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空间设计平面化策略

1空间设计的平面化沿革

在绘画艺术领域,与20世纪初不断趋向于空间表达的建筑艺术正好相反,从16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讲求空间和透视的西方绘画,这时候出现了平面化的趋势。在建筑和绘画领域不同的“空间-平面”转向之下,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同样是在20世纪初产生,强调点线面的抽象艺术理论。不论是对建筑还是绘画,产生的影响和贡献是巨大的,是建筑由平面走向空间,绘画由空间走向平面的重要的形式理论基础。3)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社会进入了数字时代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以网络和电脑为代表,具有速度但缺乏深度的传播和快餐式阅读为特征,整个文化都有平面化发展的趋向。由于人们所面临的文化平面化趋向,精英的声音被喧嚣的大众声浪吞没[2];另一方面,从空间艺术的本体发展来说,厌倦了现代主义建筑以来对空间性的习惯性表达,厌倦了对空间技巧和空间意义无止境的诉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于绘画艺术来说,“进入新图像时代,纸张作为平面的载体,其平面属性愈加受到重视[3]”。缘起日本画家村上隆的超平面风格,首先影响了当时的美国设计界,而以妹岛和世、伊东丰雄等为代表的一些日本建筑师,也开始有意识的在空间设计中运用平面化的方式。在国内的设计领域,随着设计多元化融合和跨学科交叉,产品设计中出现了一种平面化的思维趋势[4]。在广告创意中出现了游戏化倾向,其中“平面化”是游戏化倾向的主要特征之一[5]。

2空间和“深度”

在人的实际空间活动中,对空间深度的感觉来源于视觉体验,和实际距离并没有绝对关联。比如人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靠目测了解空间的实际距离的,因此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认为:深度不可能来自物体,也不可能被意识规定在物体中,只能用身体去感知[6]。在空间设计中,空间深度和距离、面积没有直接关联。空间的深度,是由空间中的分隔产生的,而深度的度量,是由分隔的具体形式决定的。比如在传统的中国园林空间设计中,通过隔墙、廊道、树木等景观要素对空间进行分隔,作为情节结构的手段,来引导人的行进路线以及逐步展开视觉空间序列,从而在不大的园林空间里,创造出曲径通幽的空间深度感。有关与现代空间分析相关的几个著名理论,如BillHiller的空间句法、数学上的图论以及MBenedikt可视性领域理论,本质上都是基于空间中分隔方式的深度理论,见图1。在构筑物的空间设计中,空间创造、深度、分隔物三者之间存在以下两点主要关系。(1)一般来说空间的创造都是趋向于深度的。因为结合功能上区分的需要,自然把盒状的空间分隔成一个个更小的盒子。(2)空间的创造在于围合,丰富空间的手段在于渗透,而渗透是由分隔物来完成的。在一个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依据功能使用需要,利用隔断做不同的空间围合和渗透,不仅产生了空间深度,也随之产生了更多的空间内容,比如空间层次,空间明暗(明空间、暗空间、灰空间)、空间涵义等。如果说层次、明暗属于深度的物质性创造,那么“,空间涵义”则属于深度在精神方面的创造。另外空间深度和时间有关,其体现的“历时性”可以理解为:空间的深度是以时间来延续的,游览或者说观察一个空间总要花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7]。

3空间设计平面化的意义

对应以上所述空间深度产生的层次、明暗、涵义以及“历时性”,拒绝“深度”,空间平面化的意义在于:(1)减少空间层次,有助于直观性的表现空间;(2)没有暧昧的“灰空间”,只有明和暗两极空间,便于空间的理解;(3)没有空间内涵意义,拒绝空间意义性的诉求;(4)减弱“历时性”表达,更短的时间内了解到全部空间,因此空间的平面化,首先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空间构筑物的本体构成。其次,如果从展示空间的角度来说,弱化构筑物作为背景的图底,可以使得展示的主体凸显,从而使展示的意指更加明确。最后,平面化的空间,具有简单、明确的表象特征,符合信息时代传递的要求。

4空间设计平面化策略

4.1平面化的基本特点空间设计的平面化有两个基本特点,即同质化和同时性。(1)同质化,空间中的构成要素,在形态、材质、色彩上运用相似的构形、材料、颜色,来减少差异性的表达。(2)同时性,空间中的构成要素在一个视点内同时展开,产生某种“净收眼底”的“共时”的视觉效果,做到不需要转换视点就能达到以点知全貌的效果。4.2平面化的具体表现手法一个空间构筑物可以看作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本体部分,可以从体量、边界、空间、形态等几方面的特征来描述;另外是添加的装饰部分。1)轻。体量:在结构、材质、色彩的选择和处理上体现出构筑物体量轻盈的特征。比如被称为“白色暧昧”的妹岛和世的作品:在结构上考虑采用满足承重要求的最小(梁、柱、墙体)截面尺度;在材料上选用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质感光滑的塑料板、铝板;在色彩上多使用纯白色。构筑物空间在漫射的光线之下,体现出轻盈、飘渺的感觉,弱化了体量感,甚至于存在感。2)模糊。边界:用模糊的手法处理构筑物的边缘部分和内部界面(墙体的相交线)。一种是把空间内原来的垂直和水平界面(墙面、顶和地面)设计成连续的界面,模糊它们之间的界限,达到某种平面化的效果。另一种是模糊空间界面之间的相交线,使得墙面、顶面、地面构成的三维空间趋向于二维平面。KarimRashid设计的智能概念家,运用灯光效果弱化了空间界面的相交线,室内空间有漂浮起来的感觉。3)均质。空间:对构筑物的空间,使用了平均分隔的方式,获得了同质的均匀空间。这样的空间是没有主次和等级的,以部分推知整体,给人感觉无始无终,周而复始。比较起体现历时感的等级空间、序列空间,它具有更多的同时性因素。4)图形化。形态:构筑物在形态的设计上,不再具备繁琐具体的图像[8]特征,而是简洁抽象成某种图形[8],这也符合信息时代简洁的、数字描述的特征。丹麦BIG公司的建筑设计见图2,远看就像许多标志排列在一起,这种平面化的手法是针对构筑物本体的各部分进行处理,目的是同质化、同时性地表现构筑物。在一个视觉空间场景的设计中,使用背景处理的手法,作为“图底”的构筑物可以更好地反衬作为主体的展示对象。5)戏剧化。装饰:作为构筑物添加部分的装饰,在传统上都是突出和背景(构筑物)的差异性,因此不是“同质化”的手法,本质上都是反空间性的。其实在20世纪初以前,所谓的空间设计都是偏向平面化装饰的,比如线脚做得如何精致,墙面如何修饰等,这些指向平面性的细节装饰被无意识强化,从而弱化了场所的空间性。现代空间设计平面化的手法反映在装饰上,表现为不再是专注于某个细节,比如某个门框线脚的精致表达,而是体现在对图形、文字等装饰性视觉要素的夸张、变形以及符号、隐喻式等手法的运用。在空间本体背景之上,这些装饰性要素往往被有意识地放大处理,和同质化的背景造成某种戏剧化的视觉冲突效果,以达到平面化空间的目的,见图3。6)其他。乔治·鲁斯用摄影在建筑和绘画之间建立了一种关系。鲁斯一般拍摄的空间都是废弃的空间,他谈到“:我就想要改建一个空间,而不是后期去制作一个图片。我在意怎样用摄影去记录被废弃的建筑和地方,我要在这些废弃的建筑物和地方被完全铲除之前改造这个空间,同时把这个改造后的空间记录下来[9]”。鲁斯的手法是在建筑和绘画中加入了摄影的再编辑方法,来创造一种空间中的平面关系,见图4。类似的实践,比如建筑师李巨川试图在摄像和建筑之间建立一种关系,当然不是摄像对建筑的简单录入,而是“当摄像成为一种建筑”[10]。

5结语

从构筑物的体量、边界、空间、形态、装饰以及相对应的平面化的处理方式“轻”、“模糊”、“均质”、“图形化”、“戏剧化”,在这些貌似温柔的方式之下,隐含的涵义是:反重力、不确定、无主次、非图像、图底的冲突性,对着力表现空间的体量感、领域感、秩序感、具象感、图底统一性的现代空间设计的主流概念来说,意义都是反转的,因此空间的平面化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平面化,而是空间走向深度之后的平面化,是对“深度”过度之后的反思。深度之后的平面,虽然具有简洁、易于理解、涵义明确的表象特征,符合信息传递的要求,但是,貌似简单洗医学论文代理练的形式之下,由于其隐含的对现代空间的批判性,涵义又有无限可能的另一种方式。

作者:吴恽 单位: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空间设计平面化策略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193167.html

    相关专题:证券投资风险控制 城市与减灾


    上一篇: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分析
    下一篇:中医药大学护理学入学教育体系初探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