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问题教学法教学论文(共10篇)

第一篇: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及实践

1案例与方法

1例甲状腺小结节的患者,临床要求鉴别其良恶性[5]。问题教学法教学中体现循证的主要有5个步骤:(1)提出问题。(2)寻找研究依据(证据)。(3)评价研究依据(证据)。一般情况下,这种教学方法大致分为两个环节:一是教师通过教科书传授知识,即所谓的理论教学;二是依照带教教师根据自身的经验讲授相关的技能。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熟读课本、死记内容,常常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科书的内容以及带教老师的个体经验,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判断、评估和创造性思维能力。(4)将研究依据(证据)用于具体的病人,同时要突出问题教学法的新特点。(5)对实践结果的再评价(后效评价)。

2措施与意义

2.1提出问题

我国近年逐渐开展甲状腺占位的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微小癌是否弹性成像也能评分?评分的结果是否有临床意义?教学意义:针对上述案例,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让学生明白,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仅仅是临床实践工作的开始,超声诊断医师还必须了解超声诊断技术的准确性、介入治疗的方法学及治疗的疗效评价、各种新发展以及超声技术的应用价值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做出正确的决策,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临床实践工作中一定要多思考,进而主动提出疑问,再将其转变成科学研究可以回答的问题。

2.2寻找科学依据

以“超声、甲状腺、弹性成像”为主要关键词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及其他数据库,依次查询:最新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Meta-分析(特别是Cochrane系统评价)、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特别是大规模的RCT)、病例对照研究、观察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组分析等类型相关的研究文献。教学意义:这一过程要求医学生掌握并规范地应用医学关键词,熟悉医学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理解只有满足可获得、可被接受、可供使用、可应用和可被审评性先决条件的证据才能正真纳入循证医学系统的分析。

2.3评价证据

本案例通过分析获得可用文献得知:甲状腺微小癌的患者病灶较小不易触及,且多无主要临床表现,早期诊断率极低。本研究可利用甲状腺弹性成像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的性质,为甲状腺微小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主要依据,但由于有些声像不典型,同时还会受到评分观察者主观性较强的影响,因此这种方法进一步尚需改进。教学意义:应用Cochrane系统评价以及临床流行病学的标准严格评价证据(文献),对证据的质量作出准确科学的鉴别,对其真实性及临床可用性进行评价。评价后尚需得到以下结果:证据的研究结果是否可靠;结果是什么;结果对于处理问题是否有帮助。通过证据质量分级及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帮助医学生从浩瀚文海中慧眼识珠地发现并保留有价值的证据,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文献评价的重要意义。

2.4应用证据于个体病人

针对有早期确诊甲状腺微小癌愿望的患者,弹性成像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临床实践中尚需考虑超声诊断医师的诊断水平,为临床医师提供正确、有效的建议。教学意义:将有效的证据用于指导临床决策,以提高诊断以及治疗质量;医学生在应用证据时应注意要结合所检查患者的临床特征、患者意愿、医疗条件及专长,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或给予病人更有效的积极治疗。应用证据时一定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是:病人有无不适合使用证据的理由?有无可行性?病人的价值观和对疗效的期望如何?筛检的卫生经济学的评价如何?

2.5对实践结果的再评价(后效评价)

临床医疗质量是否有待改进?临床科研水平是否进一步提高?验证获得的最佳证据是否正确。教学意义:让学生进一步从思维中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好后期的疗效评价,是循证医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同时需注意临床中个体性差异对实践结果的影响。本研究对超声诊断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尝试,在实施新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有3点体会:(1)合理解决教学组织和学时分配的问题,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教学目标,必须精心规划,科学组织;(2)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认真筛选案例,科学设计循证医学内容的恰当融入,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寻求证据的过程中了解循证医学理论的科学价值和意义;(3)最好以8~10名学生为一个教学单元。若学生人数太多,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能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很难掌握和评估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综上所述,在超声诊断教学中采用以问题教学法为中心,并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原则,可有效地激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我们有理由相信问题教学法与循证医学理念的有机结合是未来超声诊断学教学改革中的主要方向之一。

作者:李玲玲 潘燕 张桂萍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1超声诊断科

第二篇:问题教学法对政治课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主线来进行课堂教学,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就是教师如何提出科学的问题,问题的科学设计是问题教学法的基础。笔者针对问题教学中“问题”的效果,从中发现了这一过程存在教师问题设计质量不高的情况。

1.问题深浅度掌握不准确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的情况,一是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者是查阅教材就可以很轻易地找出问题的答案。二是有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力求难度系数的增大,导致所产生的问题完全超出了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能力范围,使得学生望而生畏,找不到思考的切入点,也没有了求知的欲望。

2.教师设计的问题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针对性不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特点,它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等,这些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在创设问题的过程中,应尽量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热点话题相结合,但有的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置过程中,不注重问题的针对性,所提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很大,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很多的困惑和茫然,使学生不知道从何作为切入点进行思考,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对问题教学法缺乏积极的回应和认同

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地、主动地跟老师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和探讨,自主地进行课堂中有关问题的分析和探究,只有这样,问题教学才能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达到其应有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还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在问题教学法运用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对问题教学法缺乏积极的回应和认同,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觉投入问题探究的精力和动机明显不够在大学以前的学习阶段,好多学生所习惯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说,学生听,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几乎忽略了学生作为人这样一个生命个体还具有自己的思维,能够自主地去学习,在学生自学能力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学生上课时就不愿意专心去听课,认为课堂的主体是老师,在平时的学习中也会对所学课程产生厌倦、反感的情绪。其次是学生缺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以来学生在遇到难题、困惑时,脑子里首先想到的是老师,对老师一直有着严重的依赖性,希望老师能帮自己解决所有的问题,自己则成为思维的懒汉,不愿意通过自己的思考、批判、探索来解决问题,或者是通过与学生进行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2.不少学生对问题教学法不认同和不习惯好多学生从小到大受到的教学模式就是“灌输式”的教育,这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逆反心理,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也从不关心国家、社会、他人及自身,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也是死的、僵硬的,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会纸上谈兵,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又肩负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不少学生对该教学方法不认同、不配合,从而导致这些课程没有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

二、提高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质量的对策

问题教学法既是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也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新理念,要从根本上化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提高其运用的质量,首先需要学校、教师、学生转变落后的教学理念,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新理念。

(一)树立与问题教学法相适应的教学理念

1.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教学法运用的质量,首先要树立与之相适应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一改变要求教师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的理念。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理念,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更要尊重学生向老师的提问,教师要耐心地引导、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只有这样,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自主探索,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真正做到敢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会敢问问题、能问问题,会问问题。

(二)引导学生掌握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问题意识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问题是创造的先导,思维的起点,学生的思维总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展开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更需要学生自觉地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学会质疑问难,当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应大胆地向老师提问,不管自己所提的问题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都要带着多问几个“为什么”的精神去向老师提问,充分相信自己有质疑的能力,当然,在学生敢问的基础之上,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质疑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学生要养成课前进行良好的预习的习惯;二是学生要会进行选择性的提问,在难点处求疑,困惑处求疑,关键处求疑,易错处求疑;三是学生要掌握“提出问题”的一般方法。因此,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特别强调学生这个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必须养成“敢问”、“会问”、“能问”的学习习惯,进而促使自己不仅获得知识的给养,而且自身的思维也得到极大地锻炼,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2.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潜力问题教学法最终的教学目标是解决问题,进行问题的迁移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首先是要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向老师提问,但不意味着所有的问题学生都不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地探索研究,学生的提问必须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当在进一步地探究过程中遇到新问题时,可以向老师进行补足性提问,侧重“以问促思”,除此之外,学生要善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提到的有关现实性问题进行自主地探究解决,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善于去发现周边发生的一些事情是否可以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也应该始终记住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生在问题教学中不仅要向老师提问,同时对于老师所给的问题以及自己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充分地学习,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探究,最终探究出问题的本源,还应该由现在的问题联系到与该问题相关的其他问题,不断地引发自身的思考。总之,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运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必须采取有效的、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改进和提高,以期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能够很好地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真正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作者:赵恺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第三篇:科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

一.于学生质疑处提出问题

传统教学中,课堂提问往往是一种单向提问.即老师向学生提问,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并不科学.唐代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若只是单向提问,学生的疑惑又怎么解决,他们的能力又该如何提高?因此,新课标强调:课堂互动应是双向的,不但老师要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给老师提出问题,双方可以一起探究问题答案.事实上,学生的质疑给课堂留出了更多思考的空间,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思考.试想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若马上进行回答,他们就成了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小牛,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课堂回答问题的工具.而他们的思路是老师既定的思路,缺少自己的方向,凌乱而缺乏逻辑性.这样一来,老师的单向提问,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达到的效果恐怕连事倍功半都没有,那么这些提出的问题,就成了“无效问题”.而质疑过程中提问,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升他们自主思考、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凸透镜成像》内容时,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情景:播放一张模糊的幻灯片.并设计这样的问题:“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立、倒立与物体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有何关系?”这一问题便引导学生联想到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等实物,然后再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答案,保证了学生思维的清晰连贯.

二.于知识重点处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恰如写文章,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科学课要分清知识主次,更应按需取舍.我们在组织教学时不但要善于用旧导新,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还要让他们水到渠成地获取知识,提高其内在潜能.教师在讲解重点知识时,更应做好充分准备,设计有效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部分的课堂实验来探寻问题本质,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摩擦力”这一内容中的抽象知识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会显得苦涩难懂,其中静摩擦力方向与大小的问题是“摩擦力”中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将一本书用水平方向的力压在竖直墙面上,然后问同学:“书受到的摩擦力会随着对书压力的增大而变大吗?”经过短暂思考,学生想应该会增大,这时教师可借助话语和动作:“如果增大,那么书是不是应该向上?”一边说一边将书向上移动,学生立刻会意,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于是课堂氛围活跃了,教学的有效性也大大提高了.

三.教会学生质疑,让学生会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可见,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等于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1.“循因”质疑来促进思考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现象或某一概念提出问题: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原理是怎样的?例如,当学生观察“烧水时白汽的产生”这一现象时,可引导学生探究:什么是白汽?(小水滴);怎样形成的?(由于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形成).这种连环因果提问,让学生获取了知识,明白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2.逆向质疑加强探索意识逆向质疑,是指正面问题反过来提问,即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它可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多元化,头脑更灵活.例如:在化学推断题教学中,我们常利用实验现象、反应规律来进行逆向思维教学.有了这种逆向质疑的探索意识,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问题,他们就会抱着“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意识去探究思考.而不会钻牛角尖.3.联系质疑来深入渗透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找出两种现象之间的联系,来揭示事物变化的基本规律,能让知识更透彻地掌握和运用.例如,在讲解《电能的量度》电功率知识时,可引导学生联系到之前所学的功率知识,得出电功率的概念.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原本枯燥抽象的概念,又让学生深入掌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区别.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问题教学法只是沧海中的一粟.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问题教学法适用于很多个环节.我相信这种方法经过我们教学的浸润后一定会历久弥新.以问题为探究主线,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水平做出科学的调整,征求教学效果最大化,相信一定能推进科学教学更深入有效地开展.

作者:方世华 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三山学校

第四篇:情境教学法之问题教学法

风险价值衡量是财务管理知识的一个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而风险价值衡量计算式,教材中仅给出了风险价值的理论计算公式。这对于本就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和接受。笔者在讲解中,给学生引入了运动员射击情境的描述,并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射击图,并阐述现有两个运动员都在进行射击,甲射击点用实心的“▲”符号表示,乙射击手射击点用实心的“●”表示,如图1、图2所示。然后,笔者启问学生:假设你现在是教练,你会选哪个选手?学生答:选甲。笔者再继续启问:选甲的理由是什么?学生答:只是感觉甲好些。笔者引导学生“:感觉”甲好些,能不能用数据来说明甲比乙好些?我们用数据来说明,用数据把两位运动员的成绩算出来,更具有说服力。怎么算?笔者此时已把问题抛出,给学生造成悬念,使学生对两运动员的成绩数据产生了好奇心。

此时,笔者在甲乙图上分别以靶心建立坐标轴,如图所示:靶心上的点,圆点为O(0,0)其他各点分别用A1、A2、A3…B1、B2、B3…,再以其中任一点引导学生:中学时,我们学习了距离公式、两点间的距离,这样,利用学生所熟知的旧知帮助学生,可以消除高职学生胆怯数学公式的心理,同时,由于是过去所学的旧知,是学生所熟悉的知识情境,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迫切解出此两组数据的求知欲望。

笔者继续描述:从A1点到O点的距离和从B1点到O点的距离,距离最短说明离靶心越靠近,也就是说与期望值则越近(期望值为前一知识点),每个运动员射击的期望值就是希望能射中靶心。那么将甲射击的各点距离之和与乙所射击的各点距离之和进行比较,是不是就可以准确地比较出哪一个选手的成绩,孰优孰劣,从计算的结果就可知。也就是说离靶心的距离越小越好,即意味着离靶心越近,则与期望值也就越接近。再回到上一知识点的期望值,即:E軍=ni=1Σpixi,而期望值是概率分布中的所有可能结果以其概率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的加权平均数,而加权平均数有可能相等,也就是说当期望值相等的情况下,无法判断二者的优劣,此时需采用标准差进行判断。由此情境又进一步引出标准差风险衡量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较容易理解标准差的概念并学会运用。通过问题情境层层深入的描述及讲解,学生能通俗易懂的领会风险价值的衡量,计算期望值,而当期望值相等的情况下,又进一步以标准差,其离散的程度进行衡量。离散程度越小,则风险就小。

问题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创设一些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态度的体验。而问题的设置需考虑学生的学习背景和能力,其难度不能过难,过难则使学生放弃对问题的解决。

作者:邹金伶石汶朋单位: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问题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一、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

本校教学的软硬件教学设备,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各种媒体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哪怕是一个很常见的玩具、一张动物图片等。如,学习高一英语第三单元Traveljournal时,我们可以展示TheYellowMountain,Guilin,TheGreatWall及WestLake等图片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经验及对未知的探求欲望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设计的问题要有充分的信息量,要覆盖到教学大纲及高考要求学生掌握的所有信息。待问题解决时,学生就掌握了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如,高一英语第二单元Warmingup部分,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InwhichaspectsdoesBritishEnglishandAmericanEnglishdifferfromeachother?Giveexamples.这个问题包含了三个方面的信息———发音、拼写和词义,并且要求举例说明。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就明白了美式与英式英语之间的主要差别。

二、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保持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问题设计好了,就要考虑如何很好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要恰当,问题要解决得精而准,否则一塌糊涂,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1.对于相对简单的问题,最好让学生单独解决。同时教师应叫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及时的赞赏与鼓励,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就感。例如人教版高一英语第一单元Warmingup部分,可以设计如下相对简单的问题:①Areyougoodtoyourfriends?②Doyouhavemanyfriends?③Whatquali-tiesdoesyourbestfriendhave?

2.对于相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最好发挥小组的力量。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小组长或者能力较强的学生组织汇报材料,同学或教师评价,让学生感觉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分享小组合作取得的成就带来的喜悦。比如下列问题:①WhydocountriescompetefortheopportunitiestohosttheOlympicGames?②Whateffectdothe2008OlympicGamesheldinBeijinghaveonChina?

3.对学生个体或小组解决的问题要作及时的反馈评价。评价形式视实际情况而定,可采用同学个体、小组、班级及教师评价等形式。评价力求做到准确到位,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对于缺点与不足之处要纠正并跟踪。

三、适度拓展延伸问题,引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然后再提出新的问题。一个个旧的问题得以解决,新的问题便应运而生。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加强,他们想追根溯源,对内容延伸追问,逐渐发现自己认识中的内在矛盾,让新的问题成为课堂新的生长点,使学习内容不断得以拓展和深化,从而促进课堂教学鲜活资源的生长。

1.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提出一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问题能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让学生在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生成自己的问题并力求解决。如:Whatrescueworkcanyoudoafteranearthquake?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会觉得这个问题不能一下子解决,就会自然而然地提出如下问题:①Whatcanbedam-agedinanearthquake?②Whatkindofpeopleneedhelpmost?③Whatknowledgedotheyneedtodorescuework?只有先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很好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2.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出谋划策,集思广益,把教师的大问题划分为自己的小问题,逐一解决,再综合,经过一个“总—分—总”的过程使问题的答案更加饱满、有感染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的心灵。比如下列具有开放性的问题:①Whatdoyoudotobeagoodfriend?②Isfriendshipveryimportant?Why?③DoyouagreethatweshouldmakefriendsovertheInternet?Whyorwhynot?

3.把问题的设计交给学生。目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教材容量大、课时不够用、学生基础不均衡等现象,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对此笔者认为把一些课堂上由于时间紧教学不了的内容交给学生课后去学习,让学生就学习材料自己设问并通过查阅资料、小组探究解决问题,对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课堂上集中解决,既能解决课堂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何乐而不为呢?总之,问题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是时代的要求、教育现状的需要、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教师不仅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提出适合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更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课前预习、课内讨论,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不仅能够针对教材内容提出问题,还能提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问题,提出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深层潜能和创造性。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技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杨秀芬 单位:甘肃定西市安定区福台中学

第六篇:问题教学法在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1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科学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的主要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开展问题教学,不能想到哪里讲到哪里,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1]。课堂导入是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彩有趣的课堂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运用问题教学法,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启发新知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思维,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初中科学《大气压强》教学时,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的环节,首先将一个木板放在讲台桌上,木板的一部分伸出桌边,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用力击打木板的伸出部分,会发生什么?有的学生说:木板会折断,还有的学生说:木板会弹起来。接着教师开展实践,验证学生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完成实验验证后,教师用一张报纸覆盖住木板,然后再提出问题:这时我们再击打木板,会发生什么?很多学生都会说:报纸会破,木板会弹起来。教师经过实验验证,结果却是报纸依然完好无损,木板折断。经过这样的课堂导入问题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接着教师再开展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2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实践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初中科学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2.1结合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科学教学可以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初中科学教学在讲解《水的三态变化》时,教师可以先列举一些生活情境:水在沸腾时产生大量的白汽,冰冻的东西放在水里溶解速度会快一些,放在冰箱中的饮料取出后表面出现一层水珠等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生活现象,创设和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情境:固态的冰在转化成液态水的过程中在能量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液态水和固态冰的体积是否相同?等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本质,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2.2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科学本身就是一门重要实验学科,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初中科学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例如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演示“魔术点灯”的科学实验,教师用一根沾有高锰酸钾的玻璃棒,蘸上一点浓硫酸,然后用玻璃棒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瞬间被点燃。通过这个趣味性的科学实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很多学生会想到高锰酸钾遇浓硫酸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3],能够瞬间点燃酒精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积极调动自身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拓展思维。

2.3利用文学情节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创设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初中科学讲解月相变化时,教师可以引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诗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又如在讲解声音的传播时,可以引用“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引导学生思考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是如何传到客船上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3结束语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丰富了教学形式和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快乐健康地学习成长。

作者:沈轶飞

第七篇: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一、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和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问题教学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和实施需要教师在合理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提供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思考是问题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关键和基础。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让全体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全程和全方位地参与到物理教学中,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二、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活动。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过程。因此,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不仅要有思维难度,还要具有启发性和诱导性,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连续性和流畅性。教师可通过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来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中,加强师生互动和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同时,教师要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敢于提问、敢于质疑的精神,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通过对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参与物理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三、小结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决定着问题的设置和教学过程的开展进程。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要教师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组织能力。因此,教师在不断组织问题教学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同时,教师在问题的提出后,通过对学生的科学引导和启发,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学科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高。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是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保持物理教学实践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方式。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理念和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但可以增强物理教学的启发性和趣味性,还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氛围,使师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加强互动交流,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作者:钟晓芳 单位:浙江省天台苍山中学

第八篇: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政治中的应用

一、问题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实践能力

在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还要注重以实践问题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将政治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政治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了新课改中提出的“联系生活实际”的理念,促进了政治课堂教学改革。

二、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要注重通过情境来引出问题,提出层次性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精讲释疑的方式给予学生引导,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采用分层作业方式来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按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故事、生活案例、话题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如在《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中华民族》,然后设疑:你认为“中华民族风吹雨打中,耸立五千年……中华民族千秋万世直到永远……”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鲁迅关于“中国的脊梁”的话,思考交流,引导学生从具体人物和事例中感悟中华民族精神之源远流长,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引入课题,让学生形成初步感知,这样才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

(二)借助问题,合作探究进入课题学习后,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首先,要注重提出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总是不断深入的,故而教学中教师就需以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前一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到后一问题的探究中。如在《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教学中,教师依次提出的问题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其制定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是什么?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什么?现阶段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观察生活,说一说家乡的变化。实行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怎样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样循序渐进的问题将整个探究活动连为一体,教师借助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问题,分析后总结,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知识构建。

(三)教师主导,精讲释疑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是探究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不可或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究后就置之不理,结果重点没有得到突出,难点也没有突破,教学效率依然不高。甚至有些教师认为,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就不用讲了。其实不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受知识基础、分析能力等因素限制,探究过程中依然会遇到很多问题。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及时给予引导,以精讲释疑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在《实践中的“一国两制”》的教学中,对于“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学生在探究后教师要围绕“‘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三个内容进行精讲,如“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可精讲总结为两种制度分别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但两种制度的设立不是任意的,而是特指的即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这样学生才能在讨论后系统地理解知识,形成构建。

(四)关注差异,分层作业学生个体之间客观上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教学中教师不能整齐划一地对待学生,尤其是在作业过程中,教师更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采用分层作业的形式来对待。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作业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巩固,能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好的发展。

三、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对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是要立足学生实际,从教学需要出发来设计问题教学法,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情境创设过程中问题不可或缺。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要注重以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不然,情境就容易只会引起学生的感官刺激而无法活跃学生的思维。其次,在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设计问题,要注重根据教学内容板块以“大问题带小问题(即围绕板块提出一个大的探究问题,再以小问题来作为辅助)”的形式来提问,不然课堂容易走入“满堂问”的极端。最后,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小组间围绕问题和自主学习知识充分交流,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小组中进行指导,师生间要形成互动,不然课堂容易走入“形式化”极端。当然,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教师要多角度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然后再实践,不能盲目,否则,课堂教学效率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因此而陷入混乱的局面。总之,在新课改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灌输式”应试教学模式,树立学生发展观念,在教学中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构建知识,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应用中提升技能,这样的政治课堂教学才会更加有效,学生的发展才会落到实处。

作者:易志超

第九篇:问题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地理问题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一般程序

1.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供典型的地理问题。根据地理教学的特点,可用文字和图像等手段呈现题目内容,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后,学生自学思考,自行解答。这是问题教学法关键,如果问题不典型或不全面,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在《气候类型判断》这节课中我就设置了这样一个题目:根据上图完成各题:(1)位于南半球的有哪些?判断的依据是什么?(2)位于热带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判断的依据是什么?(3)图②和图④分别是什么气候类型?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归纳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2.讨论和提问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共同讨论,也可采取小组讨论,现场抢答或个别提问等形式进行。3.评价和总结学生自己获得结论后,教师总结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和评价。可以对答案作出评价,并对所获取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获得这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或步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不再起支配、控制作用,而是在“以问题促发展”的教学观念下,尊重、鼓励学生自由自主地学习,对学生的评价应是正面的;也可以启发学生总结概括原理、方法。这个阶段教师往往要揭示问题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通过讨论受到哪些启发,讨论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如上题教师就可归纳出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第一步,以月定球(根据最高温出现的月份判定南北半球)。第二步,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温度判定属于哪能一温度带)。第三步,以水定型(根据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判断气候类型)。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老师的总结学生很容易就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4.巩固和强化学生掌握了这知识后,老师应通过同种题型进行巩固强化,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如果没有这环节可能会造成上课理解了下课忘记了的现象。

二、问题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1.在讲授新课时,由于学生对新的知识知道甚少,如果贸然采取问题教学会导致“一问三不知”或讨论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这种现象,所以,采取问题教学法时一定要布置学生预习,甚至提前做好预学案;采取问题教学法更多的在复习课上应用。2.问题教学法课堂容量相对会小些,所以,在一些较为基础,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中不一定采取这种方法。一般是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甚至一节课就解决一个问题的课采用问题教学法效果较为明显。3.问题教学法不是一节课都采用这种方法,而是针对某一教学重点所采取的教学策略。4.一节课不宜安排过多的问题,不然会造成重点不突出甚至本末倒置。总之,问题教学法有传统讲述法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也有它的不足,在实际应用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后采用的适宜的教学法。

作者:刘启明

第十篇:问题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中提出的问题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可预设的问题;另一种是不可预设的问题。(1)可预设的问题一般是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身心特点事先创设情境,生成定向的问题,学生再根据定向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并在练习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篮球运球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按拍球的部位不同,提前创设好问题——为什么人向前跑球却跑到后面。让学生根据这一现象分析原因,在反复的练习中找到答案——原来是按拍球的部位错了,应该按拍球的后上方,球才能向前走。再比如:在篮球的传接球教学中,接球时为什么掌心不能朝上,为什么要迎球、后引加缓冲,教师要适时的加以点拨,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练习中找到答案,并给予及时的鼓励。(2)不可预设的问题一般是学生在练习中自发式的提问,教师根据问题的共性和个性进行集中解答或个别解答。这就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对所教的各项技术动作的掌握透彻,还要有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一次篮球教学中,课的内容是单手肩上投篮,但在练习时突然有一个学生问“运球转身投篮为什么身体老是转不过来啊?”不是很懂篮球的我当时迟疑了一下,心想:这个问题还真的不懂啊,怎么办。我假装镇静的说“你做给我看看”。我也跟着他做了起来,但是我就能转过来,他怎么就转不过来呢,又和他做了好几遍,我找到原因了,说“发现了没有,做同样的动作我和你有什么不同,转身靠什么来转,关键部位在哪?”经过这样一启发,学生发现了原来问题出现在脚尖,脚尖转过来,身体自然就跟着转过来了。在教学过程中突发因素有很多,教师要灵活处理,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1注重问题的分析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抛出问题或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分析解决问题,并且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物理、数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帮助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所以然,这样学生既理论联系了实际又加快学生的掌握知识的速度,提高运动能力。例如:在篮球运球时为什么给球的力量越大,球反弹的就越高,为什么给球不同方向的力量,球就会往不同的方向运动,这就是物理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所以在篮球运球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对更好的控制球有很大的帮助。再比如:运球上篮动作中的动能与势能的转换,投篮动作中球的抛物线的弧度运用等等,这一些基础知识原理的运用,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从而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效果。

2高中篮球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

在篮球的技战术教学中,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观看比赛,学会打比赛和打好比赛,所以教师在传授技战术时要让学生知道所以然,明白学这个动作和这个战术的目的是什么,明白在什么情况下运用这个动作和运用这个战术。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学生完全是接受式的,是被动的,学生学了而不会用。假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恰当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学则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在篮球教学中,怎样运用“问题教学法”。下面就一篮球教学案例向大家阐释如何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在篮球“行进间传接球”这一内容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在对抗中运用运球和传球两种技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设了两个游戏情景。一是在准备部分的一对一运球抢球游戏,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熟悉球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游戏结束时,及时的提出问题:在刚才的游戏中怎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球,手按拍球的部位在哪里。做重点提示。在复习完各种传接球技术后,组织学生利用运球和传球技术参与二对二游戏。游戏结束后我提出问题:(1)在刚才的游戏中,你都用了哪些传球技术,都是在哪种情况下运用的;(2)传球时是否只有原地将球传出去这一种方式,谁能向大家展示一下,这样导入了本节课所要学的主要内容。在示范讲解和学生练习后,让学生带着“什么情况下运用原地传接球和行进间传球?”的问题继续练习第二个游戏。最后在学生分析和回答问题后,又做了“走步”和“二次运球”的错误动作,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一来,又把篮球规则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并不是单纯的学习技术动作,单纯的打比赛,而是把所学的技术动作运用到篮球的对抗游戏和比赛中。通过提问,让学生自主思考,在实践中探索并找到答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在高中篮球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建议

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篮球教学中也并不是所有的技术动作都适合运用“问题教学法”。

3.1“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要求课堂氛围要宽松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心理上感觉安全、宽松的环境氛围下,个体倾向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所以在体育教学课堂中,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课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尽量的考虑到,特别是安全问题,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去学习,才有可能达到目的。当然在篮球教学中危险因素并不是很多,但是教师要抓好课堂常规,强调纪律和游戏规则。其次,师生之间的关系要融洽、和谐。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的融入到学习氛围中,主动思考,主动练习。体育教师也不是全能的,特别是非篮球专业教师教学生篮球技战术时,有可能还是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端正态度、做足功课,利用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

3.2“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要求学生有一定素质

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对高中生来说,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加上他们对篮球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教师能抓住时机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学应该还是顺利的。当然,倘若学生对篮球运动没有兴趣,或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是很好,运用“问题教学法”就会使课堂教学陷入僵局。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深入了解学生,灵活的运用教学手段,不能千篇一律。对于技术性很强的技术动作,只能让学生本体上有了感知之后才能提出相关的问题。

3.3“问题教学法”的运用需要有一定的提问技巧

有效的问题是成功的一半,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如何“发问”、“待答”、“导答”和“理答”都是至关重要的,关系着“问题教学法”运用的成功与否。“发问”是教学问题实施的首要环节,如何发问,体现了教师提问的艺术水平。比如发问的时机、对象、顺序、方式、语态、难度等都是教师个人能力的体现。问题提出后教师要掌握“待答”时间。美国教育学者认为,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有两个重要时间,一个是教师发问后候答时间,一般在3s以上,教学效果会更好。二是学生回答后候答时间。“导答”的技巧有激将鼓励法、定向点拨法、举一反三法、分解整体法、直观示意法和迁移搭桥法。“理答”和问题本身一样重要,教师应该将问与答有机的统一起来,及时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处理,这样才能体现问题教学法的本质,才能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作者:尤胜利 单位:浙江省宁波滨海学校高中部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问题教学法教学论文(共10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125604.html

    相关专题:城市化的推动力是什么 潍坊学院学报


    上一篇:土豪家庭子女品德教育策略探讨
    下一篇:企业风险控制合同法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