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地方社会管理及启示

【摘要】新加坡的社会管理工程可谓是繁杂且漫长的。因此,新加坡在完善这项长久的工作时,制定了系统严密的方案和政策。新加坡社会管理工程是在各个主体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建立起来一套程序正规、政策完善、制度健全的庞大体系。新加坡的社会管理先进经验也为他国进行社会管理建设和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范本,我国社会管理也可以从其中借鉴不少有用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因此,本文首先介绍新加坡社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式,继而阐述了新加坡社会管理对我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新加坡;社会管理;启示

一、社会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般意义上讲,社会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弥补政府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弊端,更好地解决社会发展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从而使社会更加有序和稳定。另有一些学者认为,社会管理虽然处理和解决的是社会问题,但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和对象大多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社会管理的目标是多元且复杂的。第一,要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秩序;第二,要实现程序和结果上的公平和正义;第三,要注重社会群体中的个人主体,使每个人都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另外,社会管理的方式也是复杂多样的,有的是具有强制性的,管理的主体主要是政府依据权力实施的管理方式,有的不具有强制性,主要依靠广大社会组织和个人,政府只是充当提供公共服务的角色,社会管理方式相对来说比较温和。综上所述,“社会管理可以这样来定义,社会管理是为了实现广大公民的主体权利和社会有序良性健康发展,政府、企业、广大社会组织和公民主体通过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管理能力,积极地促进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最终建立起一个和谐共生、繁荣有序的良性社会。”

二、新加坡社会管理的基本模式

新加坡自建国以来在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上取得的显著成就,离不开新加坡良好有序、制度完备的社会管理。新加坡的社会管理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以社会组织为依托,形成社会管理合力

新加坡社会管理的显著特色就是以社会组织为依托,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显著优势,分担政府管理的职责。因此,新加坡政府也大力鼓励创办各种各样高效、正规的社会组织。建国以后,社会组织在新加坡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各种各样的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以及涉及各行各业的协会和社团逐步有序地建立起来。近些年来,新加坡政府从政策、手续上更是放低了社会组织的建立门槛,社会组织增速显著提高,并且服务水平愈加提高,涉及的层面、行业领域也是更加广泛,这就为社会管理提供了更多地主体资格,有效地分担了政府的职能,有利于新时期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和完善。这些社会组织在政府的合理引导下,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实现了社会管理职能的互补,有效地完善了新加坡社会管理的方式,丰富了新加坡社会管理经验,使得新加坡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

(二)加强社区民主自治,社会管理重心下移

新加坡良好社会管理的实现,也离不开众多社区的作用发挥。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管理工作也需要社区的有效支持和配合。因此,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社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积极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与社区的沟通渠道,建立起职能分工明确、覆盖率高的的社区组织。整个新加坡的84个选区都设有公民咨询委员会,改咨询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代表社区民众与政府进行对话,并且传达政府政策,促进社区的发展。同时,在各个公民咨询委员会下,建立起来各种各样的下设委员会和俱乐部,例如六个专业执行委员会和诸如民防委员会、邻里委员会等机构。这些委员会和俱乐部也是在政府引导下相互配合工作,形成制度完备一个社区管理结构。这样,以政府管理为主导,以社区组织管理为补充,一个高效便民的服务网络就在新加坡社会管理模式中建立起来。新加坡社区组织在社会管理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配合了政府工作,又实施了对于社区民众的自治管理。因此,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我们惊讶的发现,在新加坡的社区组织中,这里没有专门的全职人员,而是由来自各个年龄段各个阶层的志愿者负责运行。他们的辛勤工作和志愿服务的精神在社区组织中形成了良好的风气,使得政府管理的政策得到更加有效地实施,这在新加坡社会管理中真是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

(三)完备严格的法制体系及执法,保证社会管理的权威性

良好的社会管理离不开严密的法律法规,新加坡社会管理也不例外。新加坡通过正规有效的立法手段,结合国家社会管理实际,针对新加坡社会管理可能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严密的规定,为社会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和后盾。这些法律法规涉及到社会管理的各种细节,例如公共卫生、交通、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新加坡社会管理不仅是立法严格严密,执法同样是严格严厉,因此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态度。在社会管理执法程序中,新加坡政府认为,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权。这些法律法规和执行程序得到了新加坡民众的充分支持。因此新加坡由社会管理产生并发的社会问题也愈来愈少,社会更加趋于稳定,人民生活也更加和谐。所以,新加坡把立法、执法法手段当做是社会管理的一条重要经验。

(四)重视公民道德与法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管理环境

社会管理的好坏与否,与公民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息息相关。新加坡在社会管理过程中注重立法执法严密严格的同时,也注重对于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新加坡政府通过对本国人民进行宣传教育,真正让遵守社会公德和遵守法律成为一种日常习惯烙印在人民心中。在社会道德教育方面,新加坡是为此做足了工作,首先,在国家整体价值观上,新加坡明确规定以“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来作为国家整体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这种国家核心价值观首先受到了来自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比如说它充分发挥家庭和家长在整个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它又吸收了新加坡其他外族人的文化价值观,并且新加坡政府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人民心中增强了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提出“我是新加坡人”的宣传口号。“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多元社会,因此,新加坡根据自身国情,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宣传对于国家的责任和认同,将国家道德观和公民个人道德观结合在一起,使得公民对于国家的责任和意识更加强烈,大大提高了社会凝聚力。”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往往密不可分,所以新加坡政府在注重道德教育的同时,也积极地对国民加强法制教育。例如,在机关、学校和其他单位,进行“遵守法律、遵守公德、爱护公物、为社会做贡献、为国家增光彩”的公民教育,通过开展“反吐痰运动”、“取缔乱抛垃圾运动”、“防止污化运动”等几十次全国性的社会法治教育运动,使社会公众从思想上认识到维护社会环境秩序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再次,新加坡政府充分利用现代大众媒体传播宣传的优势,通过网络、电视、电子杂志等渠道对公民进行正面的普法教育和宣传,使公民知法守法,共同维护新加坡法治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新加坡社会管理做法的启示

虽然新加坡社会管理的先进经验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模范作用,但是我国在进行社会管理改革的同时,不应该照搬新加坡社会管理的管理模式和发展,而是应该结合我国国情,找到适合我国社会管理的先进部分,因地制宜的进行运用和实施。使其先进的方法和模式切切实实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管理服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借鉴:

(一)把握政府职能定位

在传统时代的管制型政府时期,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政治统治,政府权力是巨大的,实施社会管理的方式少之又少,甚至是通过强制的方法进行管控。在这种强烈的官本位思想下,政府成为唯一的管理主体,而丝毫不考虑公民或其他社会组织的意见,这就容易导致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失位、错位、和越位等弊端。这就容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新加坡政府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才重新定位政府职能,使政府更好地把握在整个社会管理中应当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新加坡在社会管理中国的职能定位主要是一般社会组织和个人无法通过自身解决的问题和提供一些特殊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管理中的优势,引导他们更好地相互协调和配合,更好地服务于整个社会。因此,新加坡的这种政府职能定位的经验表明,我国在进行社会管理改革和创新过程中,一定要破除传统官本位额旧思想,破除“政府管理一切”的旧习惯,重新定位政府职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和利用社会组织和其他机构个人的作用和优势,积极的进行引导,做到更加便民高效的社会管理服务。

(二)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良好的社会管理离不开严密的法律法规,新加坡社会管理也不例外。新加坡在社会管理过程中,通过正规有效的立法手段,结合国家社会管理实际,针对新加坡社会管理可能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严密的规定,为社会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和后盾。这些法律法规涉及到社会管理的各种细节,例如公共卫生、交通、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新加坡重视法律制度建设的经验表明,我国在社会管理改革和创新中,更加应该重视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制度建设,必须考虑中国的社会管理法律实际,通过严格的立法程序填补社会管理方面的法律空缺,同时各级机关要严格执法,合理执法,依法解决社会管理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切实保障社会管理过程中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培育和谐共生文化

注重文化建设同样是新加坡社会管理的一大特色。新加坡结合自身多民族多文化的多元社会环境,积极发展各种文化,鼓励特色文化,引导各文化相互尊重相互借鉴,使他们在一个稳定的社会中和谐共同发展。新加坡政府在社会管理实践中,以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障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新加坡在社会管理过程中注重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先进经验表明,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管理改革和创新中,必须加强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我国同样是一个多民族、多语音的多元文化国家,正确引导和管理多元文化相互尊重、相互借鉴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管理过程中,我国既要重视创新文化软实力,又要培育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不断调动各族人民积极性,真正实现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更好地为社会管理创新服务。

结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在推进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目标中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通过学习新加坡先进的社会管理经验,以利于我国进行社会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我们应该结合自身国情,因地制宜的借鉴其适合我国社会管理的部分并加以创新,充分发挥国家、政府、社会组织、个人各自的优势,相互配合和协调,重视法律教育和德治教育,重视多元文化建设和管理,为社会管理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程伟.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公共管理学视角的解读[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

[2]张蕴岭.亚洲现代化透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3]孙代勇.新加坡加强社区组织建设与管理的启示[J].新重庆,2008年.

医学论文综述

[4]李路曲.新加坡的权威主义政治与现代化[J].政治学研究,1997年.

[5]陆杰.新加坡社区的管理建设及其启示[J].党政论坛,2010年.

[6]芬斯顿.东南亚政府与政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作者:范晓辉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地方社会管理及启示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169195.html

    相关专题:中小企业成长策略研究 适合长线投资的股票


    上一篇:产业类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