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馆藏建设探析

近十几年来,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较快,截至2015年5月21日,在2553所普通高等学校中,民办普通高校就有722所,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1/3,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力补充。百度百科对民办高校的定义为:“民办高校是指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民办高校是非国家财政拨款,主要依靠自主筹集的资金办学的学校。民办高校在建校初期,为了吸引学生,一般都会投入一笔资金,建起漂亮的校园、条件优越的宿舍、高大上的图书馆建筑。但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经费投入中,相比公立院校,民办高校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民办高校图书馆来说,在日常资金投入和馆藏资源建设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面对现代信息技术,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采用非对称的策略,充分发挥有限的资金,建立起能满足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所需的馆藏资源体系和文献保障体系,是人们需要探析的问题。

1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运行趋势

国务院近日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未来3年以及10年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包括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等在内的11项重点行动,并就做好保障支撑工作进行了部署。对互联网+进行的顶层设计出炉。“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实践的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发展,为改革、发展、创新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互联网+”已经影响到图书馆的运行。

1.1纸本图书馆藏重要性下降

随着电子图书、网络技术特别是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纸本图书借阅量逐年下降是明显的事实。目前数字图书馆建设方兴未艾,借助互联网+,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已经从面对对象的一对一服务转变成以用户信息集合为中心的图书馆集群服务。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资源跳出了本馆所收藏的纸本资源的限制,为读者提供跨越区域和时间障碍的集群式服务。高校图书馆,特别是民办高校图书馆,对图书的效能比更加关注,既然数字图书馆可以解决纸本图书(除了必需的纸本资源外)所能提供的服务,当然会更加注重电子图书的采购。事实上,伴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的大发展,高校图书馆纸本图书馆藏的比重也在逐年下降。

1.2电子图书日益成为阅读习惯

读书是快乐的事,是对本国文化的一种传承。随着网络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大学生逐步养成了网络阅读习惯。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王余光教授认为:网络改变了一代人的阅读习惯,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读“书”的人不一定就高尚,读网者也不一定就堕落。对读书的引导应该提倡读什么,而不是通过什么读。既然电子图书也是书,也能满足读者获取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那么高校图书馆就应该多采购电子图书。民办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更大的经济压力,图书馆除了正常必须的纸本馆藏外,应顺应技术进步,把较多的采购经费用于电子图书的采购上,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为全校文献信息保障服务。

2互联网+对图书馆馆藏建设的支持

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浪潮完全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互联网+对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服务方式都带来了很大影响,图书馆必须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其快速发展。

2.1高精准的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的物质基础是建立在文献的占有量上。图书馆只有拥有了一定数量级别的馆藏资源,文献检索时才能体现出其价值。数字技术的进步,使图书馆馆藏资源从传统的纸本图书、期刊资源走向了互联网上的数字资源。互联网+使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服务时从本馆有限的图书资源扩展到互联网无尽的信息资源。图书馆读者可以利用网络检索到自己所需的资源,甚至利用互联网+可以按字、词的单位进行高精准文献检索。

2.2高效率的文献传递

互联网+的1秒定律,彻底改变了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服务。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服务由来已久,在互联网进入家庭之前,文献传递主要是依靠邮递,此时的文献传递有明显的问题,如服务时间周期长(处理周期是按天或者周为单位来计算的)、传递过程中丢失和损坏时常发生、所需支出比较大等。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文献传递已很少开展纸本图书的传递,基本上以数字文献传递为主。高速的数字处理技术,使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服务突破了时间限制,从技术上来说,完全可以使读者像在本馆一样,直接借阅其他图书馆的文献。

2.3低成本的技术投入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共享的时代。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为了满足个体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需要,每一个高校都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起自给自足的文献保障体系,所以那个时代衡量一个高校图书馆的指标就是藏书量的多少。互联网+的数据类型繁多,对图书馆来说,具有核心价值的数据是学术文献数据。数字化技术使越来越多的图书、期刊数字化、共享化,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文献保障体系可以建立在数据库共享的基础上,通过联采、共建等方式分摊建设成本。

3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馆藏调整

3.1纸本馆藏1∶1原则

充分发挥数字资源数量优势,建立合理的馆藏资源结构是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应着重考虑的问题。目前看来,藏书量固然还是高校评估指标的必要指标之一,但是从文献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来说,藏书量指标已经不重要了。对民办高校图书馆来说,在满足基本评估指标数量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少量的数字资源经费投入获得大量的文献数据服务。传统图书馆纸本图书的采购经费占图书馆经费的大部分,互联网+时代,可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通过数字资源的购买获得足够的文献。目前大部分高校正在逐步上调数字资源经费比例,对民办高校来说,应将图书采购经费的比例调整为1∶1,用一半甚至更多的经费采购数字资源,可以显著提高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和文献保障能力。

3.2单复本原则

民办高校图书馆在充分利用数据资源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单复本的藏书原则。复本是图书馆文献保障体系中的重要数据,是在同一时间内,提高满足率的重要指标。在总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增加少量的复本量,对提高文献满足率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互联网+能使数字图书在数量上基本达到纸本图书的量级,而在传递速度上是以秒来计算。因此,图书馆的馆藏可以改变以前多复本的原则,实行单复本馆藏,既可以实现图书馆对文献收藏、传承的功能,又能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数字资源建设中。

3.3使用权与所有权半重原则

目前图书馆对外采数字资源总体上分两种方式使用。一种是远程访问,通过IP地址、漫游账号远程访问。这种采购方式的优点在于,图书馆不需要额外采购和维护软硬件设备,数据库资源都在数据商的服务器中。但是对图书馆来说,这种采购一般是采购一年使用一年,如是第二年不采购,之前所采购的资源都无法再使用。第二种是做本地镜像。图书馆将采购的数字资源存储到图书馆本地的服务器中。这种采购方式的优点在于,所有采购的资源都掌握在图书馆,不会丢失;缺点在于需要额外的服务器和存储,并且需要日常对服务器进行维护,数据的更新也相对较慢。对民办高校图书馆来说,若完全采用远程访问的方式,一旦经费不足而没有采购数据库,对图书馆的文献保障冲击太大;若完全采用本地镜像,虽然数据存储的价格较低,但庞大的数据存储和服务器的日常维护对民办高校图书馆来说依然是个考验。因此,民办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期刊、论文等时效性很强的数据库采用远程访问的方式,体现出文献保障的及时有效;对电子图书等时效性要求不高的资源,则采用本地镜像方式,通过几年的积累,可以形成较全面的电子图书资源保障体系。

4结语

图书馆是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图书馆对于民办高校的建设很重要。民办高校图书馆由于缺乏资金,存在着经费短缺、购书量减少等问题,但民办高校图书馆只要合理规划,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就能做好馆藏工作,推进图书馆的发展。

作者:孙小平 单位:南通理工学院图书馆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馆藏建设探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93429.html

    相关专题:全国房价走势2013 中国最大奢侈品网站


    上一篇: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
    下一篇: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