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会科学 >

探究设计心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

一、设计心理学及其定位

设计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堪称现代设计立足点。对产品设计的学生而言,不接受这一观念,几乎无法迈入现代工业设计知识体系。因为对人的心理认知,是了解人的重要途径。基于如此推论,《设计心理学》课程可作为撬动支点,以此开始搭建出一整套设计思维系统课程群。l1]“课程群”是当前倍受教育界关注的概念,所谓课程群,是以一门以上的单门课程为基础,由三门以上的性质相关或接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课程间相互链接、相互配合、相互照应的连环的课程群。但课程群不止是几个相关课程的集合。而是为完善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而将本专业或跨专业培养方案中若干门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成的课程体系〔刁。在该课程体系中,《设计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心理学普及性质的纯理论课,它将从属于更系统和持续的教学架构,上可以承接《设计概论》《设计美学》《设计史》等课程,下可以充当《设计调查》《用户研究》等课程的基础。而且,它将紧密配合后续的专业技术课程,帮助学生更生动地解读设计构造的功能意义、更深入地理解材料工艺与“设计”的内在逻辑。也为相对枯燥的技法和手段课程提供了应用情境的指引,更关键的是,它开启了学生对人物关系的认知大门。

二、设计教学组织的新对策

教学的设计,本身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这也是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一种运用性设i+o面对多年来对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质疑,教务工作者理应调整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去,以更有效地组织这些课程,让理论性与专业性课程有机结合并相得益彰。为此,有一些指导原则需要建立:首先,理论性课程不应与专业性课程孤立分立。理论课程若与专业课程脱节,很容易失去应用性,因为你无法指望所有学生都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将不同课程的内容有效联系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其次,不能指望一次性完成教学任务。知识信息的传播与内化,需要一种长期、反复、多频次的递进过程,指望一次性地在阶段性课程里把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并形成稳定的固化,显然是不现实的。若在有限课时内将知识尽量多地灌输,学生在信息超载的情况下,多会表现出迷惘甚至厌倦、逃避等不良心理反应,直接影响其在本专业领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最后,课程应该紧随或者附庸于其它专业训练课程。不能上完本课,在很长一段时间后续课程都用不到该课程所授内容。因为设计不只是某些知识的拼合体,需要提供潜移默化的涵化环境。僵化孤立地看待设计专业课程,认为可以像攻城拔寨一般逐一解决设计专业能力的教学问题,此观念俨然成为高校深化设计教学改革的潜在障碍。

根据这些大体原则,((设计心理学》课程的做了如下设定:1、《设计心理学》课程不被定位于纯理论,其目的在于佐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意识,培养应有的同理心和移情能力。我们没有必要在本科基础课程阶段,灌注太多精深的心理学内容,课程仅止须起到开智启蒙的作用,核心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设计与人心理的复杂连接。所以,课程首先要用契合学生经验的案例,让学生对心理学产生好感,对其研究领域产生兴趣,有强烈愿望去了解心理学,用其指导解决生活问题和设计问题。2、用生动的方式解释心理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发展流派,对实验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工程心理学有所认知。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很容易让课堂陷入枯燥乏味的困境,教师最好为此准备足够的应用案例以激活学习热情。也可用高质量的视频资源可以辅助讲授。实践证明,学生对动态影像的接受程度较高,能在较长时间保持关注度。3、着重对完形心理学、可供性设计理论、‘清感化设计理论等较为成型的设计应用心理学的介绍。完形心理学有助于学生理解造型的意义和规律。吉布森(J.J石1bson)开创的可供性设计理论最近深受学界追捧,对这样一些较为敏感的知识也可以及时介绍。唐纳德•A.诺曼(Dona.dArthurNorman)提出从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次,帮助学生更清晰理解进而建立起认识产品设计的完整维度。4、通过心理学知识介绍,要保证激发学生对研究用户的兴趣,并自行去链接更多的相关知识。进而以一些简单的观察与分析训练,让学生去思考设计与人的关系,产生从理论到行动的平滑过渡。这些练习不需要很复杂,高难度,权当作《用户研究和调查》等后续课程的热身。通过容易上手的训练,学生能品尝到分析的乐趣,进一步强化学习心理学以及更多相关知识的意愿,就算为将来的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设计心理学》适宜安排在大二上学期,在“专业基础”学年的开始,就让学生意识到设计要紧密考虑人的需要,能避免学生对繁杂单调的技术操作的目的产生误解,导致迷惘和倦怠感。设计最终是服务于人的,建立了用户导向的设计价值观,学生会更清楚地理解技术手段将运用于人的生活,不论是表现技法、模型语言,还是材料工艺、结构原理,都不会冷冰冰、硬梆梆。通过教学实验,无论从课堂反应还是作业效果来看,短短一周时间的《设计心理学》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普遍喜欢这门课程,感受到设计理论课对专业设计的价值,并很明显地改变了他们认识产品设计的方式。最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对人产生了兴趣,开始建构属于自己的“以人为本”的设计观。

三、结语

在没有及时建立正确设计认识的情况下,长时间疲于操练技术不仅容易让学生失去重要的设计思维训练期,技术训练可以在毕业后的实践中迅速补强,思维能力的欠缺却很难改善,也正是基于这些思考,二年级的课程构架中不可以缺失文化与素养方面的相关课程。为学生长远发展考虑,本科院校必须改变职业化的绥靖政策,力求在职业技能训练过程中,系统地培养、提升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设计心理学》是一个完整的、致力于持续发展设计思维能力的应用性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力图在设计理论课程与设计实践课程之间建立串联关系,让设计理论能有效地推进专业设计训练。这是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理论教研室的一次改革尝试,也是广州美术学院二年级“专业基础部”构建更为完整均衡的设计基础能力框架的重要尝试,对其进行教学实验,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作者:李健 单位: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探究设计心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hkx/192594.html

    相关专题: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官网 盐城工学院


    上一篇:高等职业院校学分制综述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