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新媒体在民族文化传播的应用

摘要就新媒体时代的特性以及民族文化传播现状展开探讨,分析新媒体的发展对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影响,并提出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民族文化传播的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民族文化;传播

新媒体技术不断渗透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科技、高效、丰富的新时代大门,人类也步入了一个各类信息爆炸、各种文化碰撞的新时代。新媒体正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习惯,更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使得原来小众的,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民族文化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其同时代文化紧密联系,相互碰撞交融,迸发出新生活力。在新媒体技术盛行前,传统媒体主要是指电视台、广播台、报社、杂志社等,这些传统媒体主要是对各类错综复杂的信息进行筛选、编辑,挑选出较为公正、可信的信息呈现给受众,这就使得媒体与受众之间呈现一种单方向的信息传递关系,即信息从媒体到受众,缺乏受众对信息的反馈。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流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一系列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固有方式,为信息的传播注入了新鲜活力。常见的新媒体有电脑、手机、移动电视、数字电影、杂志等等,受众群体扩大,信息获取的途径越来越便捷,实现了信息的人人共享,此外,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都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反馈信息,真正进入到一个信息化时代,这是新媒体技术为人们所提供的。

1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性

在新媒体时代,网站、微博、社交软件的广泛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成本降到了最低,每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成为信息的中转站和传播者。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信息的发布速度达到了一个新高,这大大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大众不必再依赖于传统媒体,对于信息的获取也越来越便捷。1)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增强。新媒体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使信息传播的途径改变,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即是媒体的传播同受众的反馈这一简单交互的过程,而新媒体则是用户、参与者同受众双方或多方相互传播的复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方都能收获信息资源的最大化,从而体验到操纵的快感。而超文本方式更加丰富了这种体验,即利用超链接将不同层面但相关联的信息结合到一起供用户浏览。通过不断地研究表明,人们热衷于在交流探讨中接收社会性公共信息,这种兴趣会随着一些较为创新的途径而有更深的发展。2)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传统媒体信息传播主要是通过纸质报刊、电视、广播新闻等方式,需要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再加以编辑,审核才最终呈现给受众,信息的时效性被削弱,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多媒体信息传播以光速计算,可以瞬间将大量信息传递到网络所能覆盖的任何区域,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这些工具的随身携带,使得人们与互联网紧密相连,信息的传播与更新速度变得更加快捷。3)多媒体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在新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是信息传播的一环,都具有信息传播和信息中转的功能,网民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导者,每个网民将身边发生的事情,以文字或视频、音频形式传递到互联网,形成信息资源的共享,新媒体成为一个有着巨大容量的储蓄装置,包罗一切上传的信息,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信息交融在一起,全方位地为受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多种形式的组合,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内容。

2民族文化的传播现况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内在软实力,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品格以及人民的精神诉求,民族文化则是在国家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沉淀,由无数人民在生产实践、劳动生活中逐步累积的精神支柱。包括了宗教信仰、语言文字、艺术创作等许多部分,这些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探索出来的民族文化遗产,经过历史的变迁,它们也随之被注入了新的活力。1)信息传播的不平衡。我国幅员辽阔,少数民族分布面积很广,但相对人口较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少数民族聚居地大多集中在边疆地区,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交通不发达,信息相对闭塞。此外,少数民族的人民受教育水平较低,在信息的接收方面较发达地区的居民有很大的差距,大多数少数民族的人民还在依靠人际传播信息,纸质报刊甚至新闻媒体都不甚普及,更不用说互联网的传播。近年来,政府高度关注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积极实施广播电视信号的畅通,使得少数民族人民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能更多接触到外面的文化,但这种单向的传播模式不能完全满足当地人民对于外界世界的渴求,不能让当地人民抒发自己的诉求,所以需要一个能进行双向交流,互相沟通的平台,因此,具备较强信息传播交互性的新媒体普及势在必行。2)传播内容的偏向性。就现今互联网传播的大量信息来看,主要集中在一些前卫的、时尚的、精英的与大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虽然这些内容迎合了民众追求新鲜刺激、科技先进的生活理念,但对于偏远地区的人民来说,则有很大的陌生感,只能以旁观者的眼光欣赏,而不能真正融入进去。相对来说,体现少数民族文化,贴近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内容太少,使得外界对少数民族的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失去了欣赏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机会。

3应用新媒体进行民族文化传播的举措

从对民族文化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许多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缺陷,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解决这些不足提供了契机,新媒体技术可以充分凭借其便捷性、交互性以及丰富性为传播民族文化献力。1)充分掌握话语权。在新媒体这个平台,每个参与者都享有话语权,言论自由权得到了充分的实现。人民不再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而是可以在网络社交平台充分抒发自己的看法。而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播,最有话语权的应当数少数民族人民,他们对民族文化有深厚的感情,并具有深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他们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播者,肩负传播民族文化的使命,让他们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宣传本民族文化。当然,政府也应将其导入正确的方向,不能完全听之任之,应做好适当的文化宣传工作并给予较为专业的指导意见。2)树立民族文化品牌。民族文化要得到发扬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即要赋予其深刻内涵,包括其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个性品味、精神意气,要将民族文化形成品牌传播,必须让文化的传播者和文化参与者形成一个良性关系,共同对民族文化进行专业的探索和发扬,这是一个长久的系统化过程,必须要引起广泛重视,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恰恰可以加以利用,可以从而对树立民族文化品牌起到关键性作用。3)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民族文化在国内的继承和弘扬势在必行,但我们还应积极将民族文化输出到全世界,展现中国泱泱大国的文化魅力,例如,湖南卫视举办的《汉语桥》节目,筛选世界各地不同语种的人进行汉语语言的竞赛,再将其发布到互联网上,让世界各地人民感受到汉语言文化的魅力。当然,民族文化输出这一过程的实现还需要很多努力,但必须要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4)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既避免了传统媒体存在的单一性,又减少了新媒体存在的“把关人”作用的淡化,更利于形成本民族的文化品牌。二者的结合取长补短,使民族文化的传播速度、辐射范围大大提高,并有利于形成核心文化价值,对民族文化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前段时间某卫视举办的《追梦中国人》节目中,利用电视台节目竞赛与微博投票平台的结合,调动网民的积极性,使网民主动参与到节目投票当中,并在节目结束后在微博展开中国梦、中国人的讨论,大大激发了网民对于民族精神内涵的探讨热情,使民族精神得到不断的发扬和创新。5)民族文化文献数字化。我国的民族文化中,非物质文化占据大多数,如同一些戏曲、文学、制造工艺等,大多数是依靠一辈一辈的口口传承,并没有纸质文字的记录,导致许多民族文化失传,如果要长久传承这些文化,就必须将其用多种形式记录下来,使之得到广泛发扬,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利用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将其以文字化、图片化、音频、视频的形式保留。4总结总之,我们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克服一系列问题,利用新媒体的特性树立民族文化品牌,在国内,积极倡导民众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在国际上打造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新格局,提高我国的全球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刘洋.新媒体时代引发的民族文化传播思考[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51-155.

[2]程亮,颜复萍.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特征与对策探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0(4):118-121.

[影像医学论文3]覃萍建筑期刊.新媒体时代民族文化品牌的传播[J].新闻战线,2015(24):149-150.

作者:樊立彬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新媒体在民族文化传播的应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273041.html

    相关专题:电子阅览室建设方案 福建自贸区与一带一路


    上一篇: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探索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