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医疗保险专业医学类课程设置探析

1医疗保险专业医学类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相关主体对医学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医学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校不够重视。根据调查,目前开办医疗保险专业的35所高校中,绝大多数是具有医学教学资源和能力的院校。具体来说,其中有30所医学类院校(包括西医院校、中医院校),4所综合性大学(设有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等院部),以及1所财经院校(医学类课程教学主要由与其合作的医学院校承担)。相比于以上医学类院校中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或中西医临床、中药学等“主流”专业而言,医疗保险专业一般被定位为“涉医”专业,或“医学相关”专业,当面对有限的医学教育资源分配时,医疗保险专业就经常被忽视,相关的医学实验、临床见习与临床实习难以得到充分保障。第二,授课老师不够重视。我们在与某校2003级到2009级医疗保险专业的39位毕业生代表座谈时了解到,部分医学类课程教师在给医疗保险专业学生授课时,会降低学习要求、减少授课内容,甚至部分课程直接选用专科教材,严重影响医学类课程教学质量。第三,学生自己不够重视。在学校和授课教师的双重影响下,医疗保险专业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轻视医学类课程,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医学类课程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2医学类课程设置缺乏科学论证

许多院校开办医疗保险专业,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医疗保险人才需求;另一方面,医疗保险专业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通过新专业的开办可以吸引更多生源。但是,一些院校在开办医疗保险专业时,为了尽早占得吸引优秀生源的先机,前期往往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调研,就匆匆提出专业开办申请。在专业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师资队伍不完整的情况下,仓促开办医疗保险专业,其课程设置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就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尤其是在设置专业性和系统性非常强的医学类课程时,问题更加严重。在调查走访中发现,一些院校在设置医疗保险专业医学类课程时,缺乏充分的、科学的论证,大多数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进行课程设置,即通过借鉴较早开办医疗保险专业的院校的培养方案,再根据本校现有师资来安排课程:有相关授课的教师就开设该门课程,如果没有就暂不开设,导致医疗保险专业核心的医学类课程缺失。例如,少数院校由于师资紧张或外聘教师管理难度大,类似于《医学影像学》或《诊断学》等对医疗保险专业非常重要的课程都不开设。这种“因人设课”“因人废课”情况,严重影响了医学类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削弱了医学类课程对医疗保险专业医疗知识和技能培养的支持作用,导致医疗保险专业“具有一定医学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特色培养目标无法实现。

1.3医学类课程安排合理性差

医疗保险专业课程体系一般由公共类课程(大学英语、体育、思想政治、计算机基础等)、医学类课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类等)和经管类课程(保险学、保险法学、核保理赔、社会保障、卫生管理学等)三大板块构成[1]。从学科角度来看,医疗保险专业涉及到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要将医学类课程与其他学科板块课程进行融合,则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就显得非常重要。部分院校为了让医疗保险专业的医学类课程与经济管理类课程“彻底融合”,在形式上做到了极致。例如,某校将医疗保险专业所开设的10门医学类课程,分散在从大一到大四上学期的7个学期中,这些课程之间穿插大量公共基础板块和经济管理板块课程。从形式上看,医学类课程与其它板块课程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但是,从本质上看,这种课程安排方式,打乱了医疗保险专业学生学习医学类课程的连续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使得医学类课程学习支离破碎,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由于医学类课程一般由医学专业教师承担,而经济管理类课程一般由经管专业老师承担,多数院校这两类教师隶属于不同的教学院(部),分散安排各板块课程导致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管理难度加大,医疗保险专业的特色和教学要求标准都无法统一[2]。不合理的课程安排,很难谈得上真正意义上的课程之间融合;没有很好的课程融合,也就难以保证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2完善医疗保险专业医学类课程设置的建议

2.1强化医学类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医学类课程板块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从作用来看,医学类课程是培养医疗保险专业学生医学知识与技能不可或缺的学科支撑。医学类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生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为医疗保险专业学生提供必备的基础医学知识,为后期学习并掌握相应的临床医学知识奠定基础;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医学课程,又为学生掌握医疗保险核保、理赔、营销、客户健康管理等技能奠定基础。从地位来看,医学类课程在医疗保险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是医疗保险专业的特色,也是相较于其他金融保险类专业的突出优势。然而,医学知识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没有相对完整的、系统的课程体系提供支撑,难以达到医疗保险专业所应具备的医学知识水平。但是,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强化医学类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是因为在医疗保险实务中医学知识使用频率高[3],或是认为医学类课程比经管类课程更加重要,而是因为现阶段在有些高校,医疗保险专业中的医学类课程被严重“边缘化”“形式化”,无法发挥医学类课程在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因此,需要强化医学类课程在医疗保险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医疗保险专业发展。

2.2科学筛选和开设医学类课程

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单元[3],科学的课程设置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相应专业能力的关键。但是,作为涉及多个学科的医疗保险专业来说,不可能开设所有相关学科或专业的所有课程,所以,如何科学遴选和开设合适且必须的医学类课程,则成为医疗保险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重要环节。总的原则是:以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课程开设的重要依据,而具体遴选操作则需要通过学界专家咨询、业界专家咨询和毕业生调查等三个必不可少的手段进行。学界专家咨询是为了保证医学课程设置理论体系完善、科学逻辑性强;业界专家咨询是为了保证所开设的医学课程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毕业生调查则是为了掌握毕业主要就业去向和岗位情况,并收集毕业生有关医学课程设置的真实体会、意见和建议。三个方面的信息收集可以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等形式。2013年10月,借新一轮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契机,我校在经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后,召开了由学界、业界和毕业生代表参加的综合座谈会,其中来自开设医疗保险专业较早高校的学界专家6位,来自经营健康保险业务的大型保险公司的业界代表11位,还有我校2002—2009级毕业生代表39位。在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和论证后,最终遴选出我校保险学(健康保险)专业应开设的主要医学类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医学影像学》《病案学》等医学类课程,以保证我校健康保险“具备一定医学知识和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当然,相关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调整或优化,尤其要考虑到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领域对医学类课程的实际需要还存在一定差别[4]。

2.3进一步优化医学类课程教学安排

医疗保险专业涉及多个学科,要将各相关学科尤其是医学和金融保险学进行充分融合,形成各学科融合优势是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但是,各学科的融合不是在形式上将各学科板块课程交叉开设,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科间的相互融合,还会打乱学生学习各学科知识的节奏,增加学习负担和压力。医学学科专业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因此在课程安排时一定要避免过于分散,不能出现大一学习基础医学知识,而到大四学习临床医学知识的情况,这样学生不仅学习难度大,而且很难形成完整的、系统的医学知识体系。另外,医疗保险专业或健康保险专业多开设在综合性院校或医学类学校,这类高校一般都有自己的附属医院或临床教学基地,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建议在医学课程理论部分学习完成后,尽量安排4~6个月的临床见习,且门急诊、化验检验科、内科、外科等科室尽量轮转到,因为医学知识实践性强,见习的安排应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为健康保险专业学生就业后,在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医疗费用审核、人伤查勘等专业工作时打下基础。

3结论

医疗保险专业医学类课程设置工作复杂,涉及到数十门课程取舍,授课时间和顺序安排,教学实习安排以及与金融保险类课程的融合等多个方面。要做到医学类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首先应充分认识到医学类课程的重要性,其次要科学评估每一门课程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意义和作用,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要充分考虑市场对医疗保险人才的需求。

作者:郑先平 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医疗保险专业医学类课程设置探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117779.html

    相关专题:代写博士论文多少钱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5


    上一篇:石油企业信息标准建设与应用
    下一篇:英语教学法的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