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以命为起点的政治哲学论文

“命”字在《论语》中的概有两义,一是人命,包括上级传达的命令和外交辞令,如: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曾子日:“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论语<泰伯>》)”二是天命,如: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道之将行也,命也:道之将废也,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论语宪问》)。命是会意字,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意为指派、发号。由是,命有上级对下级的指派、天对人的指派两层意义。本文主要谈天命,从《论语》中所涉对天命的理解出发,确立天命在论语政教德性中的地位,由此试图修正现代人对“命”宿命论和不可知论的理解偏颇。

《论语子罕>》首章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朱熹注为:罕,少也。程子曰: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亦有将“与”解释为赞同。无论将“与”解释为连词还是赞同,都能表明夫子对命的敬畏。《论语季氏》篇中:孔子日:“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孔子言五十而知天命,朱熹注日:“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于物者,乃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知此则知极其精,而不惑又不足言矣。”天命之谓性,人得之于天的性命,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获得。人无力左右天命,在天命面前,人极为有限。《论语宪问>》篇中:道之将行也,命也;道之将废也,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道不是人所能把握,是天命主宰道的废与行。《论语<颜渊>》篇中,司马牛忧日:“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又如《论语c雍也》篇中,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日:“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些都表明天命高于人,人在天命面前应该保持敬畏。知天命是君子的表现,人只有知天命,才能确定自己的界限。正如希腊德尔菲神庙上二箴言,认识你在自己,勿过度;二者同样表达一种恪守自身界限的告诫。君子知天命而畏,小人则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末章末句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程子日:“知命者,知有命而信之也。人不知命,则见害必趋,见利必趋,何以为君子。’’。。者人知天命而知己限,也才能安存于世;二者人人皆恪守己限,社会才得以有序运行。

天命之谓性,天命赋予不同人以不同的仁义礼智之性,每个人据此得以在社会之中居处一个具体位置。《周易<干凿度>》有言:“初为元士,二为大夫,三为三公,四为诸侯,五为天子,上为宗庙。”各阶层都承受上天赋予自身的命,处所当处之位,便是顺承天命。只有元士、大夫、三公、诸侯、天子各自顺承各自之命,居处各自之位,天禄才能永久地广布四海之内,社会才能和谐有序运行。子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程子日:“不在其位,则不任其事也,若君大夫问而告者则有矣。”这即是在社会政治体制中具体伦常次序的体现,天子居于天位则当传承天禄,诸侯、大夫、士、庶民都应当顺天之命,居其所当居之位。《宪问》篇曾子日:26“君子思不出其位。”朱熹注日:此艮卦之象辞也。范氏日:“物各止其所,而天下之理得矣。故君子所思不出其位,而君臣、上下、大小,皆得其职也。”这就让人处其位,思其事,不要越过自己的位思考越位之事。有所思才能有所行,思不出其位,那么行也会不出其位。《论语<子路>》篇,子路日:“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日:“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即是不同的人所说的不同的言,居其位,言其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这里又牵涉到儒家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即“正名”。

君子做到“思不出其位”,言不出其位,接下来便可正名了。正名是儒家礼的思想的重要体现,正名的目的是要每个人各居其所当居之位,人人都各居其位,社会才能和谐运转,这也正是儒家之礼所要达到的目的。《论语<颜渊>》篇,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做到正名才能立于社会之中,君王为政做到正名才能使社会各阶层各居其所当居之位,正名达到的最终结果便是社会各阶层各居其位,各行其是,社会有秩序和谐运转下去。由正名到知位,儒家最终目的也在使人各居其位,各行其是,最终达到社会和谐。

儒家重学,孔子自己评价自己为“发奋忘实,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由学习到知礼而立,由不惑到知天命,由知天命到最终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见,最初是志于学,最终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不逾矩每个人居处自己所当处之位,最终达到社会的和谐有序。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与论语开篇言学习,又以知命、知礼、知言结篇正相对应。《论语》首章,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末章,子日:“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以学习作为开篇,最终又以知命、知礼、知言作为结束。从知言达到正言,从正言达到正名,从正名达到知礼,从知礼达到知命。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准则便是人人都要当位,各自据各自所当居之位,由此才能达到社会整体的和谐有序。

命赋予每个人所当居之位,每个人在自己的位上思不出其位,言顺,正名,守礼,使社会达到和谐状态。儒家由学知礼,知礼达命,最终使人知命、知礼、正名、言顺,使社会处于和谐中。贯穿于学习、为政过程中的是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伦常道德,这些伦常道德得以研习和实践的基础是知命,命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源行为艺术论文头。

作者:王磊 单位: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以命为起点的政治哲学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193642.html

    相关专题:微生物学杂志影响因子 薄景山


    上一篇:针刺治疗髂胫束劳损疗效观察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