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历史故事的应用(共3篇)

第一篇

一、讲述历史故事,诱发探究欲望

有一次,蚩尤部族与炎帝部族发生了冲突,炎帝部族被击败,失去了居住的“九隅”,于是炎帝部族向黄帝部族求助,两大部落联合起来,在涿鹿地区大战蚩尤。从此,炎帝、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融合,形成日后的华夏民族。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我们为什么会被称为炎黄子孙?为什么炎帝、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为当时及后世的人们做出了哪些贡献?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很快就被调动起来。

二、编演历史故事,加深情境体验

编演历史故事是学生体验历史情境的有效途径,通过编演故事,既可以使历史情境得到再现,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受到故事情境的感染,同时还可以增长学生的历史见闻和编演才能。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编演历史故事,通过历史人物的演绎和历史事件的呈现,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在情境参与中感悟历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掌握历史,提升历史学习能力。如在讲授《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时,教师可先讲解有关诸子百家中各家的政治主张,让学生了解诸子百家中各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的思想成就,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然后在此基础上编演一场新闻访谈节目,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共六名学生):主持人(由一名学生扮演)正在报道当前发生的热点新闻,即一个老百姓(由一名学生扮演)因赋税过重,生活困苦潦倒,于是偷盗了邻居家的钱财,被邻居发现并送到了官府,针对此现象,主持人分别请来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中的代表人物孔子、老子、韩非子、墨子(分别由四名学生扮演)评说这一现象,其他学生作为现场观众,可针对该现象向四位名人提问,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样通过表演、评议、质疑,既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当时百家争鸣的局面,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增强学生分析历史、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交流历史故事,领悟历史真谛

历史本身蕴含着许多丰富、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这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普及,学生能够搜集到的历史故事越来越多,这为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历史故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设定一些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查找和搜集相关的历史故事,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识历史,领会历史的真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学习《科学技术和世俗文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围绕“明清时期世俗文学的成就”这一主题,如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引导学生搜集相关的历史故事,并整理成文,然后在班上开展故事交流会,畅谈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激活学生思维:(1)《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个人物形象?为什么?(2)《水浒传》中你最喜欢和讨厌的人物分别是谁?为什么?世人对宋江这个人物褒贬不一,对此你怎么看?(3)《西游记》成功塑造了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孙悟空,你如何看待孙悟空这一形象?(4)《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有着怎样的性格?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个形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内容的认识,理解作者创作作品的真正意图,从而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艺术性,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作者:王维利 单位:江苏赣榆县塔山中学

第二篇

一、语境理解与分段教学

高中英语教学的中心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由浅及深地深入理解课文,让学生从接触课文开始就逐步深入地思考问题,直到将课文完全理解为止。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尽快进行预习以及阅读,直到将课文要点基本掌握为止。与此同时,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划出其不理解的地方,在课堂上反馈给教师。在初步学习新的篇章的时候,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文章的整体概述,对文章有初步认识,直到逐渐深入理解的目的。

因此,在此阶段的教学应该采取分段教学,对其中的细节进行相应的分析探索,但是,在进行分段教学的同时也应该维持整体教学的基本原则。在不断深入研究文章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让学习真正提升一个档次,达到对课文的深入掌握!

二、理解能力与分段教学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方式应该是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为导向,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提出疑问、解释疑问以及解答反馈之类的表现形式,一定不能只把握阅读而放弃听说的锻炼。与此同时,阅读提供了丰富的语言交流情景对话,学生努力进入角色中去,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让课文成为教育教学的模板,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转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中对高中英语课文有整体的认识,在学习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改善学习方式。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彻底实施整体教学,切勿逐字逐句进行讲解,应该改变教学模式,从整体上思考全文,让学生对文章有相对深入的整体认识!

作者:韩中兴 单位:陕西省南郑县高台中学

第三篇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历史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而历史故事是反应其中一个事件的缩影,它的发生自然也是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而发生、发展、结束的,这个过程是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关系去进行推理、猜测的。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历史故事的同时,一方面可以试着让学生通过故事去总结规律,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在看待历史事件的时候能从理性的高度去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更全面,也更能让学生在历史故事中获得启发。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故事激趣导入

上课初始学生的精力较为分散,很多学生仍处于课间的兴奋状态,很难快速地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因此,在学习新的内容时可以通过一些贴切而又精炼的语言进行导入,这样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学生创设生动而富有吸引力的情感氛围。初中学生大多还是很喜欢听故事的,故事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更能产生愉快的情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在导入的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取一些与新旧知识相关的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来诱发学生的感知,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并延续这种兴趣。如在讲唐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武则天统治的时候,课堂一开始我给学生讲了“无字碑”的故事,故事主要是针对立“无字碑”的三种原因进行讲述。通过无字碑让学生初步感知武则天,接着提出问题:“如果让大家给武则天立碑述传的话,你们会怎么评说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新课。通过故事设计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

2.故事提问进入课堂

在导课中故事给学生呈现后,教师要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此时学生的兴趣已经被激起了,他们会更乐于主动去翻阅课本寻找答案,正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更好地延续了导课中故事运用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这个环节对学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如学习《北方的民族汇聚》的时候,我给学生讲了《孝文帝迁都》的故事,然后提出了两个问题:(1)在故事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里有两个名称“北魏“”北齐”。请大家打开书本128页看“中国历代王朝表”。这一作法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时间观念,明确故事中的朝代。(2)请大家根据故事说一说孝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呢?通过这两个问题已然把学生引入课堂学习中了,课堂开始已然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这样做更好地承接了课堂。

3.故事寓于课堂中

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是有限的,枯燥的课堂是无法使学生的注意力长久地保持下去的。因此,除了导课的时候可以借助历史故事,在课堂中也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地穿插一些历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通过故事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故事进行编演,在课堂中进行表演,把历史情境自然地呈现出来,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还在表演中锻炼了各种能力。如学习“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的时候,先让学生对诸子百家的学说进行了解,然后编了一个小短剧,找五个学生,一个学生演百姓,由于赋税过重,生活苦不堪言,不得已偷盗,让剩下的四个学生分别扮演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对这一现象进行评价,让其他的学生进行补充、纠错,以表演的形式展示故事情节,让学生切身地去体会,更能加深学生各家学派的理解。总之,“教学方法,教无定法。”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言,这些都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取舍,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汤志斌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中学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历史故事的应用(共3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80925.html

    相关专题:职称论文网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上一篇:政法类中职生价值观教育浅析
    下一篇: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共5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