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探索

1建立开放的科研创新研究基地

学生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实际动手做出科技作品,理工科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多数以实物设计为主,需要各种工具和仪器设施,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要求具备专用的场地。以前我院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在教学实验室进行,实验条件和开放时间经常无法保证,学生参与的兴趣也不高。面对实际情况,我院成立了“大学生光电科研训练中心”,分配了专门的实验室作为基地。主要以学生自我管理的方式为主,全天开放,学生在晚上和节假日也可进入,主要仪器设备和工具配件等向主管教师借用。学生的各种科技活动如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开放性实验项目、课程设计等都可在基地进行。基地的全面开放使学生拥有了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变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平台和载体,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2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学生在从事科技活动时,缺乏专业知识和项目经验,这就要求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引领学生。项目选择和开题时需要教师指导技术方案的可行性,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教师指导具体实施技术,甚至于相关文档的撰写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必须充分发掘、调动教师积极性,尤其是科研课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师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需要占用大量工作时间,投入很多精力,但却没有教学工作量。成果只有当所指导的学生参加竞赛获奖或有科技成果时才有所体现。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应合理认定教师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工作量,且成果作为职称晋升和教师岗位聘用的依据之一,才能使教师有指导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动力和时间投入,使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延续。

3建立良好传承模式

要保持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不断发展,就需要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好学生之间传、帮、带的作用。我院采用的模式是,建立科研训练中心的学生组织,由本科生和一些硕士研究生参加。硕士研究生主要负责指导本科生,其项目经验和知识可以在具体实施技术问题上对本科生进行指导,弥补本科生专业知识上的不足。高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知识,组织团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光电设计大赛、虚拟仪器大赛、智能车比赛等学科竞赛,或者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低年级学生主要是参与高年级学生的科技活动项目,负责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活动中学习和入门,这样可以提高其学习兴趣,营造科技活动氛围,带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识,为后期能够承担相关项目做准备。将创新意识强、组织能力好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发挥他们的领导作用和传帮带效果。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大学四年形成系统性、分层次的科研创新训练。学生间的传承和影响也减少了教师的指导压力,使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变成一种自主行为,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一些专业方面的需求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科技成果的传承也很重要。对于已经完成或者初步获得一定成果的科技创新项目,需要做一次项目研究报告,并开放研究内容。对于需要不断完善的项目,研究内容要做到很好的传承,避免了学生总是从零开始做项目,使已有的成果不会被遗弃。

4具备经费支持与完善的经费管理办法

理工科学生的科技活动大部分以实物作品为主,因此需要一定的经费。我院科研训练中心设立了科技创新基金,用来资助大学生科技活动所需经费开支,基金来源主要有学校和学院的经费支持、学生申请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开放实验项目等。所有研究项目统一管理,学生按照研究计划填写经费使用申请,指导教师复核确认后可进行采购。既满足了学生科技活动的经费需求,又避免了学生的一些违规行为。

5结合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

学生的科技活动要结合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引导学生重视实物制作、重视锻炼动手能力,在实际的研究中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带动理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到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中。传统教学是以课本为基础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要求,但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这一点上还有所欠缺。我院部分课程采用考试改革,鼓励学生采用制作实物的方式来代替考试,通过实物制作的过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很好结合到一起。部分课程设计也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题目进行设计,对于具有进一步研究意义的课程设计题目可以进一步申请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或作为毕业设计题目,这样对一个实物的逐步完善和延续,减少半途而废,才能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产生一定的成果。

6学校政策支持

对于学生的科技活动,学校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政策首先应对学生参加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给予支持,对参加的学生进行创新学分认定,且作为评奖评优和面试推荐研究生的参考条件。我院新版学生培养计划中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修满教学计划要求的学分外,必须取得4个学分以上的创新学分。根据学生在科研教学成果、学术论文、学科竞赛、技能考核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学分认定。“创新与实践学分”达到12学分或12学分以上者总平均学分绩点可提高0.2个绩点,达到8学分或8学分以上者总平均学分绩点可提高0.1个绩点。其次应对教师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工作给予肯定。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应计算工作量,所获的成果也作为教师业绩,并且在教师年终考核评优、职称评定晋升和教师岗位聘用中作为依据之一,才能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调动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积极性,确保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7选择学生加入教师科研项目

教师根据学生在科技活动中的表现选择一些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让他们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得到锻炼,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科研工作,是一种双赢的模式。使学生参加科研工作应尽可能选择实际工程项目,专业性或理论性过强的项目会让学生找不到头绪,也得不到较好的锻炼。也可以使学生加入硕士研究生的课题组,在课题组的交流中学到更多知识。

8结语

通过上述多种途径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同时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只要我们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健康有序、深入持久的开展,就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吕勇 牛春晖 刘力双 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探索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153197.html

    相关专题:保健品直销 蒋菲


    上一篇: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分析
    下一篇:以育人为主的学校管理思路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