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论文(共2篇)

第一篇

青年大学生需要一个科学的,正确的思想、信仰与指导,大学生需要有正确思想进行武装,这样才能够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思想的清醒与行为的统一。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先进的理论,党和国家的选择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当也有资格成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指导理论。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代表群体,是青年中的先进群体。大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最强的群体,是具有很高创造性的群体,相对而言,大学生群体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容易,这主要体现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理与马克思理论的准则上。践的方式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后,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这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大众化与社会化,马克思是普遍的指导理论,因此其需要一定的人的信仰与支持,这并不是指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全理解,而是一种价值观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认同。因此,在大学生中间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尤其要讲究艺术性,要增强其科学性、针对性和提高其实效性。

对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实践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加强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基础投入,教育需要投入,需要的是稳定而具有建设性的基础性投入,需要学校对教育的认同,需要教师的真正的切实投入。对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方式还应当是让大学生进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之中,只有在时间中才能够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

在这个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大学生的实际技能能力,同时还让大学生切实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与先进性,只有经过这个过程之后,大学生才能够真正的认可马克思主义,才能够由内资外的接受马克思主义,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并且在人生到的道路中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生的准则,行为的准则,这是推进马克思中主义理论大众化的最主要途径。

这个途径是需要高校由上自下的配合的,需要对学生们的课业、活动等方方面面进行调整,也需要专门的部门对该项目进行指导与配合,这需要学校的重视与投入。其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培养还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与觉悟,这方面则需要同学、朋友之间的相互影响,起到带头作用的人能够给身边的人作为榜样,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人的行为与信仰。这其中需要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培养过程中的优秀的、有代表性的人、有觉悟的人去自发的,自觉的去起到带头作用,这样才能够从内部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完善活动机制,使社会实践持续化,推进大众化工作长效化。社会实践要达到长期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长期教育的目的,就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规律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成长规律的契合性,坚持高校与社会长期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特别是以科技服务和扶贫帮困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实践,回来带着问题开展研究,信息不断线,成果有回馈,使短期实践行为和长期合作联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合作能力。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社会实践考核评价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机制。

作者:马瑞崎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第二篇

一、完善认知结构,增强兴趣情感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和情感受到其自身的认知结构的影响,要增加学习兴趣就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清醒的认知。第一,应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内容设计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有选择性的进行研读。第二,应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体系,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规律,是根据社会事实探究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总结。第三,应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以尊重历史、尊重实践为基础的。学习马克思主义不应是教条的学习,照搬照抄其思想,二是应以发展的眼光去运用。在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规律为基础,不断总结和创新。第四,应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整体,坚持用全面的观点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过程中注意各理论之间的联系,挖掘其思想精髓。完善认知结构,培养兴趣情感还要避免几个误区。在调查中发现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普遍存在是否“有用”,比较深奥难懂等疑虑。首先,学生要正确认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原因,理论的应用需要联系具体的实际,避免将理论束之高阁;其次,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在理解上确实需要下功夫,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树立自信,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不难。总之,学生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接受者,其接受动机的优化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一方面,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应坚持用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二、从教育者角度优化

(一)丰富教育形式,探索有效途径。大学生群体是活跃的群体,喜欢追求新鲜的事物。丰富的教育形式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马克思主义相关课程的开展应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拓展其他教育形式。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增加其有效性是每名马克思主义教师应考虑的问题,结合视频、音频、文本、影像等资料,便于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不断开发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并以不同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种打破传统的教育形式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专家讲座、影视书评、仪式教育等形式的课程,结合现代信息科技,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等方式进行教学。[3]丰富的教学形式能够起到吸引学生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理论的实用性。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主义不能片面的追求形式,形式只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而不是全部。如果过度强调形式的多样,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设置,反而影响应有的教育作用。

(二)充实教育内容,加强队伍建设。教育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但丰富和完善。当前大学生参与政治的意识和积极性不断提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学生们对社会热点问题也越发关注,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讲解过程中应对于当下的社会问题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理论,帮助学生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在分析不同的社会问题时,逐渐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师资力量的强弱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教学效果能否达成。该校在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定期培训,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授课技能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为教师讲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三、结论

一方面,要积极地转变接受者的思维观念。在以人为本,尊重接受者思想自主性的前提下,强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导向功能。培育激发接受主体的内在驱动力,做到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可。另一方面,要转变教育者的教学方式。在尊重大学生接受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授课教师实力和自信,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刘禹亭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论文(共2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78965.html

    相关专题:新余学院怎么样 焦作大学学报怎么样


    上一篇:要素成本演进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下一篇:来料信息管理管理系统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