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论拉纳“匿名基督徒”观念在“梵二会议”语境中的意义(3)


性”,“在教会法、神学和礼拜仪式等等方面应当有一种宽容在教会中占上风,这种宽容容许每个人对他人说:我并不完全理解你所说的一切,但你仍然是同一家教会中我的弟兄姊妹。”
  拉纳不仅肯定教会之内的宽容和多元主义,而且进而提出教会应当承认和接受人与人之间的不熟悉性和不可理解性。“两个人之间的遭遇永远无法克服一种不熟悉的、不可理解的终极余留。倘若他们彼此完全理解的话,他们事实上就会变成同一个人了。这不仅是最不现实的,也是最索然无趣的。人们是这样的,他们把他人作为无法完全理解的人来接受,作为不熟悉的,作为在某种程度上看起来陌生的人来接受。”
  在此基础上,拉纳赞成教会的本土化。“现在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是,所有的差会在教会成为世界一教会的目前时代,要么已经变成自治教会,扎根在它们自己的文化之中,得到它们的人民的支持;要么正在靠近这个阶段。这就是为什么势在必行地,来自欧洲和北美的传教士们要拥有勇气尽可能快地把首要位子让渡给本土司铎和主教。我相信,即便是今天这些新的教会也乐见欧洲人和北美人——作为下属小心谨慎地,但也积极活跃地和充满勇气地——与他们一道工作。欧洲基督教对其它文化仍然有许多可说的东西。”
  当然,拉纳认为,反之亦然。“拉美教会可以告诉我们有关基层基督教共同体的大量事情,而东亚教会能够与我们分享东方的灵性——这种灵性教会已经予以同化并使之成为真正基督教的。只是互换进口品而任由它们像原产国那样是不够的。一个统一起来的人类的目前状况要求每个民族充当另一个民族的传教士。我们继续拥有向外国派遣传教士的权力、甚或职责。但这不再是单行道。我们当今所需要的是一种真正的交换,其中每方各有供给和收获。”②因为“对话和宽容是一种人性社会的基础”。
  
  5、“匿名基督徒”与人性社会的基础
  拉纳在《对话和宽容之为人性社会的基础》一文中,首先考察了这个命题的前提,就是,“当我们说对话和宽容是一种人性社会的基础的时候,我们预先假定了……其本质特征包括了对话和宽容的一个社会。……只有在社会对话中允许尽可能广泛的宽容的时候,一个社会才是人性的社会;反之亦然,对话和宽容形成一种人性社会的特征,没有它们它无法存在。”基于这样的标准,拉纳反思了基督教的历史:
  “经过那些世纪,基督教徒的自由已经得到颂扬。然而,当我们用我们的标准对它加以衡量的时候,基督教的历史在一种可怕的程度上一直是一部不宽容的、迫害异端的、宗教战争的、教会的和国家的领袖威压良心的历史。”尽管“宽容是基督教所要求的”,但是这“并不蕴含基督教和教会在两千年的历史期间总是实践着基督教的人性概念所要求的宽容。在一种可怕的程度上情况往往相反。”然后拉纳指出,“基督教花了很长时间才发现宽容与作为自由主体的人的最内在本质有关,才发现一个人即便是存并非对手的物质力量强迫他宽容的地方、即便是在没有人能够避免一个人不被宽容的地方也必须实践宽容。”
  拉纳进一步指出,“这样理解的宽容源于属于西方人道主义和真正的基督教的那种人的自我理解。它是我们希望成为所有的人的自我理解中的构成部分的一种宽容。”“总有一天所有的人都会就这下面这一点在上帝面前受到审判:他们是否已经真正地把他们不可剥夺的和最个人的权利——自由——提供给了他们的邻人,无论是个体地还是集体地;他们是否在这个意义上一直是宽容的和愿意对话的。”
  当然,拉纳作为天主教神学家有其固有立场,认为存在着“宽容的限度”:“当一个神学家寻求的不仅仅是以常新的方式反思古老的教条,而是径直否定它的时候,那么就已经触及界线。”
  
  结语“匿名基督徒”与“梵二会议”前后的天主教走向
  
  拉纳之所以被尊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天主教思想家,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他的“匿名基督徒”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梵二会议”天主教思想和实践的走向。作为“梵二会议”上的官方神学顾问,拉纳1963年2月被任命为主持起草与教会相关的教义方略《教会宪章》(Lumen Gentium)的神学家之一。随之,他便很快被“当作大会上‘最强有力的人物”’来看待。事实上,在“梵二会议”文献中拉纳的影响痕迹除了四个文件之外无所不在。尤其是在关于基督教会之外的其他宗教徒人士的声明上,更是深深地留下了拉纳“匿名基督徒”之说的烙印。
  相对于自公元5世纪到16世纪处于统治地位的“教会之外无救恩”这一传统观点而言,“梵二会议”的有关文件中最为大胆的当属《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NA)。这个宣言表达了天主教对于那些非基督宗教的理解,强调天主教徒应当尊重这些宗教,谴责对于这些宗教的信徒们的任何歧视和迫害,尤其是给予分享着共同宗教遗产的犹太教以特别关注。宣言首次具体描述了每一个主要的历史宗教是如何试图响应“那些有关人类状况的深层奥秘”的。它不仅概述了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基本信念和实践,而且肯定性地提及“随处可以发现的其他[原始]宗教”。这个宣言还特别承认和称赞了鼓舞着所有这些宗教传统的那种“深层的宗教感”,肯定了它们的教导和实践代表了“真实的和圣洁的”东西,并“反映了教导所有人的真理之光”。为了直面和纠正基督徒已经培养起来的反犹主义态度和向包括犹太教之内的所有宗教开放,宣言前所未有地“劝告”一切天主教徒:与其他信徒“谨慎地、充满爱心地对话与合作”,并“在见证基督教信仰和生活中,承认、保存和促进在这些人那里发现的灵性上和道德上的善”。(NA2)
  拉纳“匿名基督徒”之说对“梵二会议”文件的影响痕迹还远不止上述文件,事实上《教会传教工作法令》(AG)在承认各个宗教中“真理和恩典的要素”(AG6)的同时,直接从拉纳于1962年发表的论文中取用了一个术语——“圣言的种子”,认为一个在诸宗教中可以发现的“圣言的种子”体现在耶稣里的同一圣言之中(AGll,15)。这些圣言的种子产生了真正的“默观的种子”(AGl8),“一种上帝的秘密临在”(AG9)。在此基础上,“梵二会议”进而在《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GS)中提出,在诸宗教之中实际上存在着“既是宗教的又是人文的宝贵的东西”(GS92)。
  尽管因为“匿名基督徒”在基督徒当中太富有争议、也让非基督徒感到太不舒服,“梵蒂会议”根据大多数人的愿望,没有采用拉纳关于其他信徒作为“匿名基督徒”的观念,但显然“梵二会议关于其他宗教必须说的内容与拉纳的新神学发生了共鸣”。正如保罗尼特指出的,“事实上,梵二会议甚至走得更远,并明确教导说,即使是公认的无神论者,只要跟从他们的良知,就是跟从上帝的声音(尽管是不知不觉的),所以都能‘得救’(《教会宪章》LG16)。”
  事实上,“梵二会议”之后,天主教共同体
  教友、神学家和教牧人员——继续探索,并且进一步扩展了“梵二会议”关于其他宗教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精神都已经在拉纳的“匿名基督徒”思想中得到表达或蕴含于其中,只是拉纳的思想和主张在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时期才得到官方的认可和实践、得到后继神学家的发扬光大而已。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论拉纳“匿名基督徒”观念在“梵二会议”语境中的意义(3)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3746.html

相关专题:世界级城市群 经济学论文


上一篇:灵验记中的佛典信仰
下一篇:梵蒂冈网络传播态势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