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档案学专业的比较研究

一、同中存异

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同属档案教育范畴,二者在宏观管理上必定有共性特征,但由于教育起点及教育专指度方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二者在受教客体、授教主体、培养单位、培养层次、课程设置、评审考核等方面存在着独特的个性。

(一)受教客体不同

档案学专业教育受教客体指的是接受档案教育的人。档案高等教育的受教客体是指已通过高级中学课程考试并报考或以调剂的方式接受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育的学生。学生以在校学习为主,通过三年到四年的理论知识学习,毕业后有选择性的从事档案学专业相关工作或其他专业工作,是不具确定性的档案学专业人才。档案职业教育的受教客体大多为在职档案工作者,目的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论层面的修养,学习掌握新技术,掌握与本岗位相关知识。另外,普通公民也有接受档案教育的权利,通过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了解,切身感悟档案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一方面培养公民的档案利用意识,普及档案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拉近档案与公民的距离,发挥档案的潜在价值。

(二)授教主体不同

档案高等教育依托高等学校,一个专业的设置首先要配备的便是理论知识过硬、专业技能熟练的专职教师,也就是说,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授教主体是高校专职教师。从档案学专业相关期刊的发文便可看出,高校专业教师是档案学专业的学术领头队伍,高校也会定期聘请其他学校有影响力的教师或实践工作领域技术带头人,为档案学专业学生举办学术讲座。相比高等学校固定且权威的教授主体,档案职业教育的教授主体则展现出其多元化的一面,个别职业培训学校可能会有为数不多的专职档案教师,大多数培训机构是采取外聘权威档案学专业或相关领域专业学者的形式开展教育工作,涉及岗位责任教育时,有时也会由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强化指导及培训教育工作。

(三)培养单位不同

档案高等教育的培养主体是普通高等学校。普通高等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按国家规定的高等学校设置标准,并通过严格审批程序批准的,以统一考试的形式招收学生的教育机构。档案学专业学生在学校里能够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学校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课外历练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能够扩大视野,吸收多元档案文化,通过实习、调研等活动增强实践能力。高等学校长期以来,都是档案学专业人才输出的龙头,是我国档案教育体系的核心。档案职业教育培养单位以各级各类档案机构为主,针对其岗位需求以及对新技术、新政策接收的渴望,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档案机构有责任不断更新、吸纳多元的档案领域知识与技能,培养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素养,提高档案工作者对岗位工作的认知与认可,激发档案工作者的潜能,更好地为档案事业建设服务。

(四)培养层次不同

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分为本科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及博士研究生教育三个培养层次。本科生教育以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为主,通常以教师讲授的形式进行知识传授,其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多为企事业单位。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研究,这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档案工作的可能性极高,也是档案学理论研究与发展的接班人。档案职业教育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组织进行不同的课程培训,笼统地讲,初级教育是对非档案学专业毕业生从事档案工作进行的知识普及,中级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岗位技能及职责的教育培训,而高级教育是对特殊岗位操作技能的理论与实践讲解,如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高级管理人员课程培训等。

(五)课程体系设置不同

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培养重点略有区别,决定了二者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有所差异。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是以档案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信息资源基础知识、管理学科基础知识、实践技能知识为主要课程,实习、实地调研课程为辅。其中必修课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管理学、信息管理学等大类课程则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理论课程占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大部分,实践动手及上机操作课程居于次席。相对于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档案职业教育更具专指性和针对性,其培养重点在于岗位工作的培训与指导,通过学习增强岗位责任意识与实践指导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以实践课程为主,理论课程为辅。特别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的进程中,数字化建设是目前职业教育的重点课程。

(六)评审考核方式不同

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以学分制为学生在校期间课程学习的考核方式,对于学分修满且各科合格通过的学生正式予以毕业并授予学位,考试方式仍然以学期末考试为主要形式,实习报告及毕业学位论文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其评审主体为高校专业教师及高校管理人员。档案职业教育的评审考核则采取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评审主体是权威的职业资格认证机构,“以法规体系的形式保障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确立不同等级、不同级别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并确定申请档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入门标准”。[2]

二、异中求同

从微观教育特色来看,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在上述六个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从宏观角度讲,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必须符合国家教育理念,与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保持一致,换言之,二者具有相同的教育理念、一致的培养目标及类似的教学手段。

(一)教育理念相同

无论是档案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必须遵照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具备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的管理岗位、科研岗位、技术岗位相关人才。前者是对档案学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普及,讲授范围大而全,后者是针对岗位工作的细致培训,讲授范围小而精,虽然二者的教学分工不同,但是不能将档案职业教育简单地视为档案高等教育的继续或补充,二者是档案学专业教育系统的不同部分,承担着上述不同的责任与义务。总体来讲,二者的教学理念均以马列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按照教育部的指示培养档案事业的高级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为培养档案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二)培养目标一致

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归根结底都是对人的培养,更为确切地说都是对档案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社会提供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兼备、适应时代变革、拥有创新创造精神的人才队伍,是档案教育的最终目的。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承担着教育规范档案学专业学生的任务,为这股潜在的档案工作队伍开辟路径,培养学生对档案工作的热情,使其毕业后自愿加入档案工作者的队伍,为档案事业而努力奋斗。档案职业教育能够满足档案工作者终身学习的愿望,档案一直被视为统治阶级的工具,是史学研究者的智囊,远离公众视野,档案工作也被挂上神秘的面纱,档案工作若想彻底摆脱被人遗忘的阴霾,则必须顺应社会潮流,与时俱进,实现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档案工作者适时地接受新政策、新理论、新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是社会的存在,档案工作者的活动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动力,档案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便是最大程度的开发档案工作的人力资源,并将其培养成一支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队伍,在国际形势严峻、经济结构变化多端的复杂社会背景下,树立为党和国家档案事业奉献的高尚品德,进而全面提升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素养。

(三)教学手段类似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以教师讲课的方式为主要教学手段,无论是高等教育学府还是职业教育机构大多采用教与学的模式。不同的是高等教育下的学生拥有与教师更多的沟通机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有助于理解、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然而由于职业教育的教师随讲随走,很多在职者原本对理论知识就摸不到头脑,讲座过后可能更是一头雾水,只能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实践教学则相反,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在校只能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且集中于档案数字化的上机操作,即便是在学校安排的实习阶段也是对档案库房管理等工作进行大致摸底,而档案工作者却能够将所学的新技术及时的在岗位工作中得到演练,除档案数字化工作外,档案整理、修复、保护等技术性工作得到加强。由于互联网的迅速蔓延,档案教育工作逐步实现网络化教学,一方面,档案学专业学生与档案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教学模式获得最前沿的精品课程,了解国内外档案工作动态,并且有选择性的接收感兴趣方向或本职岗位工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浏览各级各类档案机构网站获取档案实践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及管理规范等,二者实现良好的沟通,可以促进档案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协同机理

我国档案教育结构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集合体,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依然是档案学专业人才输出最重要的渠道,包括档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行政人员、研究人员等。另外,档案在职教育是档案工作者终身学习理念实现的平台,二者的协同共建是档案教育体系内在发展的需要,也是档案事业与时俱进的需求。此外,社会、经济、人等因素也为二者的协同共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档案学专业教育的内在需要

从上图可以看出,档案学专业教育系统包括档案高等教育、档案职业教育及其他档案社会教育,每个子系统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彼此协同的。档案学专业教育系统不断更新与完善,是促进每个子系统更加紧密合作的内在因素,也可以说是档案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具体到档案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而言,二者之间的界限随之减小,出现了档案高等教育职业化倾向与档案职业教育学术化倾向。档案职业教育的学术化倾向是指,在大学资深教师及学术讲堂的吸引下,一些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或各级各类档案机构,努力完善教育课程,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逐渐完善职业教育的学术化倾向。诸如各级档案机构创办的档案学会,邀请高校知名教师做会员,聘请高校教师做讲座等。“档案高等教育的职业化倾向是指,为增强学习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适应性,传统的学术性高等教育项目被重新设计或进行改革,以满足工作世界的需求。”[3]不可否认,高等院校的理论课程比例远远高于实践课程,这种情况下的高等教育无法输出复合型人才,加大就业能力和职业适应性的课程至关重要。

(二)档案事业发展的动力需求

档案教育的目的是要解决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与档案学专业人才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从全国范围来看,档案实践工作者中非档案学专业毕业生为数众多,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有人为原因。首先,新中国建设初期,档案教育系统并不完善,社会档案意识偏低,档案学专业人才屈指可数,很多行政岗位工作者兼管档案工作。其次,档案长期不被人重视,甚至被认为是政府机关的仓库,管理档案无需过多专业知识,致使很多未接受档案学专业教育人员进入档案机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开放度的提高,特别是当档案机构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合法场所之际,公众对档案的认识逐渐提高,当公众懂得用档案保护自己合法权益而进行查档利用工作时,也就意味着档案工作不再深居政府大院,全方位的满足全体公民利用需求也必将成为档案工作不可逃避的任务。因此,加强档案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就成为档案工作者提高职业素养的渠道,档案学专业教育方向从单一转为多元、教育层次已提高到博士层面,同时进行档案教育的内部整合,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优胜的专业人才,才能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三)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人全面发展需求的外在推动

档案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并作用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建设,档案工作必将受到社会动荡的影响,社会的不断发展,致使档案数量不断增加,当科技进步脚步加快之时,电子文件的异军突起曾一度引起档案学者及档案工作者的深思熟虑。当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档案、档案工作及档案工作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档案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有选择性的吸收国外多元档案文化,结合我国档案工作特色稳固提高档案教育工作质量,适应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进程。另一方面,公众的档案利用意识持续上升,公众通过档案解决生活中的棘手问题,也享受档案所带来的文化娱乐,但是信息鸿沟的问题仍然存在,弱势群体对档案的利用率仍然较低,若要真正实现档案的公众化认可,首先要做的便是更为细致的普及档案基础知识与档案利用知识,档案教育系统各子系统相互促进,以档案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为主培养专业人才,并通过社会档案教育的强化激励档案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以满足人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共性与个性的对比分析,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档案学专业教育不同子系统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过程等方面的分工与协作,深入了解档案学专业教育的客观发展规律,目的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专业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已具备一定的规模,相比之下,档案职业教育略显逊色,在二者协同发展档案高等职业教育之时,协调处理好各相关职能部门与教育机构的关系成为发展档案学专业教育的首要问题。

作者:姜媛 工作单位: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档案学专业的比较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80447.html

    相关专题:集团财务管控 商业银行竞争力


    上一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研究
    下一篇: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关系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