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水利正处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工程水利逐步向资源水利的转型期,县级农村水利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支撑保障。农村水利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开展建设与服务。文章针对安徽省太湖县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为做好农村水利工作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安徽太湖县;农村水利建设;问题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经济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已经从过去只注重粮食产量进一步的向多样化转变,从过去纯农业向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商品化转变,农村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农村集镇的城市化及农民住宅小区化,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保障能力不相适应,最重要的是农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农村水利工程的防洪能力不强,农村水利科技含量不高,农田水利工程经营机制没有达到良性运转目标。为了开展好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和维护,更好的保证农作物的稳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农村水利建设。农村水利建设,促进了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缓解了经济快速发展与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然而当前农村水利建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解决。
1太湖县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农村水利工程基础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
我县大多数农村水利工程都是20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当时勘测、规划、设计技术设备落后,建设标准不高,工程配套不全,建设施工条件简陋,经费不足,从而导致工程质量差,加上后期缺乏维护和管理。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很多工程已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老化损坏严重,灌区骨干建筑物及田间水利工程的完好率不足40%,灌溉时大水漫灌,“跑、冒、滴、漏”现象突出,水资源严重浪费,直接影响了灌溉效率发挥和农业生产稳定。
1.2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农村水利事业发展后劲乏力
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以及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转移输出,农村水利建设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我县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省市拨款、县乡政府财力有限,难以进行有效资金配套。群众自发投资投劳和采用社会资金办水利的机制和条件没有形成,从而导致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1.3农村水利工程产权不清,缺乏有效管理
农村水利工程地点分散,所有权不清晰,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责任划分不严格,管理制度不健全,小型水利工程“国家扶持、农民投劳、集体管理、个人使用”的管理运行机制,同千家万户自主经营,分散用水的现状越来越不适应,群众爱护水利设施的意识淡薄,人为破坏水利设施的现象经常会发生。随意毁坏、侵占沟渠也屡见不鲜。水利设施带病运行和只建不管、重建轻管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水利设施功能都丧失了,故而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1.4农村水利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缓慢,难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管理经费短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权责模糊、主体缺位,老化失修、效益衰减,“国家管不了,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到”的工程仍较普遍,极不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2安徽太湖县农村水利建设对策
2.1坚持以人为本的水利建设理念
水利是直接关系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改善我国民生的一个重要工程,针对太湖县水利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薄弱,不能很好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充分认识促进水利产业又快又好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大力抓项目,获取资金立项的同时,出台诸多的扶持政策,各乡镇从上缴的收入中,保证一定的比例配套资金投入,主要用于除险加固,林、路、田建设和对种植地块的整治,积极扶持并且组建农民用水协会,使太湖县的水利建设的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都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跨越,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经过全县干部群众30多年的不懈努力,尤其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了花凉亭大型水库,方洲中型水库,11座小(一)型水库,82座小(二)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长河、黑河等11条骨干河道的清淤整治工程,重建和改造人饮工程18处,大部分的当家塘、堰、闸,泵站得到加固整修,从多个方面切实满足了农民对水利工程的需求,全县农田基本建设标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逐步增强,粮食总产量由1985年的2.2亿斤增加到2015年的4.1亿斤,这些成就很大程度上都是归功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2构建农村水利经营管理的新体制
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对一些效益相对来说比较明显受益范围明确的新建工程,要鼓励个体和法人单位都去投资兴建。做到自办自建,自管自受益,从而真正达到开发合理、配置优化和永续利用水资源的目的。遵循“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重要原则,以水权水价改革和水费计收机制,促农村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为节约用水创造条件。政府在政策、税收、信贷、土地征用等各个环节给予更多的支持,调动农民群众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经营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积极性,有利于减少水事矛盾纠纷,减轻集体经济压力。太湖县于2015年开展了一系列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实施,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用水合作委托管理、组织管理、转让,拍卖等多种管理方式,逐步建立起投入多元化,产权明晰化,服务社会化,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工程管理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和良性运行机制,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更加的明确化,经营方式得到搞活,管护责任得到落实,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安全运行得到保障,做到建管用相一致,责权利相统一。
2.3建立农村水利多元化长效投入
随着乡镇企业转制,农民增收速度缓慢且取消了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实行“一事一议”制度,这对农村水利发展带来了新影响,因此,各地要积极探索,尽快建立起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制度化农村水利投入机制,首先是确保土地出让金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的落实,保证县乡两级将当年财力其中的2%~4%用到利工程建设中来,二是建立分级负责,划分事权的体制,明确政府投入主体地位,三是继续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重要原则,组织受防洪工程保护区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修改防洪基础设施,四是要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农民投资兴办农田水利,五是抓好“一事一议”工作的全面实施。安徽省太湖县政府在用好用足县级实行“以奖代补”资金的基础上,广泛吸纳民间资金,进一步加大了对水利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了群众主动兴办水利的积极性,涌现出大石、徐桥、新仓、江塘等乡镇以及万秀园、绿之洲、珠珊瑚等农业开发公司加大对水利设施投入的一批典型代表。据统计,全县这方面的资金投入累计达7923万元,成为推动太湖县“八小”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试金石”。
2.4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乡镇水利站的服务职能,水利站是县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主要职能是负责本乡镇区域内灌溉排涝,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协助做好规费收缴和行政执法,乡站人员事业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计划,乡镇水利站逐步向制定规划,监督建设,经营管理转变,尽快实现综合性服务和专业性服务相结合,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分离,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要加强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成立了太湖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建设一支专业性较强水利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全县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更加规范,保证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提高了投资效益和工程效益。三是创新水利基层管理模式,推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相继成立了小池镇八库连灌管理所、大石乡农民用水管理联合会、晋熙镇六库联灌农民用水协会和新仓圩管理委员会,制订管护规责,明确管护主体、范围、权利义务,县水利局进行监督指导,不断提高基层水管单位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3结语
总之,结合安徽省太湖县农村水利的发展状况,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稳定的长远目标,充分利用优势,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统一的原则,不断完善水环境保护、防洪保安、水资源配置和农业灌溉安全体系,深化水利制度改革,采用良方,解决难题,太湖农村水利建设必然将会呈现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华利.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
[2]王海平.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水利工作发展——以安徽省太湖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
[3]冯贤亮.高乡与低乡:杭嘉湖的地域环境与水利变化(1368-1928)[J].社会科学,2009.
[4]艾克拉木•艾尔肯.昭苏县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
[5]盖朋朋,巴彦斌,曹长清.关于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利津县水利建设的思考[J].科技传播.
作者:陈大江 单位:太湖县国土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