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申办学矛盾研究

1.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矛盾

1.1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矛盾。通过研究2013年《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申报书》[1](以下简称“申报书”)发现,贵阳学院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上,都力图体现专业的特色化,避免以往社会体育专业大而全的特征。我国学者认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岗位需求来优化课程设置[2],在优先发展专一能力的基础上再培养多技能能力。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趋势是在专业下细化,保证核心专业方向特色化。经过归纳,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不同组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大众健康指导与服务、健身项目设计与开发等(康复、养生、医学保健方向);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与开发、赛事活动组织咨询(管理学方向);大众体育管理、职业健美健身指导(运动训练、俱乐部方向);指定具体专项技能人才培养,(高尔夫、户外运动专项方向)等。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了能够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特色可以选择上述方向作为自己的办学方向,形成特色,以免形成大而全的情况。显然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申报之初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在人才培养和课程构想方面力求体现专业特色。如表1中所示,贵阳学院及贵州省部分学校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已初具专业特色。然而,通过研究2015年《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现,《方案》中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陈述却定位模糊、概念过大,有大而全的倾向。《方案》中强调培养目标为“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学和体育教育训练等领域专业基础较为扎实、专业口径较为宽广、专业应用性较为突出,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的体育教育与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健身休闲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从中可看出《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力求培养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整个培养思路却没有任何权重倾斜,可以说和同年的贵阳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的要求并无差别。《申报书》与《方案》在培养目标上出现前后不一的矛盾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对专业的认识和定位不够充分。通过表2进一步对比研究发现,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申报书》中对培养目标的论述实际上应属于体育管理专业方向,侧重于体育学和管理学的学科交叉来申办专业,并以此为目标来设置课程,但在后期的《方案》上则偏重于体育学。这就导致了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成了“四不像”。

1.2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矛盾。由于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以“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赛事活动组织与管理为方向的人才培养标准和专业定位。所以从其《申报书》上可看出,课程设置主要偏重于社会体育管理学、体育赛事运作管理实务、体育竞赛活动编排、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体育经济学、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市场与营销、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旅游经营与管理、体育项目创编与组织等课程。从表3贵阳学院与国内部分高校体育管理专业课程对比研究中,发现以上课程均属于体育管理专业课程。而在2015版《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中,对专业主干课程的表述却与《申报书》中的表述大相径庭,基本没有涉及任何体育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而是与体育教育专业想类似的传统项目课程,见表4。在《申报书》中规划出的体育管理专业课程仅仅是在专业选修课程中有少量体现。所占学分只占总学分的5%,完全无法体现体育管理专业中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特点和性质。

1.3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当前知识结构与就业所需知识结构的矛盾。如前文所述,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定位于以“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赛事活动组织与管理为方向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定位。从这一点可看出,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际上是以体育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思路来进行专业申报的。但在《方案》中这一培养思路却没有体现出来。这也就导致了该专业学生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能力和知识结构是缺失的。体育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体育领域的管理人才,要求学生能胜任体育行业的管理工作,因此体育管理类专业在知识结构上以体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主,在管理方法和管理能力上获得了专门的培养和训练,掌握了现代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科学的规划、组织、协调和决策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社会调研能力,这些能力和知识试图通过学校课程在短时间集中学习是难以取得的,需要的是在学习和基层工作中不断的培养和磨练才能获得。另外由于目前社会体育行业就业机制趋于规范,对社会体育行业从业者来说需要经过特定的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认证,即“带证上岗”。而这些准入门槛和职业要求,在一般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中是没有的,也不具备颁发认证的资质。这些现状都导致了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还是在以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教学,严重脱离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的轨道,使得学生在学校所学和社会所需产生严重分歧和矛盾。

2.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路径建议

2.1明确专业定位和专业方向,构建具有特色的专业核心竞争力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申办专业之处有较为清晰的办学定位和专业方向,即: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赛事活动组织与管理。在此专业方向的指导下,应坚持围绕这一方向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目的性更强,坚持专业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避免大而全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培养的学生能胜任体育行业的管理工作,能够物尽其才、人尽其用,避免资源浪费。在制定培养方案过程中应该针对“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来设置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课程设置。严格与其他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方向相区分。避免造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尴尬局面。

2.2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改进课程建设,使课程的设置既能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能兼顾社会性需求。对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进行修改,优先确定核心课程,对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适度删减,对不能体现专业定位和特色的课程经调研论证后适度删减和改变课程性质,拓宽和增加专业课的广度和深度,适当增加专业课选择面;加强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

2.3加强校内外结合,建立校企交流合作平台,将体育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认证体系引入高校体育专业,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当前,社会体育行业的准入标准即是要求从业人员具有相关部门授予的认证资格,体育专业的学生从事社会体育行业已经不是以往尽凭一张体育本科文凭就能就业的时代了,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的多取得相关技能的认证,对以后就业面的拓宽和竞争力的提高是大有脾益的,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拓宽思路,增加就业几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实习工作机制,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分期分批地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如体适能实训基地、体育保健康复实训室、体质监测与评价实训室等,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模拟企业化管理,形成真实的职业;完善创新创业计划,鼓励学生和老师积极申报,校内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实训与科研相结合,学术并举,实现双赢。

2.4加强学院自身造血与输血能力,提升教育资源由于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定位于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与组织,是体育管理学专业方向,故体育学院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的更新与提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大力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以考察、交流、访学、进修等形式拓宽体育教师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聘请专家、学者、企业高管来校授课讲学,采用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机制形成合理的教师结构。

作者:王恒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申办学矛盾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86473.html

    相关专题:新疆医科大学 测验


    上一篇:社区职业教育研究
    下一篇:连锁经营管理职业能力培养探索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