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常态化研究

摘要:新媒体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面临思想和利益诉求多样化的挑战,思想整合难度加大。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从师德宣传多样化、师德教育经常化、师德舆论引导制度化等方面入手,探索建立常态化工作模式,为青年教师成长和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关键词:新媒体;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常态化

一、新媒体时代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影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阐明了教师的重要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传道”,也就是以自身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高校青年教师在思想、性格和行为模式上都和大学生有许多共同之处,由于年龄接近,其沟通和交流也更加顺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推动中国高校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青年教师的行为模式将会对大学生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政治素养、思想道德等方面成为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进程加快,人们已迈入新媒体时代。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搭载微博、微信等APP应用在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正在悄悄改变传统社会模式。高校青年师生是新媒体的忠实用户。新媒体的虚拟性时空、交互传播方式、碎片化信息流、多元思想库的特征对传统师生关系带来冲击。新媒体所形成的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多元,青年教师的思想共识受到削弱。在主体性精神日渐高涨的时代氛围中,青年教师的利益诉求与提倡奉献的师德观形成抵牾,为师德教育带来困难和挑战[1]。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师德建设常态化机制形成的途径

第一,师德宣传多样化。由于新媒体的零门槛和信源的多样性,其传播的信息具有明显的草根化、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高校青年教师在接触这些信息的同时,自然会受到信息中潜藏的落后、消极思想的影响。特别是现有的网络文化中,过分关注和强调自我意识以及个人价值,与传统的教师乐业奉献、教书育人的理念格格不入。为了有效应对新媒体信息的复杂性,高校要在师德宣传的多样性下功夫。一是宣传渠道多样性。除了利用好校报、广播、电视台、宣传栏等传统媒体宣传外,还要积极开拓新媒体平台,把校园网、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建成师德宣传新阵地。二是宣传内容多样性。内容是新媒体的生存之本。要学会互联网思维,运用网言网语对新时期的师德师风进行巧妙编排,以其新颖的形式、生动的表述赢得青年师生的喜爱。第二,师德教育经常化。师德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赋予新的含义。新媒体时代的师德内涵增加了教师思想和利益诉求多元化的新义。个人道德形成经历了知情意行四个阶段,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特征。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也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传统媒体时代,人的思想观念比较容易统一。新媒体条件下,整合思想的难度加大。多样化思想、多元化利益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带来不利影响。“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思想领域的斗争也是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因此开展经常性的师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一是主题教育大众化。要根据形势变化和教师需要,定期开展主题鲜明的师德教育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青年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二是节日教育新颖化。利用重要节庆日,营造节日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年教师。比如教师节可以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我向学校提建议”,“我和我的学生”、“我的老师”等活动,增强青年教师职业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大学生中开展“我喜爱的教师”、“我为教师点个赞”等活动,增强青年教师的获得感和荣誉感;在学校层面还可以开展“为青年教师解心忧”活动,关心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思想困惑和实际生活困难等。三是教育培训制度化。要制订青年教师教育培训计划,定期举办青年教师培训班,从师德、师技、师能等方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水平。第三,师德舆论引导制度化。新媒体的虚拟性和交互性极大地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信息接受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对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和传播。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主观性为信息的监控带来挑战。加强新媒体信息的监控和管理,需要从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防止不良信息入侵两方面做文章。新媒体突破了身份、地域等时空条件限制,其形成的舆论生态更加复杂多样。高校青年教师是一个思想活跃的知识群体,善于接受新思想。新媒体时代如何坚定青年教师理想信念,规避不良信息的消极影响成为师德教育的当务之急。首先,要加强舆论引导。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青年教师的思想建设,提高对不良信息的鉴别力,形成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防御机制。要用正面信息挤压负面信息的空间,通过主动设置议题,积极跟帖、评论等方式把青年教师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防止走偏。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高校要建立和完善新媒体管理制度,树立底线意识,明确哪些是不能触碰的“高压线”,规范青年教师的网络言行。同时,搭建师德建议和投诉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及时掌握青年教师的思想发展动态,为师德建设的常态化提供监督。

三、结束语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随着师德内涵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师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探索新媒体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常态化机制,为青年教师全面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58.

工商管理论文 [2]闫利敏.网络时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武汉:长江大学,2013:1-80.

作者:蔡信强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常态化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217979.html

    相关专题:归真堂上市了吗 教育投稿


    上一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