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航空港建设的特性与途径

(一)全方位加强生态建设

1.大力推进城市森林建设。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为载体,以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水平。着力打造景观林、生态林、产业林“三林共建”的城市森林体系,实现林网、水网、路网“三网融合”,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宜居环境。按照《规划》要求,着力加强“两廊”建设。一是沿南水北调干渠建设生态防护廊道,充分利用干渠两侧宽防护林带,建设沿岸森林公园、水系景观、城市绿道,打造体现航空文化内涵、集生态保护和休闲游览于一体的都市景观带。二是沿新107国道两侧,规划建设防护林带,形成高品位的生态景观长廊。在生态廊道建设中,要重视航空港与郑州主城区、郑东新区的联动发展。坚持统筹规划、统一建设、相互支撑、协同动作。把航空港的生态廊道纳入全市绿道网络,实现大范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2.高度重视立体绿化。城市空间寸土寸金,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增加绿化面积,要在确保城市地面绿化的同时,大力发展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建议借鉴杭州、南京等地的经验,把立体绿化纳入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出台促进立体绿化的政策法规。各类新建项目必须设计建造能适应屋顶绿化的屋面结构,同时制订和实施屋顶绿化方案。已有建筑则应区别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立体绿化。

3.加强城市生态水体建设。以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为载体,加强城市生态水体建设,打造集生态、审美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水体景观。南水北调为郑州市缓解水资源匮乏、建设生态水城提供了重要机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南向北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穿过,全程约28公里。工程建成通水后,每年能分给郑州5亿多立方米的水,为郑州增加700万平方米的水面。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重点营造一批水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把滨水生态休闲带打造成为绿色航空都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亮点。航空港的生态水系建设要与郑州老城区、郑州新区以及黄河生态休闲带联动发展,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湿地保护工程,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人水和谐的绿色“水城”。

4.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绿色城市的重要载体,推广绿色建筑是建设绿色城市的重要抓手。建筑是城市资源能源消耗大户,也是各类污染物排放大户。相关资料显示,全世界50%的能源用于建筑,50%以上的物资材料用于建筑,固体废物中40%来自建筑垃圾。降低城市建筑的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大力发展节能减排的绿色建筑,对于建设绿色航空都市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1)把发展绿色建筑纳入绿色航空都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作为国家明确定位的绿色宜居航空都市,郑州航空港应当在推广绿色建筑方面走在前头、率先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财政部和住建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与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意见》和《郑州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方案》,结合航空都市建设的实际,编制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确定目标任务、明确主攻方向,纳入考核体系。(2)政府投资项目要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以建设绿色机场为重点,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确保政府投资建设的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体育馆等建筑,以及其他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市场主体开发设绿色建筑。积极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在财税、融资、土地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明确绿色建筑奖励标准,制定容积率奖励、用地优先等方面的具体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绿色建筑开发的积极性。

5.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一是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实施“公交都市”计划。公交优先是指城市客运交通以大容量、快速度的公交系统为主,其它交通工具为辅的交通发展战略。公交优先是方便市民出行,减轻道路压力,缓解交通拥挤的最佳途径。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也是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绿色航空都市的内在要求。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美国纽约等城市公交化率均在70%左右,日本东京的公交化率高达87%。我国城市的公交化率仅为20%。私家车保有量和出行率高、公交分担率低,是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和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建设绿色航空都市,必须把公共交通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增加公交运量,提高公交分担率。建议借鉴太原等地的经验,坚持“规划建设优先、政策优先、路权优先和政府投入优先”的四优先原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二是有序发展有轨电车。有轨电车具有节能、环保、占地少、容量大、安全、便捷的特点,既能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道路运输能力,又可减少污染。建议把有轨电车纳入航空都市交通规划,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欧洲国家的成功经验,在人口密集的商业街区采用“步行街+有轨电车”的交通模式,适度控制机动车通行。三是积极推广电动汽车。认真研究借鉴电动汽车运营的“新乡模式”,以公共交通为重点,逐步在公务车和出租车领域推广电动汽车。将电动汽车纳入政府采购目录,逐步实现公务用车电动化。航空港区要率先推广使用电动汽车。鼓励支持环卫、邮政等公共服务单位使用电动车。要加强充电站点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动汽车的推广创造条件。四是合理规划建设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为市民低碳出行创造道路条件。

(二)加强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

1.大气污染防治。一是加大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力度。通过严格检测、淘汰黄标车、提高油品质量、实施阶梯油价、推进油改气工程,以及推广生态驾驶、适度限行等多种措施,有效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二是加大燃煤锅炉改造力度,实现集中供热,热电联产,最大限度降低燃煤对大气的污染。三是有效治理城市建筑扬尘。严格对施工现场实施围挡防护、物料覆盖、洒水清扫、建筑垃圾密闭运输,有效控制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做到垃圾不落地、黄土不裸露、工地不扬尘、渣土不散落。同时,要在大风天气,对施工区采取洒水等降尘等措施。四是严格控制城市餐饮服务业油烟排放。新建餐饮服务业要安装油烟治理设施,现有餐饮服务业应限期安装。

2.水污染防治。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城市污水,提高污水处理率。将城市水污染防治与废水资源化相结合。郑州属于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在考虑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时应高度重视废水资源化再利用。重视高标准的城市下水道建设。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建设雨污分流制下水道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的保护,确保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加强执法检查,打击各种违法排污行为。

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强对固体废物的监督管理,使固体废物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建设防淋、防渗、防流失的固体废物暂存场所。按照危险固体废物处置标准要求,收集、处置各类废物。当前,尤其是要高度重视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被称为城市矿产资源。相关资料显示,欧盟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超过90%,韩国、日本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已经达到97%以上。建议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尽快制定实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的地方法规,对建筑垃圾的排放、运输、消纳、监管进行规范。采取制度激励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大力发展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产业,实现垃圾变废为宝,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境。

4.噪音污染防治。航空噪声是指由航空器及其所属物发出的噪声污染,其声源包括发动机的声音和飞机飞行过程中空气摩擦产生的气流。由于航空运输的持续增长,航空噪音成为航空港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西方发达国家针对航空噪声的民众抗议活动时有发生。随着郑州航空港建设和航空经济发展的提速,航线航班将大幅度增加,航空噪声污染有可能成为航空港突出的环境问题。必须把预防和治理航空噪声放在重要位置。目前,欧洲已经开始采取措施限制航空噪声污染,欧洲委员会于2011年12月出台了较为严格的噪音管理规章。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把预防和治理噪声污染纳入航空都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的专项规划,把航空噪声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为主导的绿色经济

服务业是无烟工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就业容量大等优势,服务业比重是衡量绿色城市的重要指标。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绿色经济作为郑州航空都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1.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相关研究表明,世界经济已进入“速度经济”时代。航空运输以其高速、安全等优势,成为继海运、河运、铁路、公路之后驱动经济增长的“第五冲击波”。要根据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把航空物流打造成为整个物流产业体系的龙头,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使之成为郑州以及中原经济区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快速通道。提高物流产业的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重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物流企业运营和行业管理进行改造升级,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网络配送等网络物流业。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标准化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和行业管理水平,降低物流产业的能耗、物耗和环境污染。大力推广绿色物流,最大限度降低物流产业的资源消耗与碳排放。选择绿色运输工具,合理规划网点和配送中心、优化配送路线与运输方式,坚持循环经济的“4R”原则,推广绿色包装。

2.积极推进会展业发展,打造会展名城。着力培育航空类展会。明确航空展会发展定位及思路,加强与中国民航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建立航空类会议暨展览长期合作机制,密切与国内外会展业协会及著名会展企业的联系,定期举办航空类展会及论坛。高起点打造特色知名会展品牌。充分发挥河南省旅游和文化资源优势,重视旅游业、文化产业与会展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以旅游促会展,以会展促旅游的良性互动格局,提升郑州会展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把郑州打造成为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及特色化的国内外著名会展中心。积极发展绿色会展。推广使用数字模式、积木式、可重复使用的标准化展台,展览材料要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3.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吸引大型跨国公司将区域性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落户郑州航空都市区,支持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或公司总部在航空都市区设立投资性公司。

4.重视发展高端商贸业。积极引进国际著名商贸企业入住,打造集购物、文化、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高端商贸业态。借鉴上海自贸区的经验,探索构建机场综合保税区“前店后库”经营模式,创新海关监管方式,实现免税区外实体店与区内保税仓库的联动运作,打造具备保税展示、免税和完税销售功能的综合试验商场。重视航空港高端购物中心与郑州商贸城建设联动发展。郑州是传统的商贸城,商贸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郑州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做大做强航空港高端商贸业。

5.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依托中原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把航空都市打造成为展示中原文化的窗口和名片。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依托航空港组建郑州旅游集散中心。重视航空都市建设与河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相互促进、相互支撑、良性互动。使航空都市成为驱动河南旅游文化产业走出去的重要引擎,河南省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成为航空都市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支撑。

6.重视发展都市农业和环都市乡村休闲产业带。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城乡统筹,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果相统一的原则,发展集物质经济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审美体验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农业和乡村休闲产业。把发展都市农业和环城市乡村休闲产业带,作为扩展城市生态腹地、提升城市宜居乐居水平的重要举措。

(四)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与绿色城市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包括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在内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绿色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建设智慧城市,充分利用信息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提高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绿色航空都市的重要途径。在绿色航空都市基础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绿色城市”与“智慧城市”的融合和联动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城市的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动信用服务、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行网上一站式行政审批。全面构建智慧交通、智慧管理、智慧健康、智慧社区、智慧教育等信息应用系统,提升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五)加强制度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航空都市建设,必须结合航空港的实际,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促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的长效机制。

1.实施绿色新政,充分发挥政府在建设绿色航空都市中的引领、管理和服务作用。政府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绿色航空都市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以及城市管理等方面,政府的作用举足轻重。一是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纠正长期以来单纯以GDP评价发展成果和干部政绩的做法,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激励和督导各级政府切实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新政,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二是高度重视以绿色规划引领绿色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杂志简介详见

2.构建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的绿色经济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行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绿色经济运行机制与产业体系。

3.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法律保障。要加快推动与绿色发展密切相关的地方立法。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确保环保部门独立监管和严格执法。及时、准确向全体居民公布环境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制度,调动全社会参与绿色航空建设的积极性。绿色城市建设,人人有责。“公众参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原则。制度化的公众参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要在全社会开展绿色教育,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培育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文化和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企业的建设。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社会公众在决策、过程和末端等所有环节拥有法定参与权。使社会公众能够有效地参与政策、规划和计划的制定及建设项目的立项等方面的决策,有效地参与环境法律、法规、政策、规划、计划及开发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监督,有效地参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生之后的处理与问责。通过制度建设,提高公众参与的广泛性与有效性,为郑州绿色航空港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作者:王景全


    更多社科历史论文详细信息: 航空港建设的特性与途径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125415.html

    相关专题:初中数学评职称论文 南方医科大学首页


    上一篇:高层建筑设计流程的方法
    下一篇:艺术个性油画创作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