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全民健身战略的全面实施以及体育产业的充分发展,人们对于休闲体育的需求与日俱增。本文建构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休闲人才的需求。

一、实践中休闲体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休闲体育专业是紧密针对社会需求而开设的新兴专业。但是,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是该专业存在严重的就业难问题。从高校视角反思,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对休闲体育人才的需求。

(一)高校中学科导向的传统使得培养应用型休闲体育人才举步维艰

许多高校把培养应用型休闲体育人才作为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然而学科导向的学术传统使得高校逐渐偏离“应用型”的定位,忽视“专业”的实质,而走向“学术”“研究”和“学科”的道路。学科是知识的逻辑体系,关心的是知识自身的理论体系、专门研究方法、专业研究人员和专项学术研究活动,而不够重视社会需求。专业是对学科的理性选择,从大学的角度来看,专业是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能而设置;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专业是为满足从事某类或某种社会职业必须接受的训练需要而设置。由此可见,专业是学科及其分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结合点或交叉点,因此,办专业必然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就业、重视社会需求,这同样适用于休闲体育专业的办学过程。我国高校无论是学校自身发展的诉求,还是对学校教学组织的定位评价,抑或是对教师的考核评聘,学术性倾向和学科导向的传统依然是主流,作为新兴专业,休闲体育专业也诞生和成长于这个学术生态圈中,因此,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休闲体育人才困难重重。

(二)课程体系不确定,教学内容、方法与社会需求之间差距甚大

课程体系合理与否、质量高低、实施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休闲体育专业在我国开设的历史不足十年,缺乏办学经验,在课程体系设置、主干课程方向、教学内容方法、教学资源手段以及办学条件等方面,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休闲体育人才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与社会需求之间差距甚大。例如,与体育类相关专业的课程交叉和课程雷同现象严重,针对不同项目、不同岗位、不同能力需求,可能需要开设多种选修课程,这导致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更新快、内容多,使许多本专业学生和任课教师都感到迷茫、困惑。

(三)沿袭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水平和就业能力均需大力提升

从目前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二十余所高校的培养方案来看,实践能力培养并未被充分重视。几乎所有高校的培养方案的实践环节中均含有入学教育、入学军训、就业指导、中期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内容,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仅仅通过这些传统方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到实际的单位实习实践”几乎是用人单位对休闲体育人才的共同要求。因此,必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真正提升专业水平和就业能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整体面临严峻的就业环境

研究表明,近几年大部分体育院校本科生就业率出现大幅度下滑。在这种整体就业环境下,休闲体育专业的学生也不能幸免,加之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及教学资源等方面与社会需求尚存较大差距,在新兴就业市场不占有绝对优势,又缺乏传统的就业渠道,所以可能遭遇更为严重的困境。

(二)休闲体育专业实际就业岗位有限

目前,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小企业、私企、家族式企业多,存在着不稳定、不成熟、不规范等诸多问题,短时间内很难成为休闲体育专业毕业生有效的就业依靠。而政府、学校、国企和社区等对休闲体育人才虽有需求,但无论是数量和待遇都存在难以逾越的“制度鸿沟”,难以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

(三)应用型目标定位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定位。这就决定了人才培养必须贴近行业、企业,必须关注生产服务的实际需求,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特别是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休闲体育人才培养要以就业为导向,注意教育性、职业性和技术技能性的协调发展,培养出真正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专业教育,高校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从学习者向合格劳动者转化的重要环节。只有实现了这个转化,教育才是成功的;只有实现有质量的就业,人才的培养才是成功的。因此,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来进行人才培养。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规格细分

休闲体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最早于2007年出现在广州体院和武汉体院。随后,许多高校也相继开设此专业。据统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就业去向主要为:社会体育指导岗位,主要服务于街道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休闲健身岗位,主要服务于健身俱乐部、户外拓展机构等;体育经营管理和营销岗位,主要服务于开展体育旅游的公司、体育产品生产和营销公司等;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岗位;体育服务业的自主创业岗位等。根据休闲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我们可以对其人才规格进行精细化研究。人才规格主要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进行细分。知识要素体现培养目标的知识结构,包括达到培养目标所应具备的与学历层次和专业结构相适应的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力要素主要指专业能力,是指系统学习了某一专业之后形成的具有专业特点的能力;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体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较为稳定的基本品质。根据就业主要去向,我们认为休闲体育专业毕业生人才规格应细分为如下三类:1.知识要素方面。不但具有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有管理学、社会学、休闲学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和有益补充。2.能力素质方面。根据就业岗位,其最重要的能力为指导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指导开展休闲体育活动是诸多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包括技能传授、锻炼指导、方案策划等;组织管理能力则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岗位的基础,主要指休闲体育产业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此外,由于休闲体育涉及领域宽广,从业人员还必须拥有社会活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经营决策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及市场预测和风险防范能力等。3.素质要素方面。休闲体育人才的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智能素质,并兼顾其他素质,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进取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专业素养等。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

我们目前面临的现状是,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的休闲体育人才以满足“休闲时代”中人们高涨的休闲体育需求,另一方面毕业生不能充分满足企业和市场需求而导致的就业困难问题。而高校培养的传统体育人才主要针对竞技训练和体育师资,无论是从知识、能力还是素质等方面都无法满足社会对休闲体育专门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建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借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思想,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学生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这就要求我们的培养模式要能给学生有力的指导,将学生的要求及培养目标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学生的要求和培养目标则直接来源于社会需求,为了满足多变的社会需求,任何一个专业需要持续改进。因此,借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以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标,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定位,以人才规格为基准,以持续改进为专业建设的要求,来探寻专业可持续发展之路。2.设置“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课程设置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基础,以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和体育改革为方向,以适应工作、服务社会为定位,以人才规格需求为导向。“平台”类课程主要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素质的通识课、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及部分专业限选课。“模块”类课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就业趋向和不同项目进行必要的划分,让学生自主选择,主要是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这类课程设置的目的性强、自主性大。同时,还要特别注重课程的实用性,不仅培养学生休闲体育行业所需的专业能力,还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实际工作经验。这样的课程体系一方面保证基本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又具有宽口径、重特色、开放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对于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市场急需人才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明显优势。3.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有质量的就业。应用型休闲体育人才的主要就业去向决定了人才规格,也决定了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针对目前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高校实践教学环节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加强与体育管理部门、体育营销部门及休闲体育健身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教学活动。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培养人才,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最大限度地填平理论与实践的“鸿沟”,促进有质量的就业。就业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也是检验专业办学质量的有效标准。休闲体育专业必须建构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能够实现高比例、有质量的就业,得到社会的接纳和认可,专业自身才能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作者:丁林涛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99207.html

    相关专题:曹淑敏 吉林农业科学


    上一篇:扬琴学习之计算机技术论文
    下一篇:网络文化自觉建构网络行为规范综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