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措施(5篇)

第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摘要:在多元文化及新媒体时代深入发展的今天,创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切实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已经成为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性问题之一,因而有必要分析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推陈出新,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存在万能的教育方法,拘泥于一两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无疑是有缺陷的,所谓“教育有法,但无定法”。随着多元文化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深入发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整个教育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必须不断适应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不断加强教育方法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推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高实效。

1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重要意义

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教育方法的要求日益提高,提倡以发展的观点为指导来优化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教育实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对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1不断提高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效

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切实提高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抉择。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益宝贵的经验,为高校合格人才培养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一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例如说服教育法、榜样激励法、情境陶冶法等至今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主要使用的重要方法,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愈发复杂,大量的新思想、新观念涌入校园,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作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平台的地位已经受到严峻挑战,可以说,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一些传统的教育方法如说服教育法等的教育效果令人担忧,因此,为有效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切实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适时根据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外环境,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2更好地迎接多元文化及新媒体环境的挑战的需要

随着多元文化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经极大改变,多元文化和新媒体使得大学生更易于受到各种外来思想观念的影响,原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思想教育的格局被打破,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面对时代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的挑战,高校必须牢牢地把握这一时代发展趋势,从加强教育方法创新等诸多方着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有效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一主体地位,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1.3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

教育方法已经成为教育界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这是我国教育界教育实践的有益经验之一。当前,我国高校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较为依赖传统的工作方法,例如说服教育法、榜样引导法等,已经难以有效地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因此,高校有必要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为突破口,将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从而催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改革与更新,使之进一步走向科学化、现代化。

2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的路径探求

要实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就必须立足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从各个方面着手,丰富和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1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外部主体,形成教育合力

多元文化和新媒体时代的深入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环境,传统的以高校为主体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主体和工作格局亟需改变,这就要求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部主体要从单一走向多样,家庭及社会要从以往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无作为”或者“消极作为”的观念和做法中挣脱出来,积极承担对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作为家长要关心和积极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观念的动态发展,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强化家庭的教育功能;社会方面也要发挥积极作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学生生活的社区要积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举办各种活动、家访等形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积极的建设作用,除此以外,高校、家庭及社区应该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积极地合作,建立起联动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长效联动机制,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2.2立足教学,优化教学,进行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而在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既要大胆创新,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又必须立足于传统,优化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例如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高校要教育教师适时改变教育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热情,变传统的师生之间的单项式的交流为双向交往,积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高校中其他专业的教师在日常教育中也要积极扮演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不要错误地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可有可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属职责,要积极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去,把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思想政治养成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以德育引领智育,以智育促进德育,实现德育和智育的融会贯通。

2.3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进行积极的思想政治隐性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正面的、显性的教育方法为主,这种方法有助于较快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节约教育成本,但是也存在着过于直接、粗暴死板等弊端,尤其在当前多元文化以及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正面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弊端被愈发放大,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另辟蹊径,寻找适合新形势下真正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新模式及新方法,而隐性教育以其间接的,相对柔性的教育方式以及“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认可,因此,高校应该积极丰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利用各种事形式开展多样的思想政治隐性教育,例如丰富和加强校园网建设,利用各种新媒体设备等,适时开展隐性教育,将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当前,应该注意的是,开展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多更完善的保障措施,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等,因此高校及教育部门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为高校开展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利条件。

3总结

总之,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应对时代发展需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客观需要,更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一环,教育部门及高校应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为不断完善高校育人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4-46.

[2]陈勇,陈蕾,陈旻.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4):9-14.

[3]陈于后.关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思考[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4-58.

作者:孟旭

第二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研究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网络沟通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沟通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体现在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展了教育模式、促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的提高。消极影响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的对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主体的综合素质、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参与意识和沟通能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内容的现实性、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正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主要人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用网络已成为必然趋势,高校教育主体如何通过网络与大学生实现有效沟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对更好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的现状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客体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互动,有益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网络沟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以全新的沟通方式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展了教育模式,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另外,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也在不同程度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的积极影响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首先,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通过网络沟通,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引导其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乐于奉献、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精神,树立当代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使大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道德认知能力,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提高大学生的法制和纪律意识,培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学校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坚强意志、鲜明个性和高尚情操。其次,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网络沟通营造出民主的政治氛围,高校教育主体和大学生之间在沟通中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大学生通过网络畅所欲言,在高校教育者的正面引导下,在沟通中营造出活跃的思想氛围。通过网络沟通创造高雅的文化氛围,弘扬主旋律,抵制和消除各种不良文化对校园的侵蚀和渗透,营造出高品位的健康文化氛围。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信息来源的广泛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开放的网络平台使信息来源更加多样化,各种不同类型的原创和转发信息通过网络渠道进入校园。多样性的网络沟通内容包括方方面面,既有有关大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专业知识、生活知识、爱情友情、健身养生等信息,也有社会生活领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为大学生们答疑解惑、增进情感交流、维系人际关系。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互联网和现代电子技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出了新途径新方法,高校通过积极开辟和占领网络将其变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高校在坚持正面导向的同时,为大学生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通过网络平台的沟通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大学生交流思想,以积极、正面的思想言论引导学生的思想动态。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网络沟通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网络沟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向大学生们生动讲解和灌输重要的政治理论,以及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次,网络沟通使大学生丰富了获取信息的方式和知识结构,培养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大学生在广阔的网络空间中思维得以扩展,通过网络接触到很多先进的信息和技术,有助于培养其创新思维。第三,网络沟通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确立科学的行为方式。通过网络沟通教育主体可有效遏制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有违理性、不符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行为,科学引导其养成社会发展所需的网络行为习惯。第四,通过网络沟通可及时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情感等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困惑。网络沟通使大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可以更好地缓解他们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的消极影响

网络的开放性及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会影响高校思想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首先,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干扰,各种不良信息会降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对大学生“三观”的形成构成威胁,滋生拜金主义、享受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想。网络沟通的多向性降低了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流效果,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也容易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网络的虚拟性导致教育者难以准确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削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加大了大学生甄别和选择的难度,巨大的网络信息流良莠不齐,大学生很容易接触到各类不良信息甚至反动的思想。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太成熟时期,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有限,网络信息的多元化使大学生难以做出科学理性的分析和判断,难免与主流价值观形成冲突,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冲击。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成瘾和网络犯罪的问题逐年增加,导致出现各种精神问题、心理障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网络的错误引导整个人生规划产生错误选择。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讲解、正面交流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来进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有意识地选择教育材料向大学生进行集中、持续、高强度的传播,具有很强的可控性,教育主体意识体现明显。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的高速传播导致网络的可控性低,庞杂的网络信息和高校教育者所提供的信息可能产生较大差异,甚至截然相反,导致大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困惑和混乱。网络的匿名性降低了教育主体对客体的可控性,导致无法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部分大学生网络成瘾,身体健康素质下降。网络世界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诱惑性。部分大学生无法抵制网络的诱惑,不同程度地沉溺于网络,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用于上网,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这样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导致睡眠不足、体质下降。其次,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网络的开放性和可控性的缺乏,导致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的作用弱化,大学生极易受不良信息影响,出现道德感模糊、伦理法律观念淡化的现象,在出现情感问题、学习障碍、就业问题、人际关系等诱因之后极易产生心理问题,严重者可导致心理疾病产生。

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实效的对策

(一)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提高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具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加强教育者的思想道德修养,有高度的责任感,坚强的毅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从而在网络沟通中率先垂范,以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其次,提高教育者的知识素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熟练掌握网络知识、技术知识和传媒知识,了解大学生思想的发展规律,具备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教育主体还要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网络沟通所需具备的辅助知识,准确掌握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状况。第三,提高教育主体的能力素质。培养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使其在网络沟通中具备大学生乐于并易于接受的沟通方式,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育者的观察思考能力,掌握科学的观察思考方式,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育者网络沟通的表达能力,使其能运用流畅、简洁、朴实、风趣的语言与受教育者进行沟通。提高教育主体的组织协调能力,形成学校、社会网络沟通的强大合力。强化教育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及时有效分析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从而开展有效的网络沟通。

(二)强化大学生网络沟通的参与意识和沟通能力

首先要激发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的积极性,使其主观上具有参与沟通提高思想行为境界的愿望,形成“我要沟通”的心态。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到网络沟通中,使其对沟通内容进行内化和吸收,并理解沟通内容的内涵和本质。其次,帮助大学生对网络沟通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及时有效的反馈将有助于教育主体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及沟通效果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步解决方案,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增强网络沟通的实效性。第三,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能力。培养大学生运用网络的能力、信息鉴别及应用能力、网络操作能力及软硬件知识,进而确立网络沟通目标,选择沟通方式和沟通内容。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内容的现实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内容要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但不是死守教条,而是用马列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来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之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如实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实事求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观点,言行适应时代要求。如实反映社会热点,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公平、收入差距、环境污染、腐败等现象。

(四)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的校园环境

首先要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物质环境。浓郁的学术气息、文化气息、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益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强大的感染作用。怡人的校园环境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精神环境。以正确的价值观在网络沟通中引导大学生,规范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沟通心理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沟通行为。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经常性的校风建设,吸引师生共同参与。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深师生间和学生间的沟通和了解,形成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积极心态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作者:万洪莲 李婉君 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实践

[摘要]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国家党政的相关政策及理论研究落实开始,结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以及大学文化氛围与各类文化活动的软硬件环境、社会关注等方面,给出具体且可行性的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其政治素质,将其培养成能够肩负建设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的优秀接班人。实施科教兴国和拥有强大人才团队的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我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大环境中处于不败之位,对于实现我国的宏伟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新环境新形势下,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主阵营———高等院校,承担着加强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责任与义务。高校应始终遵循着“素质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基本原则,由理论结合实际,积极实践,在每一个大学生身上得到有效落实,而不能停留在表面工作。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进一步提升,从传统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本的全新教育模式转变。因此,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取多种措施途径,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实处。

一、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全面落实党的有关精神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做好做实,首先需要深入学习党的相关精神文件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精神,要始终坚守“一个中心”的政策方针,围绕“四项主要教育任务”的目标,做好“七个重点建设”的工作内容,以及办好“四件实事”,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而在认真学习和深入领悟的过程中,以党的文件精神为指导,全面有效落实实践。其次,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要具备发现新情况和灵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学生的成长成熟规律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形式,所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高校学生一般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时因地制宜。只有时刻关注大学生们的成长过程及其特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快速解决处理问题,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和大学生的当前现状相匹配,工作效果才能得到正向反馈。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在深入研究和贯彻党的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也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对党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指导文件精神的研究和贯彻的基础上发现,对大学生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能有效改进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科学、形势政策等相关课程,让学生能够系统的学习和领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精华;另一方面,将这些课程模块纳入到大学必修课之中,让学生能够深刻意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大学生的重视程度。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帮助大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大学生教育的本质。高等院校的哲学课程、社会科学等是能够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分析和判断复杂问题以及面对社会纷繁复杂问题的能力,坚定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主张,提高其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重要环节。而形势政策教育则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最灵活、最热点内容部分,要求大学生对国内外的最新形势有所了解,并对自己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写成报告,提交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关注形势,思考当前形势的能力和习惯,学校应该制定动态的形势政策教学计划安排,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的报告制定体系,进行大学生形势政策的宣讲工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应以身作则,形成榜样,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用高度负责的态度,将思想政治教学融入到大学生生活及学习的各个环节。广大教师要率先示范,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有效地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去,在讲授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言传身教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觉悟在无形中得到提高与强化,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教育领域的渗透。另外,还需要全体教师保持无禁区式的学术研究作风,严格遵守教育教学纪律,强化对教学资料的管理,控制课程讲授内容,不得在课程上传授对大学生思想形成和对事物判断有错误引导的言论和观点。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充分看清国情、了解社会,从而提升才能,锻炼自身的意志与毅力,提高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社会实践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高等院校在开设思想政治课程时,应该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内容,在传授理论常识的同时,带领大学生走入实践,通过实践来考验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此同时也可以检验该门课程的开设是否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其次,高等院校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学分中,与学生的成绩相挂钩。这样做是要大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同等重要。此外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学校应该经常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发现大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指导,使其改正,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最后,大学生寒暑假时,学校或者是学校学生会、社团可以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志愿者活动、支教、勤工助学等,通过与社会接触,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同时也希望大学生在没有老师的引导下,能独立的将在校所学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四、打造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专门服务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大学高校思想政治得到有效实施的组织保障。该队伍的建设可以根据学校的性质和情况,可以包括理论传授好的老师、党干部、学生会、社团、辅导员等组成,成员主要都是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服务,提供专业化的指导。队伍应该形成理论和实践的体系,理论体系主要是将大学生的思想理论、品德、人文素质等方面的教育课程按照板块或者主题进行传授,并在课后给予理论指导。实践体系主要是参与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其中理论体系的队伍成员可以是由思想政治坚定,善于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骨干教师,这样可以帮助大学生坚定思想,并通过实际案例潜移默化的引导大学生梳理自己的意识观念。实践体系队伍可以是校领导、学生会、社团,他们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大学生特点组织实践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体系的成员并不是独立工作,实践活动的组织应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传授的主题进行,实践过程中也需要由理论体系的老师参与,给予大学生指导,两者是相互关联的,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主要驻留的地方,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能够加强大学生素质文化教育氛围,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用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来达到育人的功能作用。第一,学校积极组织各种学生会和社团文化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这些活动中,在文化活动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可以在原先传统的节日庆典、学校重大事件、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中,开展有吸引力的主题活动,形成寓教于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第三,建设大学生活动中心,逐步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的人文软实力,如校园广播电视、校报校刊等内容;加强社会学科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不让错误观点和言论得到任何传播渠道。

六、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舆论宣传

进行积极的宣传和展示,让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关心大学生的成长,从而支持大学的思想教育工作。以理论、文艺、新闻、宣传出版等为途径,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以学校典型思想政治教育的代表和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做好正面宣传工作。以网络网站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渠道,开发教育资源,尤其是重点新闻官网、校园官方微博等要不断更新和优化,增加其宣传力度和感染吸引力。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让大学的文艺团体和部门多组织文化活动,向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文艺素养。

作者:王爽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第四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及挑战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流行文化的传播不断加快,逐渐在文化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网络流行文化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了机遇,同时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网络流行文化影响下如何更好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教育的一项重要问题。本文围绕网络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今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网络流行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电脑、智能手机等逐渐得到普及,人们的生活也逐渐被网络覆盖。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者的重要组成成员,网络已成为其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网络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网络流行文化的形成及发展。客观的了解网络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并合理利用网络流行文化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已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

一、网络流行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网络流行文化不仅是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网络文化的重要部分,是网络文化与流行文化结合的产物。网络流行文化主要是指流行文化在网络媒体内,通过与网络流行要素进行结合所形成的特殊文化。相对于传统文化而言,网络流行文化具有创造性强、更新快、风趣幽默、利于表达、来源广、易于被大众接受、易形成舆论压力等特点。

二、网络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网络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1)增添语言文化趣味。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者,其对网络的看法较为独特,且大学生的思维通常较为活跃,在面对奇葩事物时总会进行形式多样的吐槽,而在吐槽过程中也会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网络流行语,例如“灌水”、“你out了”、“作为失败的典型,你实在是太成功了”等,这些流行语以诙谐、搞笑的方式呈现,在供大家娱乐的同时,也为语言文化增添了趣味及魅力。大学生活跃的思维、充满魅力的语言文化势必会给思政教育增添趣味,更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开展(2)缩短心理距离,丰富文化生活。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而言,网络流行文化无明显的教育者及被教育者的身份差别,在针对网络流行问题进行讨论时,学生与教师能够直接、真实的展开讨论,发表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及认识,对缩短讨论者间的心理距离,更加纯粹的进行文化讨论有重要帮助。同时网络的普及还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获取知识及信息,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了解社会大事,避免“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弊端。对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帮助大学生了解时事、形成开阔、客观的思维有重要帮助。2.网络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负面影响事物具有两面性,网络流行文化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有促进作用,也必然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流行文化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了解社会大事提供了便利,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形成依赖性,在遇见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通过网络查找答案,而不是自己认真的思考、分析,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大学生过于依赖网络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业,对思政教育的开展非常不利。

三、网络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应对措施

1.构建网络思想教育氛围,发挥网络思政教育优势良好的网络思想教育氛围对确保网络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有重要作用,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其也是构成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加强对博客、邮箱、多媒体运用的重视,通过丰富的网络工具创新教学方式,增进师生交流。同时还应加强对校园网络建设的重视,在校园网络内加强对具有创新性、有教育意义事件的宣传,逐渐构建独特的校园品牌,将正确的价值观和校园文化融合在一起,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为。此外,学校及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熟悉热门网络词汇及流行趋势,可通过微信、QQ、微博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网络舆情,逐渐将传统的主动灌输方式向相互交流转变,尽可能利用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势。2.合理利用网络流行文化魅力,传播思政教育网络的不断普及使得网络流行文化也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应合理的对网络流行文化的魅力加以运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应合理的利用网络对传统文化、社会美德、思政教育等融合及渗透,在网络文化媒介中渗入思政教育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当前网络热点为依据开展辩论塞,让学生对网络热点问题形成客观、理性的认知,同时教师还应进行正确的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辨别力、判断力。另外,高校还可利用网络成立网上党校、党支部等,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进行党务管理,与时俱进;同时,高校还可建立主体博客、网络沙龙等,让学生及教师平等的进行沟通交流,不断提高思政教育效果。此外,高校在重视网络教育的同时,仍需加强对传统教育的重视,合理的对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进行融合,做到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在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大、平等交流等特点的同时,还应加强对传统教育方式深入交流、多方反馈等特点的利用及重视,做到多方位、多模式教育引导,不断提高大学思政教育质量。

四、总结

大学生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流行文化的产生及发展势必会对大学生思政工作产生影响,合理的利用网络流行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才能适应时代需求,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直凡,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过程及其本质特征[J].思想教育研究,2010,(3):33-36.

[2]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80-87.

[3]张文彬,张裕洲.流行文化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以广州地区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7):93-94.

[4]汪璇.“90后”大学生网络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力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10):12-15.

作者:李冰 单位:西安医学院

第五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摘要]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的逐步发展,微博成为大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媒介,以微博为载体开展新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形式。因此,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微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利用关注功能紧密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人群,利用评论功能和学生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讨论的热圈,利用转发功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严格监督微博内容的事实以及质量,严格监督和管理微博运营人员,形成相应的体系和制度等。

[关键词微博;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源于网络用户个体对于自身感知状态发布的需求,并可以引起关系密切的人的关注和反馈。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如何利用微博的功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是一项具有开创性和挑战性的课题。本文将从微博的功能及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举措等入手,论述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功能,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微博概述

微博,又称微博客,它允许用户用简短的不超过140字的文本进行公开的消息发布,包括心情状态、新闻、趣事百科、图片、视频等。在发布状态时,它有公开、朋友圈以及仅自己可见等三种权限。作为一个可以分享信息以及沟通和交流的媒介和平台,具有“短”“灵”“快”等实效性特点。同时,其承载的工具和客户端通常以手机和电脑为主,具有非常方便的特点。微博在中国尤其是面向各高校的青年朋友的发展,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截止到2012年,我国的微博用户已达到3亿,并且以源源不断的形式继续发展着,同时微博的发展,其营销手段具有本地化、实用化的趋势,微博中的互动将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呈现出来,甚至成为消费的场所。总之,微博在网络时代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微博具有特殊的社会背景,同时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的平台,具有时效性和随意性,它没有严格的规范约束,个人在某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想成为微博当中的主要内容,引领着很大一部分价值思潮。对于信息的获取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选择余地,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浏览和阅读,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数量的多少,能够快速将某一新闻和消息传播,这是新闻报道所不具备的功能。因此,微博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有价值的信息和精神资料。在微博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中,出现了关注、评论、转发和点赞等具体功能。关注主要是指微博用户通过搜索或者推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或者信息进行关注,而后这些被关注用户所发布的信息就能出现在关注者的微博圈中,通过不断关注就能形成一个庞大的圈层和系统。评论在微博中具有自由性,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言论,通过评论形成一条系统化的评论。转发是指微博用户将自己觉得有价值或者有用的信息,转发到自己的微博中。这几个功能的开展极大地增加了用户的兴趣,而高校学生正是微博的广泛使用者。

二、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面面相授的方式进行,讲解的知识和范围都比较小,同时局限于课堂这种教育模式,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没有多大的感触,回答老师的问题也是敷衍了事,并没有真正从内心产生思考,时间性的局限和封闭的方法并未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微博开通以后,创造了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模式。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开展与学生思想、生活有关的话题。学生对于话题的探讨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能够充分拓展思维,直接交流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选择和被选择也能从别人的思考中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充分体现了微博的平等性。学生由被动接受话题变为主动进行评价,这就提高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积极性,也能更好地进行宣传和互动。以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和活动主要有主题活动、正式会议等,形式单一,内容固化,往往以宏观的思想政治主题切入。微博的优势在于可以以小见大,从小的生活事件切入,迅速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集中产生思想和观念的碰撞,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具体的生活事件中,通过一定的引导,既能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另外,在微博中,也可以以事实型的话题发问,有针对性地以理论为先导,引导学生不误入歧途,加强理论的宣传力度。总之,微博作为信息时代兴起的重要工具,具有自身的特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用微博来进行,是因为微博的双向互动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人性化。通过发布一个教育话题和信息,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提出的质疑,通过专业的教师解答,增加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印象。所以,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正因为微博具有快速、直接、接受性强、关注度高等优势,因此需要积极寻找以微博为载体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要充分发挥微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利用关注功能紧密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人群,利用评论功能和学生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讨论的热圈,利用转发功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严格监督微博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质量,严格监督和管理微博经营人员,形成相应的体系和制度等。

(一)利用“关注”功能紧密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人群

微博中的关注有关注和被关注两种状态。教育者在开通官方微博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看到最新的思想政治动态和政策,也要通过微博去了解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动态和最新的活动状态,掌握学生的发展动向,根据学生的动向制定规范学生思想教育的制度和相关对策,这是高校基于微博开展学生教育工作的主要优势,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关注官方微博的时候,也能够尽情地将自己内心的想法或者建议反馈给学校,使其改善不合理的地方,真正形成学生和学校之间良好的关系。这样所形成的效果才是真实的效果。以武汉大学的官方微博为例,武汉大学官方微博的粉丝不仅有来自武汉大学本校的学生,更多的是其他高校的学生,它所辐射的人群也不再局限于武汉大学,而是面向全国各地的学生,这就是武汉大学的影响力。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利用关注和被关注紧密地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接受人群,而其所发布的内容不仅是关于本校的一系列政策,还有很多平民化的贴心提示信息等,为粉丝们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

(二)利用“评论”功能和学生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讨论的热圈

微博中的第二个主要功能是评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相对于开展的一个话题来说,粉丝或者非粉丝的评论能够引起巨大的反响。评论主要是针对双向互动而形成的一个功能。教育者通过开展某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话题,引来学生的围观和评论,找出中心词和关键词,发现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同时与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教育者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现实,关注学生在生活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起情感共鸣,用积极的、正面的思想来引导学生的情绪和心态。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自己的思想中,从而指导自己的人生。在评论的过程中,也会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了自己的人脉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方式下形成不同的圈子,从而将没有联系的人联系到一起。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发布的内容随着武汉大学的各项活动和政策而有所变化,在进行推送的过程中也反映了学生的问题。每年的毕业季都会发布关于毕业生求职的消息,分析形势,为学生提供一个参考;在学生放假的时候会给出一份安排表,贴心地为学生制订计划。同时,学生在消息下面进行评论,形成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热圈,为教育者指明教学和研究方向。

(三)利用“转发”功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

微博的转发功能为消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便利的途径,微博的转发也成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手段。高校可以将有用和有价值的信息转发给关注者们,还可以让粉丝们进行转发,增加传播的速度和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同时,将学生所关注的问题进行转发,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是信息传播的新渠道。微博转发得越多,那么消息传播的速度越快,不同领域的人转发就会扩大传播的范围,迅速引发关于转发内容的评议。武汉大学的微博就经常通过信息转发与其他高校或相关机构开展实时交流,例如北大新媒体、微言教育、央视新闻等,将最新的消息转发给学生,使其及时了解信息和需求并提供有效的帮助。很多问题就是在微博转发的过程中发现和披露的,这个功能也有利于对微博形成严格的监督,而运营者能有效地对信息进行过滤,保证用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和良性发展。

(四)严格监督微博内容的事实以及质量

微博作为网络上一个可以发表任意言论的平台,虽然会对涉嫌违规的消息进行严格的管理,但是对于所发布的信息却无法准确地进行判别,因此容易使微博内容产生较大的质疑。高校在转发和发布微博消息时,要严格监督微博内容的事实以及质量,对于迅速传播的消息要找到有关渠道进行求证,确保消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后再进行转发和发布。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对消息进行仔细甄别并且及时沟通。对于那些传播谣言影响到自身利益和形象的不属实消息,要查明来源,追究责任。在查明真相后,经过谨慎的分析和研究,正面做出回应,维护自己的形象。尤其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来说,一定要利用微博进行正面的引导,早发现,早处理,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微博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严格监督微博内容的事实以及质量,是必需的程序和过程。

(五)利用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严格管理

各高校都会为自身的官方微博建设组建专门的管理团队,尤其是影响力大的微博,其关注程度越高,越要对其进行专业的管理。要对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严格管理,主要是对发布人员进行管理。运营微博的人员,应该是学生工作部门的有关人员,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学生工作能力、微博相关知识熟悉程度进行严格的选择。运营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微能力,跟进学生动态以及微博的热点话题,能够对于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正面的、有效的回应,使自己运营的微博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微博。对于微博发布和转发的内容要通过专门的审核,切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引导学生的思想动态。高校的官方微博除了注意自身内容质量、人员水平的提高外,还要在团队内部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正规的审核程序,减少错误的发生,实现对微博管理的专业化,建立起真正权威的微博。同时,可以借鉴其他官方微博的管理模式,学习他们的有效经验,完善自身的微博建设;可以与其他官方微博形成互动,共同开展活动,扩大微博的影响力,吸引学生的目光,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总之,在微博这个平台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新颖的教育形式,而这种形式是学生普遍能接受的形式,因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微博不仅是学生信息交流的工具,也是传递感情的媒介,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人生。当前信息化和复杂化的世界,大学生需要辨别有效的信息,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微博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会朝着真正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张丽芳 王秋菊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措施(5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110408.html

    相关专题:黑河学院教务网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上一篇:知识管理在高新技术企业的作用
    下一篇: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