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实践初探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在音乐教学包括钢琴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首当其冲的任务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真正做到“爱生活,爱音乐”。众所周知,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发轫之端,而且也是最好的导师。高校的钢琴教学中加强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于演奏的热爱,首要的就是转变教学思维方式,明确教师在钢琴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以往“灌注”式的钢琴教学转变为引导启发式教学,把学生与生俱来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出来。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不失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益探索:例如,针对音乐本身抽象、其内涵难以言诠的特点,教师可结合相关多媒体画面,画龙点睛地讲解其丰满的情感内涵,给学生带来钢琴曲目形式美和意蕴美的双重丰富体验。同时,钢琴教师还需布置若干风格相近的泛练曲目,引导学生通过查阅CNKI、读秀等网络学术媒体,搜索这些曲目的相关信息资源,独立分析其调式调性、曲式结构、和声织体及内涵情感等。通过钢琴教师的点拨指导,让学生发现美、树立美、鉴赏美、追求美,在积极动手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此外,由于音乐形象的多义性,可无需设立严格的评判标准,引导学生对曲目的旋律、节奏及和声进行等展开丰富的想象,以期开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把钢琴演奏音乐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养成从音乐人、爱乐者的视角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从而真正做到“爱生活、爱音乐”,让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情感经验浸染音乐审美的色彩。“音乐无国界”,从根本上说,正是人类生命和情感体验的无种族、无国界。而“爱生活、爱音乐”,就是通向这个“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这样一来,就不仅仅是在“练中悟,悟中练”,更是在“活中学”,在“学中活”。

(二)钢琴教学中注重多学科知识的借鉴与融合

注重解读作品的历史背景,打通学科障碍,加强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不二法门。我们知道,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作曲家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思潮及风格流派特征都在其作品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痕。这丰厚的时代信息,便构成了作品的历史背景。音乐是作曲家灵魂的外化,一个个音符无不诠释着作曲家所感受到的时代气息,也倾诉着作曲家的心境和情绪,甚至可窥见其个人的价值观念。高校的学生要准确地理解并表现作品,就必须了解作曲家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这样才能更加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比如,对于肖斯塔柯维奇来说,肖氏的作品乍听来往往有混乱乃至非理性的感觉,但若没有对其大起大落、两次受谴的人生经历的体察,就难以体味那种弥漫在音符字里行间,掩盖在非理性外表下的深沉痛苦,这就要求我们对苏联历史时期的政治状况、社会主流思潮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样,巴赫作品中那种因对人类的挚爱而呈现的明朗的欢乐、因对人类的怜悯而流露的扣人心弦的哀情、以及那种对幸福和理想温情的憧憬,更是与当时的宗教理念密切地融为一体。可见,这都要求钢琴弹奏者广泛涉猎有关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艺术、宗教、经济乃至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甚至对民族性格和风土人情也应有所了解,才能深刻地把握作品中穿越历史、流淌至今的活的灵魂,也才有可能打动听众。这也是对“功夫乃在诗外”这一不刊之论的又一注解。在学生通过相关背景的学习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对句段的处理、旋律进行的方式、节奏和力度、和声织体的编配效果、表情术语和演奏法标记的运用、声音的色彩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从而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的原意,以期能在以后相类似的视奏练习中触类旁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树立学生良好的内心听觉提升创新能力

积极培养“内心听觉”,为培育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钢琴艺术本质上是一门听觉的审美艺术。听众靠听觉感知音乐,演奏者也靠听觉来判断自身演绎对于作品的符合性,甚至以“内心听觉”来指导钢琴演奏的进行。所谓“内心听觉”,通俗来讲,就是大脑对外界音响信息刺激所产生的听觉意象,是对以往听觉经验在记忆上的积累;但反过来,它也是演奏者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心理依据。高校钢琴教学中,对学生培养内心听觉,首先要杜绝那种“不带耳朵”的练习方法。在练习中,耳朵的参与对于学生判断声音质量的好坏,树立正确的“音质”标准具有决定性意义。让耳朵成为自己练琴的老师,这是最基本的钢琴训练要求。其次,要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尽可能多地聆听大师级钢琴演奏家的经典录音,尤其是对同一钢琴经典曲目,不同钢琴名家的不同演绎,借此建立丰厚的优质音响表象储备,在树立正确的“音质”观的同时培养敏锐的乐感。再次,要在深刻理解钢琴作品原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乐谱进行视觉记忆,并试着在心中默唱旋律及和声,以此来提升内心听觉的敏锐度。最后,在建立丰富表象储备的基础上,鼓励并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进行重新设计。依据自己心中对于好的音质、音色的判断标准,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适当地在演奏中加以改编和发展,跨出“创造新的好声音”的关键一步。可见,培养内心听觉,是培养创新型学生,使学生的演奏反映新的时代特色和精神的必然要求。

(四)加强钢琴演奏能力在其他学科的应用

钢琴是一种独奏性较强的乐器,但并不表明钢琴只适合于独奏,这个问题也是局限于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升。现在,高校的钢琴音乐实践中为其他乐器乃至乐队伴奏的情况却较多,这就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相关的必备能力。比如,可通过让学生与声乐、舞蹈学生进行合作,为声乐及舞蹈进行现场的伴奏,在实践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更符合现代社会对钢琴人才的高端需求。古人云:“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这句话虽然谈的是音乐欣赏,但通过逆向思维,也不妨适用于今天的钢琴教学。综上所述,以素质教育的观点来考量当代高校钢琴教学的发展,尚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也存在着较大的探索空间。在钢琴教学实践中,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还显得任重道远,需要广大的音乐教师进行经验的总结和科学模式的构建。尚需在高校的钢琴教学改革中,通过科学的改进教学方法,来实现学生业务素质的螺旋式增长。

作者:魏玲 余田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实践初探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164584.html

    相关专题:安徽体育科技 空调制冷原理


    上一篇:地方博物馆社会教育效果实证探究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