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为使调查结果更具代表性,本研究随机抽取郑州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的20个教学班,每个班随机抽取20名学生,共计400名学生;随机抽取护理专业相关教师60名,其中专业课教师40名,基础课教师20名;抽取郑州市较为知名的医院、社区门诊等相关医疗机构30家。发放调查问卷,对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专业课教学与实践安排、师资队伍、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调查。

1.2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及数据,同时结合小组访谈、个别访问的方式作为补充,对所抽取的调查对象分别发放预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行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解决方法和改革意见,构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将该新模式在我校护理专业的30多个教学班进行试行,观察效果,逐步完善和优化。

2.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整理,共回收有效问卷481份,其中学生问卷394份,教师问卷58份,相关医疗机构问卷29,有效回收率均在96%以上,调查结果更具说服力。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现行的中等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如下问题和不足:

2.1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适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健康观念的转变,社会对能够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结合性整体护理保健服务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而现有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仍是以生物护理模式为主的临床疾病护理,能力、素质培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2组织教学与培养专业思想不契合

目前,在教学模式方面,绝大多数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都是采用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客观上造成了基础与临床、临床与预防、理论与临床之间的脱节;在临床教学方面,任课教师主要为临床医生,使学生所学护理理论知识不能与护理实践紧密结合;在教学组织方面,常采取“前期趋同、后期分流”的形式,致使一部分学生的护理专业思想发生动摇[1]。

2.3课程设置与专业特色不配套

现阶段,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和护理专业课程,学生在学校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比例不协调[2],护理专业知识所占比例过少,临床课程医疗专业知识所占比例过大;人文课程所占比例过小,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有利于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知识涉及的不够;课程内容多以生物医学模式为框架构造,以学科为中心,各课程间过于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致使各课程之间、前期课程与后期课程之间重复过多。然而,现代护理专业具有自身的特点,不但知识覆盖面广,而且实践性强,在与医疗专业相互交叉的同时,又有自己的侧重点。因此,现有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不能体现医学模式转变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与日益成熟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脱节。

2.4师资队伍自身素质和建设方面存在问题

由于中专院校层次相对较低,高学历的人才不愿选择来中专学校当教师,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护理教师的学历起点仍比较低[3]。据调查显示,目前,中等卫生学校教师本科学历教师为主,大多数中等卫生学校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较低,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更低,部分学校至今没有医学博士学位的教师;一部分教师是大专学历,且多为各中等卫生学校自己培养的人才,缺少外来人才,造成教师队伍缺乏创造力和创新性。另外,各中等卫生学校护理教师在选拔、培养及执教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因学校教师资源短缺,部分任课教师身兼数职;护理专业教师与临床医学专业教师相比,所占比重较小;部分临床任课教师需从事临床工作,工作繁忙,无法全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且课后与学生交流时间不足,都会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学校效果造成较大影响。

3.结论及讨论

3.1明确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

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与医疗卫生职业岗位的需求相适应。作为要培养护理人才的中等卫生学校,要时刻认清社会背景,对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查,收集毕业生反馈,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护理人才知识、能力及素质等各方面要求,用以指导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4]。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要适应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机构对护理人才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等卫生学校须为培养适应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护理人才寻找新的途径与方法[5]:(1)把好生源关,提高生源质量;(2)选择合理的教材,优化课程设置,建立良好的基础教学设施,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3)拓展好的医疗机构作为实习基础,并安排师资负责实习工作,为学生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3.2树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新理念

在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常对其进行教育,使学生树立如下新的护理理念:(1)以病人为中心理念。要让护理专业学生的认为护理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疾病”,将服务意识由“病”转向“人”,加强对病人的关注与尊重,为病人创建温馨的医疗环境。(2)整体护理理念。整体护理是指导护理实践工作的一种思想方法,开展整体护理,树立整体护理观,从社会、心理及生理多方面评估病人潜在的或存在的健康问题,并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提供全面的、主动的整体护理,以满足病人多方面的需要。(3)开放系统理念。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护理学生只有掌握本专业发展的最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技能,并不断地的与外界环境互动,才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和生存。

3.3改革课程设置,建立新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改革是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教育改革的重点。课程改革要有创新思维,课程设置应与学科的发展相适应。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已将护理学从医学领域,转变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结合的范畴。现代护理模式要求课程设置中要注重人文科学、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及信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对部分课程优化重组,强化其结构与功能间的联系,如将外科护理学与内科护理学重组为护理课程Ⅰ,将儿科护理学与妇产科护理学重组为护理学课程Ⅱ,将精神护理学、传染护理学、社区护理学与康复护理学重组为护理学课程Ⅲ,这些课程的优化重组,既减少了课程间的重复,又注重了学科间的交叉和联系,突破了学科界限,有利于满足不同时期、层次的人对健康的需求,有利于整体护理的实施。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职业素质

师资队伍专业化。中等卫生学校护理教师的学历起点偏低,无法满足护理教育现代化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的过程中,要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注重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注重实效,打造出高素质、专业化的护理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双师型”。“双师型”护理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而且具备职业技能,适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因此,根据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及培养专业领域的知识特点,建立护理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大力支持专业教师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实践。护理专业教师在走向临床的过程中,既拓宽了专业教师知识结构,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又加深了教师的情感知识,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学校“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例。

作者:张威 孙丽花 单位:郑州市卫生学校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117613.html

    相关专题:原子核物理学 小说月报2010年精品集


    上一篇:家长教育与家庭教育综述
    下一篇:漫谈企业营销物流管理模式创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