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私家园林生态设计理念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2大类型[1]。江南私家园林为人工山水园的典型代表。江南地区处于平原地段,并且造园规模不大,造园者将自然浓缩于一个较小的空间,并通过一些特殊的技艺来营造出具有江南特色的山水园林。造园要先“本于自然”,再“高于自然”。模拟自然时尊重其中的内在规律,也就是当今人们所说生态合理性。江南私家园林无论是从功能上、视觉感官上还是生态学合理性上来讲,都是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又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空间的典范。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日益重视。现代城市景观水平的改善不能仅仅停留在功能性与视觉感官上,还需充分考虑城市环境的生态性。但生态性一词常常没有在城市建设中落到实处,往往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为此,本研究从山水构建、植物配置、园林建筑、生态容量4个方向,探讨了生态设计理念在江南私家园林设计中的体现,以期为相关学术研究有所帮助。

1江南私家园林中的生态设计理念溯源

对自然的态度上儒道又是相互适应的。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和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把人和自然相联系。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造园的态度和设计理念[3]。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都是把人和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进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4]。中国古代传统中的“天人合一”也是江南私家园林追求自然美的源头,从中提炼出的自然美与山水画、山水诗、山水散文等统一组合从而促成了江南私家园林的意境美。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提出“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园林创作原则[5],就是将自然生态性作为衡量评价园林艺术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美的原则不是照搬大自然的东西,而是将自然的规律与特点进行归纳概括而得出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先是大面积截取大自然的片段,后来便是生搬硬套地模仿,再之后在模仿中寻找规律,并提炼出一些造园手法,最后便走上了成熟的典型化创作了。明清时代的江南私家园林就是中国古典造园艺术领域以自然美为原则的成熟作品[6]。自然美原则具有2个层面的意义:首先是整体布局合乎周边环境,即各种自然元素的组合合乎自然规律;再者就是各要素本身合乎自然,例如假山的肌理纹路尽可能减少人工的痕迹,驳岸曲折自然等。从组成要素来看,江南园林的山水、植物及建筑处理十分重视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关系,并且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2江南私家园林中的生态设计理念具体体现

2.1山水构建

无论是北方园林还是江南园林都会有大大小小的水景,可谓是无水不成园。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很多与水景相关的重要理论,如“一池三山”等。在现代城市景观建设中,水体布局需向古典园林学习其开合有序、曲折变化的造水手法。在大面积水体中增设小岛,并结合植物制造微地形,丰富景观层次。现代科技进步使得水体不再只是静态,古典园林中的水体讲究动静结合,现代科技可将水最具活力的形态展现给人们,例如喷泉、涌泉等,这些水景的设计应用给园林增添不少灵气。江南地区雨水充盈,地下水丰富并且水位偏高,也为园林水景提供了天时地利的条件。拙政园里的水体与小岛就是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原有洼地生态改为立体岛式生态,使之形成了更为稳定的生物链。江南私家园林的空间骨架就是明显的人工山水。自古以来,造园都是以筑山开池为主。山水是构成生物生存活动场所的一种非生物环境因子,因此它是构成良好生态条件的重要因素。江南私家园林由于受限于局促的空间范围,山、水、植物等元素构成的是一个良好的小型立体式的生态环境,并为该环境的生物多样性打下了基础,为生物链的形成创造了可能性。这种顺应自然规律的模仿造景既形成了良好的园林景观又构成了立体生态环境。中国古代造园常挖地造池,这样做有利于排蓄雨水,又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并能提供水源浇灌植物及防火防灾。由于江南私家园林的私密性要求,因此一般园内水体为封闭系统,因此人工开凿的水池水质的清洁成为一大难题。古时造园者一般用以下3种方法来解决水体清洁的问题:一是根据情况,开暗沟通院外活水;二是尽量扩大园内水体面积,如拙政园内中心景区大部分为水景(图1);三是在池中栽种水生植物如荷花等,通过植物来净化水体,如寄畅园中知鱼槛水域(图2)。具备一定生态调节能力的江南私家园林为各类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水中鱼翔浅底、可闻起蛙声一片、可观荷叶田田、陆上鸟语花香。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与自然沟通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植物配置

江南私家园林的植物配置的精巧之处在于遵循画理诗情,还常赋予花木以人性,这也是江南私家园林的重要特征之一。如牡丹的富贵豪气、莲花的吉祥如意、梅花的坚强高洁等。因此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必须在满足生态功能的情况下,再赋予草木以情趣,才可使人们享受与自然亲近并热爱自然,也能使园林作品更具人情味[7]。由于规模较小,江南私家园林少以一种植物的群体美作为植物配置的主题,而是主要以多种植物精心搭配而形成组合效果。这些组合配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造园者是否遵从生态合理性。各物种之间存在着竞争与互利的关系,灵活运用好这些关系便能达到良好的组合效果。虽然江南私家园林用地面积不大且以墙围合,但古人已具有充足的经验来选配植物,如常常根据地形地势条件、光照情况、土壤情况等栽种植物。背阴稍有光照处栽以桂花、山茶;垂柳种于近水低洼处;土壤肥沃处植以广玉兰、银杏等,这些植物配置的经验都符合生态性原则的,因此使得江南私家园林植物配置更具生态合理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春色满园的效果。江南古典园林中苍劲古朴气氛是由其中的古树名木所创造的,这也是尊重生态的一个重要证明。古时造园都会尽量保存并利用原有古木。《园治》中“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就讲出了古人造园对古树名木的态度。这是营造气氛的需要,也是尊重生态的需要。由于古树经过多年生长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位,保留大树实际就是保留了一个正常运转的小生态环境。除此之外,我国江南园林善于运用植物盆栽来增加景观生态效果,小巧的花木盆景根据需求或置于几架、或置于榻前、或置于案旁,这也是江南私家园林中人与自然交互最成功的一个范例。

2.3园林建筑

江南私家园林规模较小,所以善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色彩淡雅素净,以“咫尺之地”进“城市山林”,植物配置重视主题和意境,多于墙基、角落处种植松、竹、梅象征古代君子的植物,体现文人具有象竹子一样高风亮节,象梅一样孤傲不惧[8]。江南私家园林中的建筑也充分的考虑了与周边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给予了自然环境极大的尊重,从生态学角度来讲园内建筑是提供给人与自然交流的一个良好平台。为了达到江南园林所需要的氛围与意境,园内建筑的体量、造型与布局等方面均需符合其标准,这样做客观地符合并尊重园内的自然生态性,也使建筑美与自然美很好地融合。园内各类建筑除要满足功能性,还需考虑是否与周围相协调,造型虚中有实,错落有致,富有韵律和变化。江南私家园林建筑非常注重居住和精神上的双重愉悦,在空间处理上,深受道家自然观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影响,巧妙地将奇石、流水、亭、轩、榭、台、花木联系为一个整体,迂回曲折、参差错落。在功能上,满足了可赏、可游、可行、可居等多种需要。在精神层面上,给人们提供了寻求天人合一的物我交融的心灵栖息地[9]。江南私家园林中的建筑需与周边山水植物等因子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完美理想境界。大面积的建筑会对周边自然生态造成危害,因此我国古典园林中建筑常采用自由分散布置的建造原则,并因地制宜、因山就水地排列,使得建筑与自然能够处于和谐共存的关系[10]。江南私家园林利用开敞式的建筑特点,来减轻建筑的视觉体量,增进人与自然的交流。各院落之间的处理手法,以及漏窗、洞门、空窗、空廊等的应用,使得建筑与景观之间、建筑与周边环境之间既有分隔又有联系。以拙政园中部为例,在其约1.8hm2的园内沿水池及小岛因势就形的布置了远香堂、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松风亭、玉兰堂、别有洞天、柳荫路曲、见山楼、北山亭、绿漪亭、梧竹幽居、绣绮亭、海棠春坞、玲珑馆、嘉宝馆等共20个形式各异的小型建筑或小品。这些主体建筑中最大的远香堂大小也就三开间,而且采用四面厅的形式,四周皆用通长落地的雕花格扇大大降低了建筑本身的体量,并增加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联系,利于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也有利于人与自然交流。

2.4环境容量

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追求自然美的前提。虽然江南园林面积较小,但是园内树木繁茂,物种多样性得到保证,园中始终保持着郁郁葱葱的生态环境。之所以能做到这些,除前述分析内容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古时园内的游人一般为私家园林的家庭成员,因此即便再小的园内也足以保证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保持可持续性发展[11]。反之,超过环境最大荷载人流量,将使得花草病败、水体净化能力变弱,就更别谈美感了。反观现代居住区的规划与开发,往往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目的,增加硬质景观的比例,必然会导致人工生态系统脆弱。高密度的人流量也是使得城市生态系统越来越脆弱的另外一个原因,长此以往势必造成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合理开发和增加绿化面积是如今改善城市景观环境的关键点所在。

3结语

古人在造园时,凭借造园时所积累的经验与技艺,营造了定量环境容量、适宜人们居住的景观生态环境,这都基于追求园林自然美。生态合理性是追求自然美的基础与起点,是创造园林画境和诗般意境的媒介。江南园林之所以成功,最重要原因就是将自然美与生态美完美地交融。我国古典园林推崇“天人合一”的造园设计理念,一定程度也是尊重自然生态性的表现,浓缩自然、追求诗情画境并创造出良好的局部生态小环境。我国现代居住区建设对其环境的生态性越来越重视,而江南园林中所注重的自然生态性,也是目前人们所追求的目标。由“生境到艺术类论文画境再到意境”[12]的江南私家古典园林为今天的人居环境建设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

作者:张文 郑诚乐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私家园林生态设计理念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183955.html

    相关专题:公司宗旨 创业理念 环境问题


    上一篇:机插稻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下一篇:大学生路径分析下社会管理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