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民歌传承与科尔沁儿童心理教育

一、科尔沁民歌对少儿爱心的培养

科尔沁民歌《波如来》是享誉全国的人们耳熟能详的摇篮曲,音乐背后蕴含了一个悲伤的故事。还在摇篮里的婴儿波如来,来到这个世界不久就失去了父母,在姐姐的陪伴下艰难地生活着。波如来是个可爱的小男孩,大约一岁时母亲去世,因为遭遇1940年的瘟疫,父亲也离开人世,父亲在世时是当地演唱蒙古琴书的好手。此时他的亲人只剩下只有11岁的姐姐,抚养他的重担就落在了这个小小的姐姐身上。无法生存的姐姐,无奈地嫁给了村里的某人,给人家当了童养媳。夜里寄人篱下的生活,没妈妈的孩子躺在摇车里,姐姐哄着哭闹的波如来睡觉,一首悲伤的民谣缓缓地从一个小姑娘的心里悲鸣:“我亲爱的弟弟波如来,不要哭不要哭,你可曾知道我们的妈妈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的爸爸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工艺精美的摇车啊,是爸爸的好手艺,在黑夜里啼哭时,有妈妈来喂你,额吉达,阿吉达,波如来不要哭不要哭。”当科尔沁草原回声艺术团及苍天之声呼麦乐团把这首歌曲完美演绎时,在七岁的塔林格格小朋友的领唱下,五十个小朋友天籁般童声唱起“额吉达,阿吉达”时,全场观众不管是否听懂了蒙语,都在为之感动着。在这里我具体要提到的是,唱过这首歌之后的小朋友们的各种反应。100%的小朋友在此歌教学过程中哭过,80%的小朋友唱完此歌后都会不经意地去抱抱妈妈,60%的小朋友会放学回家后主动地帮助爸爸妈妈干些简单的家务活,90%的小朋友会珍惜现在家庭,尊老爱幼,爱爸爸,爱妈妈甚至爱一切身边人的爱心。他们从此歌中看到经历困难生活的姐弟两个的悲伤与痛苦,并亲自去演绎之后更加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

二、科尔沁民歌对少儿的成长教育

科尔沁民歌中,也有很多歌曲教会了人们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等。例如我们在这里举例一首科尔沁脍炙人口的,甚至在全中国都耳熟能详的民歌《乌尤代》吧。我作为乌尤代奶奶的侄孙女,从小就从爸爸那里听着她的故事长大,此歌曲及此人物不仅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影响了我的人生,我更想以她的歌曲影响到的我更多的学生们,因此我把此歌用在了我的儿童教育中。乌尤代出生库伦旗的穷苦人家,一生过着贫穷的生活,在多个追求者中,19岁的她选择嫁给了腿脚不好的一位善良的人。在听姑姑(乌尤代奶奶的养女)的讲述中,我知道19岁的她结婚不久就进入到了逃荒的生活,带领同村的几位老人及年轻人开始了长时间的艰苦的逃荒生活。在艰苦的逃荒路上,善良的乌尤代看到了失去了父母在路边乞讨的三个孩子,一个12岁的哥哥带着俩妹妹。乌尤代和他的丈夫虽然也身无分文,又带着家乡的年老的乡亲,但善良的他们依然还是收养了这几个孩子。不幸的是在恶劣的环境下,最小的妹妹夭折了。幸运生存下来的两个孩子中的那个不到10岁的小女孩就是我的亲奶奶思琪格。乌尤代为了养育这两个孩子,自己一辈子没有要孩子,并且如愿地安全健康地把他们养大成人,奶奶后来嫁给了同村的白艺拉,生育两个儿子,其中大儿子是我的父亲。爷爷白艺拉现92岁高龄,仍很健康,且能清晰地讲述这段完整的故事。通辽市草原回声童声合唱团的小朋友们,在民族乐器及呼麦的配合下,在很多场晚会上已经完美地演绎了草原姑娘“乌尤代”。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汉族小朋友也参与到了对乌尤代故事的热烈讨论中。她们虽然不会说蒙古语,但很清晰地唱着老师们为她们精心翻译成拼音的歌词:SANASANDanADiLiHan。并且深刻地记住了乌尤代这个人物,像神话般的为自己身边的其他小朋友讲述着。作为老师,我的感想是:小朋友们不仅了解一个人物,通过这个人物也了解到本民族淳朴善良的优良传统。在当今汉语环境下的城市蒙古族孩子,重新有了珍惜本民族传统及本民族语言,这是对一个民族来说是未来的希望所在。

三、科尔沁民歌对少儿的历史教育

科尔沁民歌以叙事民歌居多,多数叙事民歌内容来自于英雄的故事及历史人物等,例如著名民歌《嘎达梅林》。嘎达梅林(1892—1931)是蒙古族大英雄,出生于内蒙古哲里木盟(今喜,汉名孟青山。嘎达是蒙古语,意为家中最小的兄弟,“梅林”是其官职,即札萨克达尔罕亲王那木济勒色楞的总兵。此后便有一些歌曲用来纪念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的起义是为了保护蒙古牧民的利益,而放垦对今天最大的危害是对环境的破坏。由于短视和无知,人们对草原的放垦并未因嘎达梅林的起义而停止。光是科尔沁草原就“出荒”十一次。今天大部分草原都已沙化,成为“科尔沁沙地”,是西辽河沙丘平原的一部分,属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土地,以风蚀沙地半固定状态为主。科尔沁沙地正以每年1.9%速度在发展,总面积8000万亩,是中国最大的沙地。嘎达梅林牺牲的乌力吉木仁河,如今已然变成一条沙沟。河早已断流,四周也是一片片沙化的农田和一座座沙包、沙坨。虽然起义失败,但通过传唱《嘎达梅林》这首歌,小朋友们知道了他是科尔沁的英雄,他曾为保护草原而努力过。当我们讲授嘎达梅林英雄的故事时,有个小朋友曾认真的问过我,嘎达梅林肯定是“超人”吧,另一个小朋友回答:不是,嘎达梅林是“奥特曼”。虽然听着很可爱很可笑,但充分表明了在孩子们心中他已经是永远的大英雄。1931年4月5日,嘎达梅林去世了,美丽的科尔沁草原逐渐沙化,小朋友们哭了。他们记住了这次开垦活动,也记住了这位英雄。科尔沁草原是叙事民歌的故乡,很多歌曲以长篇叙事的形式讲述着科尔沁的传说和故事。小朋友们在听歌及唱歌的过程都学到了很多历史,如《席殊梅林》《达那巴拉》《巴拉吉尼玛/扎那》等等。

四、科尔沁民歌对少儿的民族教育

科尔沁民歌中有不少赞美家乡、赞美祖国、赞美亲人、四年故土的歌曲。这些歌曲以描述家乡的山山水水来表现故乡美景,人们在传唱这些歌曲时情不自禁地会有一种保护美景、保护大自然、保护祖国大地的想法,如歌曲《黄岩》《图吉山》《四季》《诺恩吉雅》等。这首歌曲是草原回声童声合唱团在2015年通辽市春节晚会上的节目。详细说本歌曲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首先,用朗读的方式,先有感情的朗诵歌曲的四段内容。在朗诵的同时,由老师们以图片加音乐的模式,让小朋友们观看了我们一年四季大草原的变化。逐水草而生活的我们的蒙古民族,视草原为他们的生命一样。草原的命运就是我们人民的命运,不管草原儿女们远走他乡到何处,永远牵挂着故乡。其次在把歌词添加到音乐里,加以呼麦乐团的陪衬,能够更加让人们身临其境,犹如自己在经历着一段远离故乡,思念草原的意境一样。最后再配以灯光师的灯光及草原背景的配合,更加让小朋友们感受到草原四季的变化,草原休闲农业论文人民的淳朴及更加加深了保护草原的坚定的意志。

作者:萨茹拉 包那日苏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


    更多社科历史论文详细信息: 民歌传承与科尔沁儿童心理教育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158510.html

    相关专题:法学杂志 测验法的优缺点


    上一篇:CAD技术在机械工艺设计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