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通信论文 >

探究园林景观设计及生态设计

1生态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1遵循统一的原则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树种、树形、质地、线条等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呈现明显的多样化特征,这就需要充分挖掘不同树种之间的类似特征和同义性,即达到活泼生动的效果,又能达到有机的和谐和统一。若变化差异性过于凸显,整体即表现为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丧失了内在的美感。过于纷杂的线条搭配还能使人心烦意乱,不知所以,然而过于平铺直叙,没有任何变化特征,也会显得枯燥无味,因此,进行园林生态化设计时应讲究求同存异,在统一中求变化。

1.2遵循均衡的原则

将各种质地、体量不同的树种和植物依据均衡的方式进行配植,整体景观就会展现稳定、养眼的氛围特质。一些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色彩浓重、枝繁叶茂的植物品种,会给人厚重、压抑的感觉;反之,一些体量轻巧、数量稀少、质地细柔、色彩浅淡、枝叶疏朗的植物品种,则给人轻盈、浮躁的感觉。因此,应依据自然环境基础和周围环境特色,达到规则式和自然式的合理均衡配值,通常规则式均衡普遍用于规则化建筑,像威严的皇家园林或庄严的陵园中;自然式均衡则用于风景区、植物园、花园、公园等凸显自然化的环境中。

1.3遵循景观性原则

应最大限度展现植物配植的艺术美感,达到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和谐。因此,在对不同植物和树种进行配植时,必须熟知不同植物树种的造景特质和观赏性能,并从整体上对植物群落的植物配植合理掌控,依据艺术美感和群落的观赏价值进行合理配植,同时应科学预测所营造植物群落的季节特色和动态变化特征,最大程度上提高其整体景观美感和观赏价值。

1.4遵循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主要指某一物种在整体生态系统中体现在时间、空间中的综合功能和实际作用,展现了不同植物物种之间、物种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时,应依据不同物种自身的生态位特征,促成植物种类的合理配植,构建功能健全、结构合理、物种稳定的植物群落,利于物种间的优势互补,形成具有观赏性的优美景观。根据生态化景观的地域特点和人们的需求,分别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例如,在污染严重的厂区内应配植抗性强、吸收性强的植物树种;在诊所、医院内应配植具有吸尘和杀菌功能的植物种类;城市绿化应配植成活率高、耐修剪、吸烟尘、枝叶茂盛的树种等等。

1.5遵循经济、适用的原则

经济条件是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基础,同样面积的绿地园林,同一个规划设计方案,由于采用不同规格的树种,不同的施工方法,将产生不同的投资结算结果。园林设计者应确保在限定的投资条件下,发挥其设计才能,以最小化的费用开支构造出最理想的作品。事实上,解决经济问题的关键就是依据园林自然环境特征合理确定必要的投资,采取各种措施和技术手段,在最小化投资的基础上达到设计的基本要求。适用性主要指园林景观的综合功能所服务于的对象群体,而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长久性。园林设计者应从社会大众的基本需求出发,构建出景色优美、功能健全、舒适健康的园林空间,满足游客游览、休憩、健身和娱乐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对于不同需求的功能分区,应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法,例如儿童活动区,应切实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考虑到交通便捷,靠近主要出入口,建筑造型设计新颖,色彩鲜艳,构建一种生机勃勃、欢快愉悦的景观氛围。

2生态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对策

2.1促进景观视觉设计和生态设计的有机结合

经过多年的园林景观设计实践证明,当园林景观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时,并不能产生预期的生态效益。例如,要想构建一片灿烂的秋天景观,一般设计者会采用枫树群落来展现秋天的灼灼迷人,然而从生态学角度上分析,单一化物种的生态价值远远比不上多样树种构成的植物群落的生态价值。还有一些景观设计特意去改变自然规律,将弯曲的河流改为笔直的状态,并将河岸利用混凝土硬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笔者认为生态化设计应以自然规律为根据,遵循自然规律实现景观设计的均衡合理。例如,依据自然规律模拟自然风景,将自然情境融入到城市景观中;研究不同植物树种的生物特征构建迷人健康的园林景观;探索自然规律构建水利景观以节约投资,仿生设计也能在节约投资的基础上获得最佳的设计效果。

2.2应以地域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为依据

园林景观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必须以当地地质和气候条件为依据。气候条件对于地域的生物条件、水文条件等都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园林景观风格的设计和气候特征有直接的联系,在进行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过程中应掌握当地气象的综合要素,科学进行合理化分析和设计。比如,设计师在进行初步设计时应依据当地气候条件、日照变化规律和气温变化特点对不同植物树种进行均衡的搭配种植,使树种群落在夏季的节气季候时段能够遮阳,在冬季的气候中则不影响其采光效果;也可根据降雨气候、温度和湿度的气候变化合理选择花期不同的植物树种进行配植,使景观展现其季相变化,产生最佳的观赏价值。此外,进行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和地貌等要素,每个城市都具有固定的地形和地貌特征以及特有的植物树种生态体系,并具有特色化的历史文化气息。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时,应尽量不破坏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并利用区域内具备的自然条件和建筑设施构造一个新感觉的园林景观,这样既保留了原有的历史文化古迹,又满足了人们审美、娱乐、活动的基本需求。对于原有地形、植被和水系等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风情是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2.3确保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丰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近年来进行生物学和生态系统研究的重点内容,主要指生物物种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和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一般来讲,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几方面的基本内容。遗传多样性主要指不同生物物种自身具备的遗传基因和遗传信息,既包括不同种群的基因变异,也包括同一种群内产生的基因差异,多种生物起源和复杂的自然环境是形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原因。物种多样性主要指不同种来的生物物种和类型,突显生物物种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是物种发生逐步演化的时间、空间界定和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是生物进化论发展最重要的产物。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指植物、动物、微生物的不同物种的种族群落及其生态环境系统的总称,物种则被指定为开发和研究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基础。

2.4应充分考虑不同植物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经研究发现,植物在进行正常生命活动中,会引起周围其他植物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且能改变其生存环境和周围环境,尤其是很多有毒的植物树种产生一定的有毒物质,严重影响了其它植物的生长。例如,榆树如果和栎树配植在一起,榆树便成背向方式生长;桉树和刺槐这些树种能产生一定量的挥发性物质,严重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使其生存环境成为裸地等。研究还发现,一些植物树种能分泌一种有益物质,能促进周围植物健康快速的生长。例如,刺槐根部渗出液能促进杨树快速生长;核桃和山楂能互相促进生长;油松和板栗也相互促进生长等。因此,必须熟悉掌握生物学理论知识,设计者在设计时能有效避免各种不同植物混交造成的损失,并能利用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进行合理的配植,以有效地营造出最佳的景观效果。

2.5凸显地域地方特色和文化特征

不同地域都有各自不同的长久形成的地域特色风情和文化特征,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往往无法被大众所认同,而融入地方风土人情、地方特色、和文化特点的景观设计不仅节约了投资费用,且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例如,苏州园林在设计和改造中,按照历史记载和风俗特点,并充分挖掘了地方历史、文化和地方特点,恢复和构建了一批园林景观,因此普遍得到高度地评价和欢迎。然而仍有一些园林景观设计,忽视文化特征和地方特点,盲目效仿和媚外,这样不仅抑制了地方文化特征和风土人情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根本不能满足现代人追求园林景观差异性的基本要求。因此,进行园林设计时,尽量避免一味追求视觉效果而盲目引入奇异植物和西方文化。事实证明,这样的设计形式在短期内能满足受众的新奇感,但经过时间的推移,势必会由于违背于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心理而被排斥。

2.6实现社会化和生态化的和谐统一

生态功能、使用功能和社会化功能是现代化景观设计推崇的三个目标。园林景观作为一个综合统一体,应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和生态化原则,而且必须满足社会化和艺术化得功能,其中任何一方面都必须得到切实展现,即构建有健全的使用功能、高效的生态效益以及较大经济效益的园林生态化景观。尤其要强调人性化的融入,人作为城市行为活动主体,城市景观设计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建设的,趋于理性化的社会逐渐将人的需求和健康作为关注重点,园林景观设计应适合大众的需求,并不断向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景观设计和人的需求达到有机结合是园林造景设计的最高境界,因此,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所构建的环境氛围必须充满人情化气息,达到人景有效融合的最佳情境。

3结语

总之,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应以生态理念作为核心指引,将生态化特质逐渐融入景观设计中,通过科学的组织和设计,将其生态化和社会化特征实现有机的和谐和统一。现代化景观生态化设计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全面展现,做好人和自然关系的协调和融合,将其作为我们必须实现的重大使命,只要我们掌握人类自医学期刊目录身,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有效实现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化特性。为了人类正常的生存和发展,构建美好的、生态化的园林景观系统,每个设计者都应发挥自己的综合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陈春宝 单位:杭州木尚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探究园林景观设计及生态设计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txlw/160700.html

    相关专题: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热带气象学报


    上一篇: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微探
    下一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问题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