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内涵与实践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对传统学徒制的重构,其内涵体现为制度化、系统性、以客观知识为追求的现代学校教育与契约式、经验式、在生产中进行的学徒制学习的融合,实现现代学徒制的关键在于对融合双方进行良好的过渡与整合。结合Y校的办学实践,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思考出发,对当前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进行反思和构建,提出制定专业知识向专业实践交替—过渡的培养方案、建立统筹现代学徒制工作的校内机构或中介机构、推动企业制定完善的企业课程和员工培训方案、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职业能力素质模型等改进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2014年8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遴选165所试点单位,标志着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正式开展。当前是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适应经济、产业结构能力的重要时期,作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现代学徒制是解决当前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遇到的问题的重要措施。因此,对现代学徒制内涵与特征进行界定、对其本土化的实施模式和路径进行探索是当前研究的迫切任务。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分析

职业教育经历了从学徒制到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再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内核,从经济、社会层面看,源于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革,这一变革要求学校与学习者融入产业体系。从教学论看,则源于20世纪对默会知识和建构式学习的发现,它们为学徒制确立了合法地位。现代学徒制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种典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传统学徒制的重构,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1]在此背景下,现代学徒制要求克服学校职业教育模式与传统学徒制原有的冲突,从而实现从学校到企业、从学生到职业、从知识到能力的过渡与融合。现代学徒制中的传统学徒制与学校职业教育模式的融合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学生与学徒身份融合

传统学徒制的师徒关系建立在受行业监督的契约基础上,学徒是准职业人。[2]行会制度和传统学徒制对于市民社会时期的职业化发展和经济进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其特有的社会关系形成了对传统工匠精神的追求。行会对于职业也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并通过师徒关系对其进行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学校教育和现代职业体系以公共性为特征,学生身份受国家法律、制度的保护,教师则成为国家精神意志的传播者。随着职业分化加剧,职业流动性加大,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矛盾不断凸显,职业认同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学校职业教育的一个重大难题。现代学徒制赋予学习者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一方面通过政策、法规维护学习者身份的公共性和合法性;另一方面,学徒参与真实的生产过程,逐步开展职业活动,并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初步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如杜威所说,职业是唯一能使个人的特异才能和他的社会服务取得平衡的事情。[3]职业劳动与创造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帮助学习者自我实现、构建社会角色的必经之路。现代学徒制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健康的职业化过程,帮助学习者实现从学生到学徒再到正式职工的过渡,并最终发展为一名全面的社会实践者。

(二)教学与生产结合

以学校为主的高职教育以传授系统、客观的专业知识为目标,在这种传统的学习观下,学生难以成长为一名真正的专业实践者。这是因为在职业教育的专业实践中,从业者往往面对的是具体的、不确定的问题情境,很少沿袭固定的规范和程序,因此需要大量的默会知识和实践智慧。波兰尼在1958年的《个人知识》中提出“默会知识”的存在。[4]之后众多研究表明,默会知识是学习者开展专业实践行动的核心要素,且默会知识是专业知识和明述知识的根基。建构主义提出,知识唯有在情境当中才能真正习得和建构。但默会知识无法通过言传方式获得,必须将学习者置于实践情境,开展实践活动,才能得到潜移默化的内化。因此,高职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的默会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必须通过现代学徒制使学生工学结合,在生产过程中同步学习。

(三)学校和企业联合

自夸美纽斯以来,学校成为教育的主要场所,以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为基础开展教学,这契合了大工业和规模化生产要求,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量工业人才,但不可避免地造成忽视个体性和知识更新滞后等。高职院校与经济、产业联系日益密切,这要求其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才。一方面,将专业和就业岗位对接,专业依照产业结构需要开设,这从宏观上能够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使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进一步契合,从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现代学徒制以塑造职业分工、培养直接进入职业岗位的从业者为目的,这要求学校的专业课程具体到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和企业同是开展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主体,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了企业办学的主体责任。要推行现代学徒制,应当让企业承担起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而如何将企业培训的灵活性、先进性、工作导向与学校教育的集体性、循序渐进原则结合,是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现校企联合设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挑战。

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以Y校为例

本研究以广东省某医学类高职院校Y校开展的现代学徒制班试点(以下简称试点)为例,对如何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思考开展现代学徒制进行探索。该试点现代学徒制招生以企业员工为主,主要在企业培训学院集中上课,试点合作经验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工学结合的教学设计

试点将理论教学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开展学习与工作(实践)交互进行的工学交互分段式实训教学计划。理论教学由Y校专任教师到企业完成,向学徒讲授基础医学知识和创新方向。课程注重情境设计,每一门课程或教学单位都对学习情境进行了精心设计,积极运用问答法、讨论法、典型病例引导、多媒体案例呈现等方式开展教学,争取将学校教学与公司员工培训融为一体。另一方面,每一门课程都设计了实训操作模块,要求学徒开展临床工作,观察和接触服务对象。实践操作由企业师傅完成,向学徒传授岗位操作技能,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试点的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为2∶1。

(二)基于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设计课程

在充分调研该专业往届毕业生工作状况的基础上,试点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了剖析,根据工作任务确定本专业方向需具备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拓展能力,形成了“面向专业群的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下的公共课程模块+面向多个职业岗位的专项能力训练模块+综合能力训练模块+一年实习”的课程体系框架。根据公司工作岗位和药品经营过程,针对药品采购、仓储、销售等职业岗位,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并基于工作任务的分解,开展职业能力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专业课程。与此同时,设计了课程开展模式,包括仿真教学模块、半工半读模块、顶岗实习模块等。试点最后设计了专业的能力框架或标准,以中医医疗保健专业为例,其职业能力标准主要包括中医保健技能、人际沟通能力、社会工作能力、通用性的企业文化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等。

(三)校企联合的运行和管理制度

试点遵循校企共同参与的原则,建立了校企联合的运行和管理制度。育人主体为学院与公司,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管理现代学徒制相关工作,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分别负责学徒的日常管理工作和专业发展工作。成立专门的学徒制班授课师资队伍,并制订了一系列制度保障措施,确保现代学徒制的稳步开展。考虑到学员均为在职员工,平日工作繁忙,而且来自不同的店面,每个店面都有自己的工作安排,无法统一,为解决学徒的学习管理问题,试点大力开发网络课程,完善网络互动机制,采取集中授课+网络交流的学习模式,学徒集中3-4天在企业教学点集中学习,平时则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接受辅导,由此实现网络教学、理论教学与实操实训三位一体、共同推进。

(四)建立多元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校企双方经磋商和研讨,根据培养目标和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制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制定岗位实训考核标准。由学院和企业根据现代学徒制班的专业知识体系要求和企业岗位技能标准,结合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共同制定考核评价方案,共同完成对学徒和教师的考核评价。按双方拟定的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学徒完成课程学习,经考核合格后,获高职毕业证书。同时,学徒可以选择考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试点改革了原有的人才评价模式,围绕行业、企业用人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将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为核心、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三、对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反思与建议

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是校企联合的深化,其通过对企业主体、学徒、师傅的身份确立,真正使企业成为职业教育主体,并以制度保障了双师型教学团队的稳定。现代学徒制也是校企联合的长效机制,因为它是符合学校、企业、学生、政府四方利益的一项制度。现代学徒制可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在目前条件下,它可以更好地整合学校和企业教育资源,通过成本分担和收益共享实现互利共赢。作为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案例之一,Y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广东省现代学徒制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作为以企业为主的现代学徒制的初步探索,其开展尚存在许多可改进之处。本研究认为,核心问题在于试点未能真正明确校内教学与工作实践的逻辑关系,而仅将校内教学与工作实践进行了简单叠加。基于对试点工作的反思,本研究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与建议。

(一)制定专业知识向专业实践交替—过渡的培养方案

专业知识往往需要通过具体情境和实践行动来深化、内化,因此,专业知识的学习要与专业实践交替进行。而就整个学习过程来说,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学徒制的最终目的,是专业知识逐渐内化和情境化的最终结果。现代学徒制课程与教学要以专业实践能力发展为根本目的,否则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和实习企业,往往会陷入盲目的行动,或是仅从事简单、随意的工作,沦为廉价劳动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应体现为交替—过渡的关系,现代学徒制的教学逻辑体现为知识学习和实践行动交替进行,专业知识在行动过程中不断地内化为默会知识,并最终完成专业实践学习。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安排上,一方面应当体现循环交替的教学过程,以月或周为单位交替开展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实践行动,将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等“硬技能”与企业文化、师傅风格、职业道德等“软技能”融合、贯穿于各教学时间单位;另一方面则应当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参观体验等过渡到师傅帮带、模拟实训,最终帮助学生实现顶岗实习和独立承担项目。

(二)建立统筹现代学徒制工作的校内机构或中介机构

在试点工作的探索中,一个主要困难是企业与高校有不同的运作规律与工作风格,尤其是高校较强的科层组织风格及层层审批程序,根本上难以适应现代学徒制的灵活管理要求,这就构成了企业和学校运作的张力失衡,从而阻滞了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开展。比如在经费运用上,作为现代学徒制执行主体的二级学院往往没有财务管理权力,很难保证有足够、及时的办学费用足额发放给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在招生问题上,由于一些招生要求的硬性规定,缩小了面向企业招收优秀员工的空间,打击了企业员工报名参加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随着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逐步扩大,高职院校应当考虑建立一个具有一定自主权力的、统筹管理现代学徒制工作的校内机构,或是设立负责相关工作的混合所有制中介机构、跨企业机构、行业协会等。并在办班过程,给予其包括经费使用、学分管理、师资管理、弹性学制、自主招生权等方面的一些灵活政策。另外,为保持管理的灵活性,统筹机构可以项目化形式进行现代学徒制管理,以解决以专业为载体的班级制大规模培养的迟滞性问题。

(三)推动企业制定、完善企业课程和员工培训方案

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承担主体之一,应当为企业内职工和学徒构建科学的人才培训方法,提供充分的职业生涯发展资源和条件,设计合理的人才发展路径,将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整合起来。但当前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于,高职院校毕业学生面对众多的中小型企业,职业流动性较大,员工对企业忠诚度不高,或是由于“挖人外部性”带来了集体行动困境。[5]单个企业无论是开展教育培训的意愿,或是承担教育培训的能力都十分缺乏。目前现代学徒制仅能与一些较大型的、组织完善的企业开展,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往往没有培训能力,从长远来看,目前的企业规模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学徒制的需求。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张力失衡,原因之一在于企业培训力量过于薄弱,或是根本不具备人才培养能力。因此,有必要以职教集团为依托,要求和协助企业确定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企业工作的技术本质,联合企业管理人员、学校教师、行业专家等多方人员,帮助企业制定完整的员工培训计划和职业发展计划,设计相应的企业课程,开发有针对性的教材。企业课程尤其应当秉持行动课程理念,积极开展教学行动研究,建立案例库,加强学习社区及配套设施、资源建设,并为员工制定从岗前培训到专业能力发展,再到领导、管理能力的完整课程体系。

(四)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职业能力素质模型

现代学徒制中专业对应到具体的岗位,具有强烈的劳动分工形态,而通过能力素质模型分解岗位工作任务是一种理解职业需求的有效手段。任何一项岗位工作既有通用能力素质要求,又有其特殊能力素质要求。从通用性到特殊性来划分,可以认为完整的职业能力素质模型包括通识性能力素质、通用性能力素质和特殊性能力素质。通识性能力素质包括学徒成为一名社会人所具备的一切素质,如沟通合作、社会责任与使命、创造性思维等;通用性能力素质则包括学徒成为特定的企业工作者所需具备的一般素质,如职业道德、企业文化意识、职业规划与发展、可迁移能力等;特殊性能力素质是具体的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岗位技能、专业技术及一些特殊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志群,陈俊兰.现代学徒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J].北京社会科学,2014(1):28.

[2]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J].教育研究,2014(10):98.

[3][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陶志琼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3):327.

[4][英]迈克尔•波兰尼.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M].许泽民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439.

[5]汤霓,王亚南,石伟平.我国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或然症结与路径选择[J].教育科学,2015(5):86.

作者:郑彦云 王晖 蒋平 付晓春 单位: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内涵与实践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51498.html

    相关专题:毕淑敏破解幸福密码 中国医刊


    上一篇:家居用品展示设计的意义
    下一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民林业的影响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