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政治论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

根据教育部的管理规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大学生的必修课,目的是把新时期大学生培养成为政治合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信仰坚定,能正确对待改革与发展关系问题的具有理性思维的全面发展的人才。05方案实施以来,由中共中央组织全国知名专家编写了一套全国统一的教材,有极强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需要,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理论上的保障”。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四门必修课程。“基础”课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断提高道德素质,践行“八荣八耻”,树立法治精神;“纲要”课通过近代历史的现实告诉大学生被动必然挨打,资本主义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原理”课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构成和科学实质,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问题;“概论”课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阐释为什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我们应思考如何充分运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阵地、主渠道,将深奥的理论从不同的层面去阐述,不仅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将理论与历史结合、与现实结合,使大学生不仅科学掌握理论的精髓,还能将理论活学活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经曲折,有着惨痛的历史教训,让中国人民付出惨重代价,这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问题,而是我国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忽略了科学化的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把握理论的精髓,还需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我国国情并发挥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注意借鉴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发展创新,开辟自己的道路。实践证明,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是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逐渐富裕起来,国家的综合国力也不断提升。但也应该看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存在较严重的社会问题贫富悬殊较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社会不公问题等等。容易使大学生思想困惑,从而对社会主义发展产生困惑。如何让大学生正确对待我们国家存在的问题与现实,就需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实事求是地看待存在的矛盾,辩证地分析产生的原因,加强引导,用事实证明国家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疾苦做出的巨大努力,让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信服,并主动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对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充满信心。通过这个主渠道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应秉持的原则

(一)实施理论灌输,力求做到以理服人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正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人的生存状态发生巨大变化,人的自主性不断增强。大学生思维活跃,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对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具有自主发展、自由发展的巨大动力,但他们的思想不够稳定和成熟,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点但缺乏足够的判断力,能看到表象问题但忽略深层根源。加之长期以来,西方把他们作为拉拢的对象,如果我们不能占领高校这个领地,其他思潮就会乘虚而入,因此应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观点“灌输”给大学生,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逐步将理论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意识。但如果不注意方法,而只是教条式的解读,填鸭式的讲解,会让大学生思想上产生抵触和反感。这就需要强调以理服人,重点强调理论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说服力及感召力,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严密科学的逻辑分析和论证解决现实的问题,用实际的事例说明理论的彻底性,从而征服学生,从心底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认真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发现理论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把培养人和发展人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把理论的关键点和受教育者的关注点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大学生在心底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地推进其大众化。

(二)把握情感教育原则,坚持做到以情感人

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坚信不疑,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理论产生共鸣,不断地将对理论的认知转化为内心深处的认可,进而信服,最后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景仰之情,敬慕之意。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不仅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并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带领人民走上富裕的道路,逐步迈向小康,国力有了很大提高。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是伟大英明的决策。通过这些真实事例让大学生对今天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充满信心,愿意用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些理性与感性的认识会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强有力的“助推器”和“黏合剂”。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强,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日益增多,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成为他们的朋友,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困惑,化解他们的矛盾,引导学生关注个人心理健康,正确对待挫折、压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文体活动,找到学习的乐趣,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关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社会,用“润物细无声”的人文关怀,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让他们感受教师浓浓的关爱。教师也应主动为学生排忧解难,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培育他们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用智慧与毅力战胜困难与挫折,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实施实践育人,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的“理论价值要通过指导实践活动来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关注社会热点,发现社会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日益显现,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使贫富悬殊拉大,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对大学生产生极大的冲击。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进行理论的阐释,应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与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家乡,了解农村农民的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家乡近十年的发展变化,存在哪些问题等情况,教师可以设计课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学生也可以自主确定主题进行社会调查,教师指导学生怎样设计调查问卷、取样、撰写调查报告。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实,开阔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进行兼职,比如去超市进行促销、担任家教和志愿者服务、去餐馆担任服务生等,使学生对社会形成正确的认知,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掌握社会的需求,激发学生潜能。正如恩格斯所说:“自己体验才能深入心坎”那样。帮助学生在“真学真懂”的基础上做到真信真用。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社会现实,加强比较包括横向的与外国的比较、纵向的与过去的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中国的巨大变化及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让他们对中国国情有客观的认识,能辩证地看待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感知今天中国的发展来之不易,为祖国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学生就会自觉成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践行者、传播者,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应把握的关键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具有高素质的教师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应明确肩上承担的神圣的教学责任,懂得自己工作的伟大意义,既要教书,更要育人。他除了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还需帮助大学生建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成为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行,不断提高职业素养,教师要真学、真信,真情传播,言行一致,真诚实践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产生感召力,使大学生对社会规范及理论产生信任感和归属感。教师教学的政治立场、责任感、使命感、精神风貌会影响学生对理论的认可、社会责任及道德等问题的价值判断。这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只有理论修养高,精通马列主义理论,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对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广泛涉猎,并能融会贯通、活学活用,才能以理服人,展现巨大的人格魅力,这样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充满期待并产生良好的效果,有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要求教师应通过脱产进修、攻读学位等方式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社会考察、国外学术交流的方式,拓宽教师视野。教师还需要加大理论研究,立足本学科的前缘,不断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以促进教学。

(二)教学语言通俗化、形象化,增强课堂吸引力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人类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理论体系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等特点。抽象的理论要满足大学生的需要,被当代大学生接受,必须进行语言和语境的转换,教师应善于以通俗易懂、鲜活生动的方式阐释马克思主义。比喻要恰当,事例与大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与时代紧密相连,语言诙谐,熟练运用大学生喜欢的网络语言、流行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得到智慧的启迪和理论的熏陶,并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我们坚决反对去用已经死了的语汇和典故,这是确定了的,但是好的仍然有用的东西还是应该继承。”[4]毛泽东在阐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十分擅长运用中国历史的寓言、神话、典故、格言、警句、俗语等,赋予理论生命力。比如毛泽东提出的“三座大山”、“实事求是”、“反动派是纸老虎”,邓小平提出的“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是硬道理”等语言,比喻贴切并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既有利于人民群众理解又能活学活用。这对教师的教学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如果我们能娴熟地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讲授,一定会得到学生强烈的呼应,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真正打动大学生,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使理论进入他们内心,有力地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创新教学方法

成功的课堂绝对不能照本宣科,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建立适宜的教学体系。[5]当代大学生掌握的信息量大,思维活跃,有极强的个性,注意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和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专业不同,生源地的来源等都对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师要精心安排和组织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教师重点进行总结和提升。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原则下,灵活运用案例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专题教学、主题讨论教学等方式,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以学生关注的问题为基点,为学生搭建平台,进行讨论、辩论、演讲,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观念,提出自己的疑惑,探究解决的办法,营造民主、愉悦、主动、创新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教学相长,互相探讨、借鉴,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同时要使用切实可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用多媒体展示与理论教育有关的电视、电影资料、历史故事、图片等手段,再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历史有机的结合。还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阅读名人传记,举行读书报告会,拉近学生与伟人的距离,感性理解理论的成长过程,经过归纳、思考逐步上升至理性认识,形成自身的认知和感悟,真正领会、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坚定的拥护者,有效地推动二千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大学生成长成才

首先,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克服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让大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组织课堂讨论,并尝试解决问题,提出典型案例,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用所学的理论分析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体意识。其次,关注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成才。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个人发展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迷茫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将压力变成动力,努力学习,增强个人综合素质,弥补个人不足,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努力适应社会需要。最后加强师生沟通与交流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平台,和谐师生关系是成功的一堂课的基础。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方式构建这种和谐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要求教师深入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掌握其科学性、严密性、创新性的特点,培养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不断培育教师的人文精神,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尊重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技能。以人为本,关注大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求,增强理论的感召力、说服力,深入到大学生的心里,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

作者:周传和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政治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27770.html

    相关专题:商业新闻 服装企业税收征管浅析


    上一篇: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法探索
    下一篇:能源工业技术创新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