据每所学校不同的学生特质、不同的校园文化而形成的理念创新,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有规律可循的素质教育体系。

3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理念创新与实践创新的举措

素质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单独的存在,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教育部门来推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来支持和保障。而作为素质教育主阵地的高校来说,要进一步开阔思路,转变传统保守的理念,在加强内部激励机制和创新动力的同时,更加要注重整合和运用学校、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资源来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更加需要依托行业企业的力量,更要善于运用地方公共文化资源来形成独特的素质教育体系。1)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职业教育要与企业紧密联系,要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和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健全企业参与制度。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的办学主体作用。支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人才,不断提升企业价值。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两者的结合不仅仅体现在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科研开发等领域,素质教育体系的建设也同样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的理念、企业的文化和企业精神通过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来深刻影响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萌芽和形成,从而培养出道德高尚、忠诚敬业、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与地方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高职院校作为区域地方教育与培养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履行传承与创新地方文化的使命,我国在已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明确指出,高校教育要发挥文化传播的职能,积极传承与弘扬地方优良的传统文化,同时更新与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地方高校传承与研究地方优秀文化更是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将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为素质教育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扎实的文化基础。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地方文化的学习、了解,接受熏陶,甚至能有机会参与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合作中去,将能使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这种文化精神的渗透,可以贯穿到人的成长历程中,从而促使人格、操守、情感、责任感、人生态度、价值观、理想信念等的形成与塑造[3]。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距今有6500年,人才辈出,明清两代走出了近百名进士,近现代又走出一大批名人,如明中文学大家唐荆川、清初画家唐宇昭、晚清著名书画家汤贻汾、谴责小说家李伯元、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盛宣怀、著名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爱国实业家刘国钧、“爱国七君子”之一史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等。常州文化以谦和坚毅、重学多思、厚德兼容、诚信守仁为内涵。而且有六大特征:重经世,重道德,重文采,重风骨,重创变,重自由。常州地域上的高职院校在构建素质教育体系时应充分运用常州这些历史文化、人文精神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怀、人文素养、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技术技能,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作为。3)运用公共文化资源,为形成完善的素质教育体系开拓新路径。素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需要借助于各种力量、各种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如何运用公共文化资源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广阔的舞台是教育者需要研究的课题。公共文化资源的外延很广泛,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属于公共文化资源的范畴。素质教育体系中涵盖着品德教育、人文教育、科技教育、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都可以相应地在公共文化资源中寻找到学习和实践的归属地。如博物馆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博物馆本身就肩负着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任,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质公民的历史使命。博物馆具有的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科技素养教育功能与素质教育的目标高度吻合[4]。运用深厚的博物馆资源充实素质教育体系,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参加体验项目来开阔眼界,了解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了解社会文明,提升人文情怀;也可以通过参加博物馆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社会实践;可以通过聘请博物馆专业人员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也可以与博物馆共同开展专业教育。总之,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很强的开放性的社会大学,可以作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进行深度合作,从而使学生能够切实运用博物馆资源来提高自身的文化需求和实践需求。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不仅仅可以链接着博物馆,还可以拓展图书馆资源,图书馆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便捷的电子书籍,图书馆还经常举办各类名家讲座,如《百家讲坛》特约主讲人郦波就曾作客常州市图书馆主讲“曾国藩的人生智慧”。另外,美术馆和艺术馆可以给学生提供免费培训、辅导、参观、演出、讲座等平台。总之,高职院校要善于整合和运用各类公共文化资源,探索建立与这些组织机构的合作共享机制,使合作双方实现共赢,从而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开辟新的空间和领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加多元的、广泛的路径。

参考文献:

[1]贾永堂.走出误区推进高校素质教育深入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1(3):16.

[2]素质教育调研组.共同的关注:素质教育系统调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1.

[3]高二旺.利用地方文化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南阳汉文化为例[J].黑龙江史志,2010(23):179.

[4]梅国英,路亚北.博物馆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研究———以常州博物馆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27.

作者:梅国英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自然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理念与实践创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rkx/118801.html

    相关专题: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学术期刊论文发表


    上一篇:管窥建筑工程分包管理风险控制
    下一篇:高强度球墨铸铁生产工艺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