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通信论文 >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

一、引言

贫困大学生,指的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或者难以支付学费以及生活费用的学生。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中贫困大学生的比重尤其高,并且随着高校的扩招在不断增长。教育部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727万,又创历史新高。面对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高校的贫困大学生遭遇的是更为残酷的挑战。他们本就属于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面对就业的激烈竞争,往往缺乏自信和勇气,从而导致了他们就业压力大、就业率低等问题的出现,而与之相伴的就业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二、调查的基本情况为了了解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加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援助,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学校100名贫困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

二、调查的情况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题型设计为选择题,共20道。20个问题中,分别对毕业生的来源、家庭收入、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意向、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对专业的满意度、对就业压力的承受力等多方面进行调查。经过统计分析,发现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焦虑、急迫等。

(一)自卑

根据调查发现,高校贫困大学生有87.9%来自农村,家庭收入较低的占90.7%,这就构成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特殊性。他们大多来自农村,性格憨厚老实,常年的拮据生活使得自卑成为贫困大学生最突出的就业心理问题。窘迫的经济条件使得他们长期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与身边家境富裕的同学相比,难免会产生心理落差,久而久之就变得敏感。在物质生活得不到满足时,再加上攀比心理,导致他们无法理性地分析和认识自我,部分贫困大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低估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在求职过程中,畏畏缩缩,缺乏勇气,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能力,从而错失就业的机会。此外,如果所学专业相对冷门,也会让高校的贫困生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不敢去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

(二)焦虑

焦虑是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从调查中发现,当问及“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你是否充满自信”这一问题时,62.3%的毕业生表示没有信心,对前途充满担忧,28.1%的毕业生选择比较自信,非常自信的仅占9.6%。他们焦躁不安的心理主要是由于对前途的迷茫,不知道自己毕业以后可以做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能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不明确和对就业政策的不了解导致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高校贫困大学生尚未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在“你从何时开始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题中,56.7%的人选择了没有规划,20.1%的人选择“大四”,仅有23.2%的人选择“大一到大三”。而在“你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这一题中,高达80.1%的人选择了“不了解”或“不太了解”。这就不难解释,他们为什么会普遍存在焦虑不安的心理。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厚望,在寒窗苦读数十载之后完全不明白自己能做什么,该何去何从,又怎么可能不焦虑?

(三)急迫

相当一部分农村贫困大学生在家乡父老乡亲的心目中,都是“天之骄子”,考上大学就代表着改变命运,代表着“飞出山沟沟”、“成为人上人”。在农村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读书是改变贫穷命运的唯一出路”,这些大学生们为了保持着自己的优越感,毕业后大都选择留在大城市、大企业,以便赚大钱,成就一番大事业,从而可以衣锦还乡。调查表明,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期望非常高,61.2%的贫困大学生想去珠三角,11.3%的人把范围扩大到香港、澳门,17.9%的人想考公务员或去事业单位,只有9.6%的人愿意去基层、去农村工作。而他们所提出的理想薪酬也普遍偏高,由于长期的拮据生活,使得他们更加看重收入,甚至部分贫困大学生认为只有多挣钱,才能体现人生价值,他们急于改变自己贫穷的境况,功利思想加剧了他们对物质生活的渴求,使其对就业的选择变的盲目和急迫,极大加重了心理负担和就业压力。

三、缓解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

加强教育指的是加强高校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育。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都非常重视,有的学校将这一课程列入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自我评估、确定目标、制定职业计划、评估与反馈。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可以让高校贫困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扬长避短,明白自己能够做什么,善于做什么,想做什么,并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来制定一个明确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应该从大一开始,从踏入大学校园开始。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为自己量身打造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针对这一规划有目的地培养自己的能力,以提高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其次,启发学生学会自我就业心理调控,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遇到就业挫折时不气馁,要有越挫越勇的良好心态,要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排解不良情绪的方式,克服焦虑不安的心理,认识到贫困只是暂时的,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改变命运。最后,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高校贫困大学生去基层就业、去农村就业,让他们知道去基层去农村就业,并不是降低大学生的“价值”,相反,大学生去基层就业,既能改善农村和基层的经济状况和人口素质,又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集中体现。

(二)畅通渠道

从调查分析可知,高校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或是经济落后的地区,他们在上大学前所接受的教育也相对落后,其综合素质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就业竞争力、综合素质也相对较差。面对这种状况,学校应该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们畅通渠道、搭建平台。第一,要畅通就业信息渠道。学校应建立就业信息网,尽可能在第一时间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第二,畅通咨询渠道。咨询渠道包括就业政策咨询和就业心理问题咨询。就业政策的解答可以让高校贫困大学生更多地了解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再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政策的扶持,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就业心理问题的咨询,可以及时缓解贫困大学生在遇到就业挫折时产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养成健康乐观的心态,在就业竞争过程中充满自信。第三,要畅通就业实践渠道。目前,部分高校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等兼职岗位,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经济援助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但这还远远不够,学校应为他们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全员关爱

高校贫困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属于弱势群体,其就业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全体成员的广泛关爱。高校贫困大学生极度渴望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支持,然而,由于经济上的困难,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挫折,使他们丧失自信,变得自卑、焦虑,这就更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关爱,来滋润他们的心灵。父母不要用比山高的父爱和比海深的母爱来绑架了他们的自由,过多的“厚望”带给他们的不是动力,而是让人窒息的压力,要合理地去爱他们,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才能。学校老师要耐心与他们交流,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想法,用关爱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引导他们勇敢走出心理阴影,在扶持政策上合理地采取政策倾斜措施,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社会企业、公司应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关心、扶持和资助,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于他们平等的竞争机会。政府要加大贫困大学生就业扶持力度,为高校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冷门”专业也能享受“火热”的待遇。

四、结束语

为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畅通就业政策和就中国医学期刊业心理问题咨询渠道,引导贫困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养成良好的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改变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作者:吴涛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txlw/182389.html

    相关专题:供应链成本 医学论文投稿


    上一篇:灾害天气气象信息员辅助观测方法
    下一篇:SNMP的网络管理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