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环境监测的对策(共8篇)

第一篇

1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涵义

环境监测数据一定要保证具有精密性、可比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对环境监测数据的精密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验室质量控制来实现。监测数据的完整性是指在进行实际监测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不会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一旦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要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监测的数据也要具有代表性,主要是采样的样品在一定程度上要能够代表整个监测项目范围内的污染情况。数据的可比性是指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要采用规定的分析方法,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数据进行比较。

2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现状分析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同时在环境监测方面也要按照相应的规范来进行。但是,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更好的找到解决的方法。

2.1量难以保证

监测数据出现不确定的情况是和检测现场的随机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样品的检测结果在很多大的程度上是由采样过程中的环境监测环节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在采样过程中出现了长期被边缘化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很多的采样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出现了不足的情况,而且很多的采样设备也出现了陈旧的情况,这样也给采样过程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这样就使得环境监测质量出现了很多的不可控情况。很多的现场采样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了对相关的资料进行省略的情况,这样会导致采样的样品出现失真的情况。在对工业废气进行采集的时候,存在着采样时间比较随机的情况,这样就使得采样的数据只能反映某个瞬间的情况。

2.2监测网络不够完善

现在,我国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面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很多的监测数据出现了重叠和浪费的情况,国家环保部门对监测网络建设在逐渐的重视,但是即使这样也不能在很快的时间内进行解决出现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的提高,一定要重视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重要性。

3开展好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

对整个环境监测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能够更好地保证环境监测质量,因此,可以对环境监测结果采取一定的措施,同时在检测的过程中要给予重视,同时对实验室内的质量也要进行控制。针对大气环境监测过程,其质量控制大致体现在采样环节、样品分析与数据处理环节、报告审核环节等。因此,本章节主要从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现场采样的质量监督、质量保证制度的健全、实验室认可制度的实施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进一步深化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

3.1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体系是确保采集样品的代表性、测量数据的完整性、分析数据的精密性和准确性、数据综合分析评价的可比性和可观性的必然要求。研究证实。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对质量保证工作发挥推动作用和导向作用,其中各级监测站皆应以质量保证体系为工作准则。

3.2强化现场采样的质量监督力度

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对环境质量状况的评估具有直接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必须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工作方面环境样品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即采集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针对如何提高现场采样的质量监督力度,文章主要从如下方面予以阐述:以现场调查为基础,对有关资料予以核实,并根据具体情况明确采样点位、采样断面、采样频次、采样周期,以此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采样方案,进而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针对工业污染源,务必要根据某一标准把污染源划分为一般污染源、次重点污染源、重点污染源三大类.其中重点污染地区、重点污染源、重点污染行业,其对应的采样频次应更高,而次重点污染源次之。与此同时,对样品盛放容器、采样设备、保存条件、现场加标样品的频率和数目、样品容器的标识等的控制力度应到位。

3.3推动实验室认可制度

所谓实验室认可是指“权威机构对实验室有能力进行规定类型的检测或校准所给予的一种正式承认”。研究证实,基于实验室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为质量保证提供体系认证。基于实验室认可的质量监督网要求就存在质量问题的科室安排一定数量的质量监督员.其主要对该部门有关监测工作予以监督,其中各质量监督员必须对质量负责人负责。针对质量监督员的任务,其主要负责查找出该科室监测工作方面存在的不合理处,并根据权限范围予以适当纠正。如果存在的问题不在自身权限范围内,其必须及时告知质量负责人.此时由质量负责人带头开展纠错工作,以此规范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

4结束语

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环境出现了严重破坏的情况,为了更好的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一定要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重视。环境破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是有很大的影响,在情况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也是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对环境进行监测,能够更好的对环境情况进行掌握。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也是会遇到一定的问题的,因此一定要找到解决的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

作者:杨健华 单位:梧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第二篇

1水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的挑战分析

(1)监测管理缺乏统一性。

我国对流域系统的水环境管理按属地分割,不像国外将其看成同一生态系统,因而存在各自为政、各扫门前雪的现象。各管理单位只顾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事,很少从全流域角度考虑问题,信息既不共享也不公开,存在资源重叠、浪费现象,整体效率较低[2]。

(2)监测分析能力不够。

监测分析能力不够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标准不够完善,例如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中涉及98种有害物质,但并未达到一种污染物质对应一种标准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二是水环境监测站自身监测能力不足,包括站点设置不合理、仪器配置落后、监测车辆短缺、采样能力不足等问题。

(3)监测质量不高。

我国水环境质量标准设置的监测指标不能全面反映水质,而且监测项目针对性较差。例如监测指标以综合性指标为主,反映不了水域断面的水质变化;一些监测参数只能对水质进行描述,无法反映水质问题;对轻污染项目存在重复监测等。另一方面,由于监测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监测数据错误、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

(4)环境应急较弱。

由于在线自动监测能力不足,加上应急体系不完善,各区域职能部门协调性差、责任不清,因此环境预警和应急能力较为薄弱,难以有效应对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

(5)实验室认证管理存在不足。

目前,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认证统一由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由于不同的环境监测项目专业特点各异,而技术监督部门多不具备全面的专业能力,因此认证容易流于形式。而且认证管理主要集中在质量保证(QA)方面,对质量控制(QC)环节要求很少。另外,认证缺乏量化的评审、考核体系,无法更全面地反映实验室的能力。

2解决水环境监测问题的对策

(1)完善监测指标体系。

我国水环境监测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指标体系中增加水生态指标,这样不仅利于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而且易于为大众所接受。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和布局方面差别较大,污染源类型、排放形式、强度及成分等多有不同,因而在借鉴水环境监测指标方面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2)加强立法,统一监测管理。

监测管理缺乏统一性,有法律方面不完善的原因,如《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气象法》、《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之间并无主次之分,造成各部门之间职责、权利、义务不明确,各监测网络既相互重叠又支离破碎,因此应通过立法理清各部法律之间的模糊点,并从法律层面落实全国统一水质监测数据库的建立,以实现数据共享。

(3)提高监测分析能力的措施。

随着监测业务量的不断增加,监测资源也需相应跟上,例如按照需求配置监测车辆。监测仪器除满足现有监测工作需要外,最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监测站点的设置应根据水环境实际状况而定,而不是依据各地经济状况。在水质变化频繁地区应加强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信息化设施更应与时俱进,加快建设。

(4)加强质控体系建设。

面对监测不力、人员分工不清、职责不明的状况,应加强水环境监测质控体系建设,健全质量管理机构,明确职责范围和岗位责任。监测分析应推广标准化作业模式,所有监测项目都应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质量手册》等文件要求进行操作,保证监测质量的稳定性。强化内部审核机制,不断提高监测水平。

(5)推进实验室建设。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资质认定,应由流域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除应重视实验室质量保证环节的审核,还应加大质量控制环节的认定。对监测范围覆盖不足的问题,可通过流域机构与专业监测机构合作共建实验室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6)加强监测队伍建设。

针对监测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应加强监测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入,采取与科研院所合作研究、短期培训等形式加强学术带头人、科研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监测队伍业务素质。

3结语

我国开展水环境监测工作近40年时间,在全国建立了大约3000个监测中心,虽然取得不小成果,但是在监测体系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比较大。因此,不断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监测工作在水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作用,需要监测工作者为之持续关注与努力。

作者:卢泽坛 单位:广州市番禺区环境监测站

第三篇

1环境监测质量内容及措施

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包括数据的准确性、精密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到执法效果和反映环境质量的真实性[1]。

1.1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环境过程中实验室分析测试方面,要求测定值与真实值二者之间达到相应的符合程度。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几乎贯穿于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待测物的采样、参数的测定以及分析方法的选择等待。要实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一是要求监测队伍具备高水平的业务素能和操作技能,做好日常的标准化业务培训;二是在监测设备的选取方面要严格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符合相应技术要求的测量设备;三是根据不同的待测物特点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1.2监测数据的精密性

环境监测的精密性主要是指在监测过程中数次测定同一重复样品的分散程度,或者说测定值之间的符合程度。要做到环境监测数据的精密性,一是要加强监测队伍的标准化培训力度,树立标准意识;二是要定期对监测的设备进行校准,并保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三是运用平行样测定、空白实验测定、实验室内比对和质控图方法判定其实验室分析的精密性程度,以消除其影响精密性的原因[2]。

1.3监测数据的代表性

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是指监测样品的代表性,影响这种代表性的因素主要有监测布点、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等等,以及在这些过程里面能否保持相对的稳定程度。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代表性,一是要严格按照采样标准和程序做好采样工作;二是根据不同测量物的特点,合理选择具有充分“代表性”的布点方式和方法;三是根据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的特点合理选择不同采集方法和采样时间,例如烟尘、烟气的采集“等速采样”法;四是做好样品的保存和运输工作,尤其是要做好不易保存的样品和待测物保存和运输,根据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器皿。

1.4监测数据的可比性

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主要是指环境条件、监测方法等具有可比的情况下所获资料的一致程度。也就是说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所获取的某一区域内的环境污染状况或者某一污染源主要污染因子的确定与该区域内的特定时期发展趋势的符合程度。可比性具体应该包括时刻分布的可比性、实验室间监测数据的可比性、采样、监测以及数据的处理可比性等等内容。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一是要把握好采样物质自身的特性以及各组之间的关系和实际排污情况之间的相关性;二是监测方法、标准物质准确度以及监测全过程的可比性;三是做好行业间、实验室之间所监测到的数据间的可比性。

1.5监测数据的完整性

环境监测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按预期的计划取得的系统的、周期性的或连续的环境监测数据的特性[3]。完整性更多强调的是监测工作总体规划的切实完成而无缺漏,除了样品采集的完整性,还需要做到检测分析和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完整性,一是要求监测人员具有过硬的业务素养和职业精神,切实保证所样品的采集完整性;二是要求现场采集记录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填写相关监测信息,做到记录的完整性;三是实验室样品移送和接收环节人员之间对于移送和接收的样品认真核对,保证样品的完好性。

2结语

环境监测数据直接用于后期的环境评价、管理,以及环境执法,甚至为公众的相关活动提供了重要参考,因此,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除了上述的从“五性”角度以外,还需要做好环境监测报告的审核把关,确保监测数据质量经得起现实检验,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黄东升 单位:东台市环境监测站

第四篇

1我国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水环境监测方法没有系统性,选择的环境监测参数无法对水环境的质量状况进行全面的反映。我国现有的污水排放标准和水环境质量标准与现阶段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不适应,缺乏系统的水质量监测方法。现阶段的水环境监测指标已经无法准确的反映污染物的污染程度、种类和类型,因此,水环境监测方法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全面开展对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工作。再次,空气监测的指标仍旧是多年来持续使用的一些监测项目,对臭氧的光化学污染生成机制以及特征、霾污染等等方面的监测技术尚未成熟。现阶段,环境空气监测的项目主要有气象参数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TSP等等。对存在于废气和空气中的VOCS的分析方法还比较少,甚至没有。最后,对噪声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还需要不断完善。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过去并不明显的振动源和噪声逐渐显现,比如轨道噪声、飞机噪声、装修噪声、空调噪声等等,对这些噪声和震动的监测都需要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现在,噪声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首要对象。传统的对噪声污染的监测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环境监测网络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需求。

2环境监测方法的改进措施

首先,对与环境监测方法相配套的环境监测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从国家层面制定环境监测标准和规范。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制定要继续推进,从而保证环境质量、废弃物和污水排放标准的彻底贯彻执行,尽量将环境监测方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对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加强对环境参数的综合分析水平,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既有对环境质量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又能够分析器规律,还能够提出相关的决策和建议。

其次,对欧洲、美国、日本、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监测方法进行借鉴,跟踪国外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成果和趋势,并将其转化为我国的实际应用技术,从而全面提高对空气、水环境、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方面的监测能力。与此同时,对一些特定工业区域存在的特征污染因子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再次,环境监测方法在应用方面要加强对高新技术的利用。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要在环境监测的实际工作中不断采用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鼓励相关部门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环境监测分析。对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运用也要不断加强;利用GIS技术和遥感技术为生态环境和水环境的监测分析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对环境污染源实施在线动态监测和同步跟踪,以及时掌握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和实时情况,对污染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进行确定,从而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大力发展快速、简易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完善和加强对突发性环境污染的监测能力。最后,加强对环境监测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工作的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强、综合素质高的环境监测队伍,努力引进人才,对现有的在岗监测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和理论知识培训。

3结语

环境监测部门在对相关的环境监测方法和标准进行制定时会参考相关的环境监测数据,因此,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会对环境监测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和制定产生重要的影响。环境监测方法会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增多,但是,我们不能只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不管哪种环境监测方法都要进行不断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

作者:庞凌壬 单位:云南省罗平县环境保护局

第五篇

1我国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当前监测人员素质不高制约了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第一,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基层监测站人员结构复杂,实际工作的人员为临时招聘,而具有国家事业编制的人员则专业水平相对较低;第二,环境监测队伍不稳定,主要体现在环境监测工作本身的特殊性,需要进行化验与分析,长期与化学物质接触,另外一方面由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监测人员被从监测岗位抽调到局其他岗位工作,致使真才实干的监测人员得不到重用,这也是造成环境监测能力不足的原因。造成监测人员素质不高,监测队伍不稳定主要是我国体制机制还未转变。1.4监测数据利用率低虽然我国加大了监测的力度和频次,也逐步扩大环境监测站点的规模,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加入这些环境监测数据仅仅用来天气预报或者政府工作报告,那么其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一方面,我国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工作存在缺陷,大量的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遗失现象并不少见,另外一方面,对公众的开放程度不够,学术科研获取资料的途径少,不利于我国环境监测数据充分利用。并且我国将环境监测设定为一个常态化的工作,没有意识到其紧迫性,因而在突发环境问题情况下,应急检测能力低下也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2我国环境监测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扩大基层环境监测站点的规模

早在2007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就印发了《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环发[2007]56号)来扩大基层环境监测站点的规模,加快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各地纷纷开展环境监测站点的建设工作,各高校也逐步重视环境监测的学术研究。解决当前环境监测力度不足的最重要解决办法仍然是扩大监测规模,一方面建设新的基层环境监测站点,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尝试开放环境监测市场,让民间资本融入到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当中。

2.2加强环境监测仪器的管理

首先,从制度上要完善,对环境监测仪器的购置要严格控制,对购置的仪器设备是建立专人管理与保养制度,让环境监测仪器的管理形成闭环;其次,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换,一些基层监测站的仪器设备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要及时更换或者维修;最后,对更换下来的老旧设备,不应当做报废处理,应当用于地方环境教育事业,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扩充环境保护知识。另外,还需要逐步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将环保监测行政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

2.3加强监测人员培训

要提高整体环境监测的水平,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人”。一方面,要严厉抵制“尸位素餐”的官僚作风,应当落实岗位责任制,将每个成员的岗位责任明确到实处,保证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工作量,另外一方面要加强在岗人员的培训工作,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以及新设备新技术的培训活动。只有当人员的业务能力整体提高,明确了岗位责任之后,才能够在环境监测工作当中尽心尽责。

2.4提高监测数据利用率

首先,要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数据库,通过对全国环境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发现一些规律,为环境政策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其次,逐步开放民间资本进入到环境监测行业当中,对提高监测数据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3结语

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国情,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和预警体系,提高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尽能力和环境质量变化的监督监测能力,为环境管理提供及时、客观、真实、准确地数据服务。

作者:焦延雄 单位:柳江县环境保护局

第六篇

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现状

1.1.1环境样品采集不规范,样品的保管交接方式不正确。

例如某些环境监测部门在采集样品的过程中,没有将排污单位进行分类,全部都按污染物排放进行处置,采集瞬时样品,没有对悬浮物以及油类等样品进行采集,从而导致样品的实际代表性不强。同时,在样品保管中,没有添加保存剂,严重影响了样品的稳定性。其次,在容器选择上,常常用聚乙烯瓶桶进行采集,导致监测数据严重失真。

1.1.2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实施不到位。

例如在进行各种质量控制报告检查中,大多数监测机构在报告明码以及密码平行样相对偏差合格率时,严重掺假,一般报告显示为100%。这种相对偏差合格率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实验室分析误差,二是环境监测中样品本身的性质特征。由于样品主要采集于工业废水中,含有悬浮物,从而导致污染物含量存在差异,因此平行样相对偏差合格率相对较大。由此可知,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实施不到位。

1.1.3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实施不到位。

通过上级监测站对下级监测站实验室进行考核以及评估,实现环境监测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主要主体是专业技能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性能良好的仪器。虽然环境监测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监测工作质量水平待定。例如质量控制考核所用样品一般为标准样品,导致考核结果缺乏代表性。

1.2相关环境监测人员经验不足,监测方法有待提高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例如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引进先进的监测方法以及手段,技术储备储存严重不足,过分强调手工采样、分析等步骤,导致监测报告质量不佳。

2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对策

2.1在整个环境监测过程中渗透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各个环保部门要强化监测的质量控制,在环境监测工作各环节中渗透质量控制策略。例如在制定监测方案、采集样品、编写监测报告时,执行相关质量控制机制,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在样品采集过程中,要强化质量控制。例如在大气采样时,要运用皂膜流量计校准器来进行,从而提高质量检测的周密度;二是在样品交接过程中,要注意质量的控制。如当样品采集后在质控室首先要进行记录,通过对样品的检查,从而确定样品的代表性;三是在实验室质量控制环节中,要做空白试验分析,绘制校准曲线,从而达到精密度以及准确度的控制。

2.2健全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要运用大量技术文件,如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以及相关程序文件等,强化实验环境的管理,明确划分各个监测管理者的权责。例如某些环境监测部门在结合相关监测质量控制的要求下,在制定监测方案、采集样品、分析与处理检测数据、编写报告等各个环节上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控制机制,保证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精准度。

2.3强化监测人才培养与队伍素质建设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监测人才队伍,积极培养监测人才,强化社会责任心,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完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监测人员政治素养,培养责任感以及使命感,从而树立正确的工作作风;二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展开学术研讨大会,从而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技能;三是构建合理、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发监测机构的工作热情。

2.4完善监测质量控制规章制度

首先,要完善监测站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要求,在监测人员的管理以及奖惩规定上要做详细规定,从根本上约束检测人员的行为。例如在监测过程中,进行定期检查工作,制定相互监督以及结果抽查等制度。同时,积极发挥监测仪器手册、作业指导手册等方面的约束作用,填补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空白,确保环境监测质量工作的规范性。

3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精准度,必须要健全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完善检测质量控制规章制度,强化监测人才培养与队伍素质建设,从而促进环境建设的不断发展。

作者:周国勋 张永 单位: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第七篇

1环境监测的问题有:

1.1环境监测项目和领域不够广泛和深入

环境监测项目领域的选择视野不够广阔,局限于表面的事物,因此导致了很多的工作不能深入的开展。就比如说,在那些普通的检测程序当中,一般情况下只有噪音检测、空气测查、水质达标与否这类平常的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小,而以此相对的关键性的技术设备也不够到位,存在多种不良问题。环境检测中,固体废气物、土壤以及生物、放射性污染源的控制与检测的研究与相关应用还远远处于初步的阶段。因此,难以全面掌握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和环境质量,为全面实施对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提供的技术支持不够。

1.2监测分析方法不够健全

在监测过程之中,所采用的分析的方法是不够完善的,如今,普遍采用的方法,虽然说的确是符合一些普遍性的环境质量以及一小部分污染源头的监测,但是对于那些需要开展大规模,深入的污染源监测以及应急事故的处理,就显得很不够。另外,没有制定标准的控制额度,完全不能够跟现实的需要搭建起来。

1.3对预测的技能掌握不成熟

没有相应的技术提供,这就使得对于一些技术,比如说总量的控制跟监测,突发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技术、生态监测技术等许多方面没有进行足够的研究,缺乏必要的技术储备。

1.4采样技术不过关

如今,依旧让人困扰的问题是采样技术。目前,对大气采样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间隔采样、二十四小时的不间断采样以及自动站采样。此外,还存在的问题是很难对采样的对象进行规范,设立统一的标准。测数据的代表性、可比性难以保证。

1.5环境监测信息管理不合理

在信息管理监测,以及应用开发这两方面也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两个本来应该相互协作的部门:环境质量以及污染源监测部门却是两不相干,污染源运用的信息是通过数据采集、传输到编报,只是初步形成基础,困难很多,整体目标尚不清晰。

2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大体分为:样品采集、样品储存运输和实验室分析及数据采样技术。

2.1样品采集

对样品的三大程序进行质量统筹,既采集,储存,运输系统之中的首要的环节是样品采集,这一过程只索引重要,是因为它的质量优劣,是决定着最终监测结果的好坏。

2.2数据审核过程的质量控制

对数据审核每一个程序进行质量把关对数据进行审核是非常必要乃至重要,这取决于环境监测所产生的数据类别多,而且量大。所以,在发布之前,把碰到的问题都给解决,才能够使得统计的监测数据准确可靠除按规定进行数据处理外,一个重要的质量管理措施就是数据审核制度,在监测站内部明确数据质量的责任,坚持数据三级审核制度,才得以保证向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正确可靠的环境信息。

3环境监测工作改善对策

针对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环境监测工作提出相关的改善对策:

3.1革新监测的手段,从污染源头着手,加大监测技术的研发力度。

集中精力致力于限制污染源监测的问题之上,就比如说污水采样方法,粉尘和废气的采样分析技术等等。有计划地研制一批便携式简易快速现场监测仪器。

3.2研发监测的新措施,对自然界物质的监测分析进行补充完善。

把精力集中于研发设立毒害物以及污染物的监测方法、适用性能好的各种污染源监测分析方法。加快方法标准化的步伐。

3.3质量保证要有一个新的飞跃,朝着全新的方向去发展。

不仅仅要重视硬件措施,软件措施也是不能够少的。质量的保障工作也不仅仅是着力于对水质的检查,而是将视野扩展到很多的环境因素上面去,不仅仅要抓住实验室质控,也要抓站外作业和信息处理的质控,还要继续重视人员培训和监测管理等软件建设。通过全面的质量保证工作,带动监测技术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监测质量。

4结语

环境监测最重要的工作时候环境质保证,因为它跟环境管理实际上的绩效是息息相关的,对以往制定的监测计划的衡量来说是保证。而运用能够确保试验的结果可信的控制方法,能够对此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所分析的数据是符合要求的质量。

作者:施峰 单位:如皋市如皋港环保分局

第八篇

1环境监测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类不断改造地球和环境,不断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然而几十年来,全球环境不断恶化,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许多动物濒临灭绝。近年来,我国华北、华南、华中地区由于过多地进行工业和环境开发,同时许多不良商家和工厂经营者将大量废水肆意排放,甚至打深井往地底下排放,使地下水严重受污染,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癌症村,环境恶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如果被当成是矛盾的双方,势必导致环境破坏和经济发展受阻。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大,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两者之间的最好途径。而环境监测数据正是经济发展加持在环境问题上的具体体现。

2当前环境监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当前,我国建立了以区域行政和地域来划分的环境监测机制,各个地区和行政区域内的环境监测站或环境监测中心各自为政,人为地将地区环境或区域环境割裂,这与环境保护的整体性相违背。例如我国经常以河流或湖、江等划分行政区域。以太湖为例,太湖周边有诸多行政区域,如苏州、无锡、宜兴、湖州等城市。典型的人为分割处理的事例是太湖周边的其中一个城市为了防治太湖的严重污染和蓝藻,投资5亿处理太湖环境整治工程,而其它地区却按兵不动,最后太湖该区域的水质环境得到了短暂的好转,但由于整个太湖水域水体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严重。结果不过半年,该城市巨资开展的环境整治工程化作泡影。大气污染的监测和防治在区域上的动态性和迁移性最强,通常某一地区的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不一定在当地显现,而有可能转移到其它区域。例如河北地区冬季大量焚烧秸秆,最后由于气流影响,可能造成山东空气质量严重受污染。此外政府的环保部门、农业、水利、水文等机构相互之间的环境监测配合不够,甚至经常出现重复监测或公布的数据矛盾的现象,职能部门交叉重叠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造成了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资源浪费。

3强化环境监测作用的对策

要加强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应当使全社会正确认识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伴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危害,为了直观的反映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大气、水体、土地环境的监测对于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也为人们应对环境危害和防止环境危害提供了的最好依据。其次要规范环境监测工作。在新形势下,环境监测的工作越来越复杂,环境监测的内容越来越多,环境监测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从化学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核污染等污染问题需要不断加强监测,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库系统。因此在充分认识环境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还应当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制度加强环境监测与保护的立法,建立技术过硬的环境监测队伍,培养环境监测专业人才,研发环境监测新设备,加强环境监测监控力度,才能为规范环境监测工作奠定基础,使环境监测体制充分发挥其功效。

4结语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基础与导向,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监测的作用就是规划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环境分析依据,因此应当高度重视环境监测的作用,并不断强化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上的作用,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爱胜 单位:深圳市福田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


    更多社科历史论文详细信息: 环境监测的对策(共8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111446.html

    相关专题:经济增长 原子核


    上一篇:英语教学中的远程教育论文
    下一篇:PLC风电机组控制系统设计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