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会科学 >

审美教育之汉语言文学论文

1、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仅安排得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课时比较少,而且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十分落后,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达到汉语言文学课程所需要的挖掘深度;另外,实践课程的时间安排不充裕,严重影响了对学生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其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核形式与考核制度存在严重纰漏和缺陷,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学习;只注重考试结果,忽视学习过程,甚至一些专业知识学习很差的学生能够顺利从大学毕业。最后,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同感不够。虽然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很多,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并不是真心喜欢这个专业,这样的局面削减了学生对该专业的认同感,同时给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消极影响,进而降低学生的专业文化素质,更是无法实现对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的继承。

2、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实施

2.1审美因素和艺术境界的挖掘

很多文学作品都具备审美因素和艺术境界,这些东西需要人们去挖掘。因此,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文章所描绘的美的同时,帮助其切身感受到文章内部所渗透的情感,使其能够了解和掌握文章外部所表现出的结构形式,并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使学生切实地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意境美。一般地,每部文学作品都会具备一定的审美功能,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是要帮助学生去挖掘这些东西,并引导学生在挖掘过程中,发现文学作品的真实魅力,与之产生情感的共鸣,最终促进学生审美意向、审美品位以及审美感受的形成。

2.2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为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教师在教授汉语言文学课程时,应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予以重视,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学阶段正是处于人生的风华正茂的时期,大学生多是心中充满激情,且求知欲望十分强烈,如果教师能够在教授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大学生这一特点,积极地展现文学作品所具备的魅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其充分挖掘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内在美,从而实现审美的根本目标。

2.3学生审美思想和意识的培养

一般地,汉语言文学作品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是作者内心思想的外化与物化。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讲解文学作品时,应该主动将学生引入文学作品的内涵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使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体会真、善、美,辨别假、恶、丑,充分领悟到更加深刻的思想实质,感受更加激烈的情感熏陶,进而获得作品艺术美的享受。具体地,教师在教授汉语言文学课程时,要加强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探究,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帮助其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美。除此之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优势,实现教学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尤其是要分别凸显出各篇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使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能够逐渐与风格特点对应起来,进而逐渐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思想,促进审美情操的形成,进而使最高层次的审美品位得以实现。

2.4审美教育在课堂中的渗透

就目前看来,在我国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般遵照有主有从、轻重分明的原则开展教学,也就是说,对重点内容的讲解是浓墨重彩,却简化甚至直接省略次要内容的讲解。例如,与审美教育有关的问题,想要将审美教育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就将非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省略,对审美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之间的联系进行重点突出,梳理好两者的逻辑关系,从而促进有机的教育系统的形成。另外,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我们还应该努力实现理论经典与感性材料的均衡,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处理文学作品与审美教育的关系,体会到文学作品中与人文思想的萌芽与发展有关的内涵,从而为学生人格美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不断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不断积累审美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康复医学论文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审美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

作者:王俊玲 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审美教育之汉语言文学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hkx/167148.html

    相关专题:新疆医科大学首页 投稿


    上一篇:初中生认知发展的生物学概念论述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