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财务运行机制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对事业单位而言愈发重要,成为公共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专项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有利于专项资金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有助于事业单位履行公共服务保障功能。因此,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是提高财政资金社会效益的基础,是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关键。文章从专项资金特点出发,深入分析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提高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思考

事业单位,指的是政府机构以国有资产设立的,为社会公众提供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的社会组织,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活动为主要宗旨的单位。专项资金作为国家配置公共资源的重要手段,是政府部门下拨事业单位具有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对改善公众生活水平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通过财政改革的逐步推进,事业单位虽然不断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时刻威胁着专项资金的安全完整。为了落实公共财政理念,实现政府调控功能,必须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为公共事业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资金条件。

一、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

2016年5月17日,国家审计署发布2016年第一季度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跟踪审计结果,发现有97.08亿元专项资金未及时统筹使用。其中,94.28亿元专项资金未按规定统筹使用,1.41亿元专项资金统筹后仍未及时使用,剩下1.39亿元资金闲置。此外,审计署重点审计林业贷款贴息、中央基建投资、成品油价格补助等项目,发现财政专项资金部分领域骗取比例高达37%。目前,为了盘活“沉睡资金”,事业单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专项资金进行清理,但这种清理治标不治本,属于运动式指标导向,专款专用和独立核算已然失效,反应机制运行出错,专项资金失去政府职能,这对社会文明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毫无益处,尤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更迫切地需要改变。

二、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体系不健全

第一,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定有“两制度”和“三准则”,但缺少法律专门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事业单位建立的相关制度源于理论分析,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还存在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完善、规定不科学的问题。第二,制度落实不到位。虽然部分事业单位建立了较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但由于宣传的不到位、流程的不完善以及员工的不重视,导致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无法落实到位,不能充分发挥其对专项资金管理的指导和约束。第三,绩效考核缺乏有效性。有效的绩效考核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然而部分单位缺失有效的绩效考核体制,绩效指标不科学,考核流程不规范,绩效考核体系陷入形式主义,专项资金管理无法有效开展。

(二)资金使用效率低

首先,专项资金主观上被事业单位认为是“自己的钱”,而资金定额的指标不详细、分配不合理以及资金略偏低,事业单位重点考虑的是如何争取更多的专项资金,忽视了拨付后的管理工作,使得财政资金难以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在对专项资金进行预算编制时,多数事业单位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指标、依据、方法,大多属于“切块”预算,主观性极强,结果一些单位专项资金大量闲置,形成沉淀资金,而另外一些单位专项资金严重不足,无法保障政府职能的实现。最后,专项资金是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必须用于规定的项目,但某些事业单位擅自调项、扩项、缩项,非法挪用、占有、拆借专项资金,随意改变资金使用方向,将日常公用经费项目化,导致支出结构不合理和使用效益不尽意。

(三)公开透明度不足

目前,除购置、修缮、基础建设等少数项目指明用途外,多数专项资金仅限于预算金额和项目名称,未说明具体项目内容,预算用途也未明确,导致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监督缺乏依据,监督管理机构难以把关。同时,多数单位监督方式落后单一,专项监督多而日常监督少,事后监督多而事前事中监督少,某项目监督多而全方位监督少,建立的绩效监督机制不完善,缺少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监督处罚力度不够,绩效监督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受到严重影响。此外,在内审部门、事务所以及审计署对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申请、拨付、使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部分单位与监管机构合谋,修改审计结果,甚至不公开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无法反映真实情况,专项资金管理的公开透明度较低。

(四)财会人员能力差

部分事业单位财会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薄弱,对专项资金认识不到位,混淆专项资金和日常经费,将应进入日常支出的差旅费、会议费、交通费等错误计入专项资金,更无法胜任预算管理、项目审查、决算编制等工作。而随着财务管理的多元化和信息系统的普及化,财会人员除了具备专业财务知识外,还必须了解财政、金融、税收等知识,熟练使用信息系统,但多数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不具备除财务知识外的其他知识,也无法灵活使用计算机进行预算编制、会计记账等工作。专项资金管理是一项与钱财打交道的工作,意志薄弱的财会人员难免会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的侵蚀,为了谋取个人利益,挪用单位专项资金,将公共财产占为己有,无法做到洁身自好、清正廉洁,他们的道德素质有待加强。

三、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指导约束管理工作

首先,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专门规范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法规和制度,结合理论与实际,规范制度格式,完善法规内容,提高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其次,切实执行制度。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制度宣传,不断健全执行流程,提高员工重视程度,落实资金管理制度,从而指导和约束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最后,健全绩效考核体制。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模、级别、业务等情况,科学设立绩效指标,规范考核流程,严格杜绝“关系主义”,避免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二)增强专项管理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一,纠正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的认识偏差,细化资金定额指标,区别对待事业单位,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发挥专项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二,进一步改进专项资金的预算指标、依据和方法,细化预算指标和资金使用,准确度量资金需求,逐步消除“苦乐不均”,实现专项资金的最优配置。第三,严格遵守专项资金的使用计划,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项使用”,合理界定资金管理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保障资金公开透明

在下达资金拨付文件时,详细说明项目内容,明确资金预算用途,建立专项资金监督依据,为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提供支持。不断创新丰富监督方法,加强日常监督,实行动态监控和全方位监督,健全绩效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处罚力度,保障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重点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公开除依法保密外的专项资金使用方向、发放对象以及申请条件,结合内部通报和公开曝光,提高审计监督群众性,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强化人才培养管理,提高财会人员能力

为了完善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应当强化人才培训,提高综合能力。首先,加强财会人员对专项资金的认识,积极开展“再学习”活动,使之意识到优化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断夯实专业知识。其次,大力宣传财政、金融、税收等知识,对财会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培育全方面财会人才。最后,事业单位应当重视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强化道德素质教育,加大违法乱纪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财会人员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总之,随着财务运行体系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以专项资金特点为导向,从制度体系、资金使用、监管机制、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加强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为我国财政改革的推动提供保障。限于作者理论和实务的局限,所探讨的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难免有所偏颇,希望能够对事业单位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冯俊芳.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中国经贸,2016(03).

[2]毕海燕.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及其优化分析[J].财经界,2016(06).

[3]赵强.分析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2016(10).

作者:马学丽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03415.html

    相关专题:西部资源股票 偷偷拿掉安全套


    上一篇:腹腔镜手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
    下一篇:短距离无线通信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