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会科学 >

教育学公共课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综述

一、隐性逃课率高,课堂管理松散

“隐性逃课”是相对于不去上课而言的另一种“逃课现象”,即学生“人”在课堂,“心”却不在课堂。目前教育学公共课学生基本都出勤,无故缺课的现象较少,但是课堂上存在较严重的隐性逃课现象。调查显示,30%的学生表示自己在教育学公共课上做其他课的作业,很少听课;34%的学生表示大部分同学在教育学公共课上无所事事,睡觉、看小说、玩手机等干什么的都有。学生隐性逃课率高说明课堂管理松散,教师没有尽到课堂管理的职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有“教”的任务外,还有一个“管”的任务。课堂管理的好坏是课堂教学的基石,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协调、控制课堂中的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调查显示,由于课堂教学管理松散,课堂纪律不容乐观。54.9%的学生认为教育学公共课课堂纪律一般,6.7%的学生认为纪律很不好,2.3%的学生反映课堂纪律经常不好,21.6%的学生表示老师不管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见表1)。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对教育学公共课不重视。由于教育学的课程性质属于公共课,很多学生认为公共课是副课,因而对教育学公共课不重视。调查显示,36%的学生表示与专业课相比,教育学公共课比较重要,64%的学生均不同程度的表示教育学公共课不如专业课重要。其二,大班额上课的弊端。师范生是准教师,将来从事的是培养“人”的活动,而培养“人”的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凸显其差异性,只有通过小班教学,针对师范生对教育学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自身特点,师范生才有可能耳濡目染的将这一理念与方式渗透到以后培养“人”的活动中去。但从我国实践来看,出于对教育学公共课的错误认识以及片面追求效率,大班额已经成为教育学公共课教学所采用的常态形式,这不仅导致教师难以实现课堂的有效管理,也难以做到因人而异进行教学,更影响教育学公共课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70.1%的学生认为班级规模太大,对课堂学习有很大影响;50.8%的学生认为教育学公共课的班级规模应控制在20~50人比较合适。其三,从众现象严重。当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违反纪律而不加制止时,学生就很容易形成从众心理,产生同样的行为。其四,评价机制不科学。一方面,当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极其严重,为了升职称、拿岗位津贴,许多教师不愿承担教学任务,即使承担教学任务,一些教师也会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另一方面,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导致的划范围、划重点的现象十分严重,师范生感觉反正教师后面要划范围、划重点,自己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通过考试,所以不愿听教育学公共课。此外,笔者在研究中还发现,教育学公共课的课堂纪律在不同专业学生中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表1数据显示,在所有认为教育学公共课课堂纪律经常很好的学生中,理科类学生占45.1%;体育、艺术类学生占29.2%;人文社科类学生25.7%。在所有认为教育学公共课课堂纪律不好的学生中,理科学生占29.4%;在所有认为课堂纪律经常不好的学生中,人文社科类的学生占45.5%。各专业科别的学生针对课堂纪律看法的χ2(卡方值)为21.991**,大于χ2在0.01水平上的值为20.09。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原因可能与教师的课堂管理意识和教学风格有关。当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或认可教师的教学风格时,学生就乐于认真听课,反之,则相反。至于其他方面的原因尚待后续研究的展开。

二、教材使用率低,校本教材缺失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学展开的基本依据,教材的使用状况决定着教学的实际效果。近年来,公共教育学教材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过去那种严重脱离实际的倾向也得到了扭转[3],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目前,S大学教育学公共课使用的教材是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主编的《教育学基础》。调查显示,在教师使用教材方面,73.4%的学生反映教师只选讲部分教材内容,5.5%的学生反映教师基本不使用教材。尤为重要的是,许多学生反映,教师在选讲教材内容时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在“所选教材中,你认为你最感兴趣和最重要的章节有哪些”问题中(见表2),“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都排列在前一、二位,说明学生对于师生各自在教学中的地位与角色、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这种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展开教学等内容比较感兴趣,有助于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在学生教材使用方面,43.3%的学生称只有部分学生上课带教材,7.4%的学生表示上课基本不带教材,28.5%的学生表示没有认真阅读过教育学教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所选教材表现出繁、难、偏、旧。“繁”主要表现在《教育学基础》由12章、41节的内容构成,覆盖教育教学的多个方面,而实际教学只有36课时,教材内容多与课时少存在严重的冲突。调查显示,42.3%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太多;“偏”表现在《教育学基础》偏重理论阐述,缺少实际案例讲解,难以满足学生自学的要求,因此,68.1%的学生表示教材理论性太强,缺少实际应用;“难”表现为《教育学基础》专业术语多、概念多、内容深,这对于缺乏教育学前期基础的学生来说,容易造成他们理解上的困难。调查显示,36.7%的学生称教材内容太深,个别学生提出应该换教材,甚至有学生要求不要发书。“旧”则是《教育学基础》编于2001年,至今已有10多年了,一些章节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师范生培养的具体需求。

三、实践机会欠缺,实践能力不足

师范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还需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的教学实践操作技能。从我国的师范生教育学类公共课设置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三门:教育学基础、教育技术学、教育心理学,其中教育学基础是教育类课程的基础,它的任务不仅是提高师范生的教育理论水平,以指导其今后的教育实践,还需要为师范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机会,锻炼其教育教学能力。因此,教育学可以说既是理论课,又是实践课。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将教育学公共课视为理论课,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到工作岗位后缺乏相应的教学实践能力。调查显示,目前学生在教育学公共课的课堂上缺乏教学实践的锻炼,30.3%的学生表示没有讲课机会,40.8%的学生表示有讲课机会,但是机会很少。当问及教育学公共课教学需要在哪些方面改进时,选择最多的是加强实践环节,占64.4%。调查还显示,学生不仅自身缺少实践机会,对当前实践中的教育情况也知之甚少,在提及“教育学公共课的学习使我对当前教育实践中的情况有所了解”这一说法时,23.3%的学生选择“不确定”,9.2%的学生选择“不是的”。另外,在涉及“教育学教学提意见及诉说心理话”这一开放问题时,学生非常强烈地表达了希望增加实践机会,提升实践能力的愿望,仅就提到“实践”的学生,约有38.2%。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客观方面,教育学内容繁杂、体系庞大,导致教育学公共课教学任务繁重,但课时却相对较少,因而教师很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锻炼;主观方面,部分教师对教育学公共课课程性质的理解有误,错误地认为教育学是理论课,课堂上只需讲理论。

四、讨论与建议

研究发现,教育学公共课课堂教学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已严重影响了教育学公共课的教学质量,不仅不利于学生教育理论知识的形成还将影响今后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针对上述教育学公共课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师范”意识培养,加强课堂管理

学校应注重对师范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国家富强要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教育质量的提高要靠教师”的道理,积极通过开学典礼、师范生入校宣誓、教师节、座谈会等各种活动的有效开展,强化师范生的“师范”意识,使师范生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师范生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使命感,意识到教育学公共课对以后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重要性。同时,加大对教育公共课的支持力度,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给予优先考虑,消除师生对教育学公共课就是“副课”的认识误区,强化教学是大学第一生命线这一重要理念,创建教学科研并重的环境氛围,提高教师从事教育学公共课以及其他课程教学任务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在上课之初先不要急于教授内容,可先和学生们讨论教育学公共课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多倾听学生对于教育学的期待,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强化学生的“师范生”意识,还可以提升学生对教育学的整体认识,更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需要,从而指导教师选择教材内容。一旦学生能够清楚地意识到教育学对于自己今后从事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并能在课堂上收获自己期待的知识,将会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相反,教师如何一上课就灌输课前准备好的教育理论,学生突然接触一个未知领域的理论知识,容易产生学习抵触情绪。而针对学生课堂纪律较差,隐性逃课率高的问题,教师应加强课堂管理,不仅要在课前多点名,还应注意学生上课的基本情况,积极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针对课堂上做其他事情的同学,应多提问,从而提醒学生要端正听课态度,认真听课。

(二)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课堂缺少互动,学生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关。目前,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对学生起到教学的师范性作用[4]。因此,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改变以往“一言堂”式的做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注重学生的参与,积极尝试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使原有的“师本”教学走向“生本”教学。如适当引用时新的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也可以播放相关理论的视频或者电影片段,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采取学生授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组试讲,学生和老师参与点评;或者采用微格教学,通过录像形式,实现学生自讲、自思、自悟、自得。此外,还可以请中小学教师到课堂讲解相关内容,或者带领学生到中小学进行课堂观摩,使学生能够带着所学的教育理论到中小学课堂亲身体会。针对学生缺少实践机会的现实问题,学院应鼓励学生平时多开展一些与“师范”性质相关的课外活动,使教育学课堂拓展到课外,比如三笔字大赛、教案编写比赛、说课大赛、讲课大赛、板报比赛、演讲比赛等等。这些不仅能够增强师范生的“师范”意识,提高师范生的教学积极性,巩固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还能使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支教前积累教学经验。与此同时,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还能够带着问题在接下来的教育理论学习中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灵活使用教材,鼓励编写校本教材

教育学教材应具备综合性、基础性和应用性等教育学科特点[5]。针对目前教材使用存在的问题,教师首先要树立“教材就是材料”的教材观,在备课时多寻找一些相应的课程资源,有意识地对教材进行整合[6]。其次,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既要考虑所选内容能使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满足他们以后从事教师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又要解决好教育学公共课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一改以往面面俱到的教学做法,而是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和调查,重点讲解学生感兴趣的章节,其他章节可要求学生自学,通过课堂汇报、学生讲课、课程小论文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最后,学校和学院应制定政策,提供资金,以倡导和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和教师授课经验等编写校本教材,以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作者:杜文军 曾思远 单位:石河子大学 师范学院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教育学公共课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综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hkx/119827.html

    相关专题:公民与法2014 西安论文翻译


    上一篇:高校学生公寓专用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下一篇:仿人假手控制系统设计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