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通信论文 >

跨文化制度高等教育论文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跨文化理性缺失

基于问题视域,在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上,有这样四个视点:一是从价值取向上看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显然,这是高等教育发展中基于价值逻辑的视点。二是从基本内涵上看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国际化,有没有基本标准。这是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知识确定、基本认识和思维方式。三是在方法途径上看高等教育国际化。怎样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这是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具体操作和实践方略问题。四是在制度安排上看高等教育国际化。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进行有效的政策、法规和机制支撑、保障和扶持。这是探求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问题最关键的视点。从上述四个方面的视点出发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我们会发现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如果以西方为参照系,可将西方视为一个尺度的话,结果当下中国则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矛盾混乱过程,各种矛盾叠加的状态,只能消解发展、丢失自我。笔者以为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国际化进程中中国独特性问题,审视中国高等教育当下国际化发展需要一种“总体性”的视野与方法。

跨文化理性(交往、对话、沟通和整合)既不是国家理性,也不是民族文化理性,实际上是通过跨文化逻辑,将关于人类性、共识性、发展性的原则纳入其中,从而将世界性的“中国”,转化为一个文化实践场域,获得面对国际化问题时的“总体性”视野与方法。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总问题就是跨文化理性的缺失:

(一)跨文化主体的缺失

跨文化主体是一种关系性主体,也就是在关系中自立、自为的主体,是能动的选择和积极的建构的主体。高等教育跨文化主体,也就是以主体的姿态在国际化进程中发展自己。目前,高等教育唯西方论,选派人员在西方文化中迷失是存在的一种客观事实。这种事实表明,现阶段急需关注和培育跨文化主体的形成和成熟。

(二)跨文化知识的缺失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中,由于急躁情绪和过度热情,常常忽略相关基础知识准备。如相关的学科知识、跨文化的礼仪知识、法律知识、价值知识及国际化的知识体系,尤其是相关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知识基本含义,都由什么知识构成?人员在跨文化交往中应有怎样的知识框架?既缺少认识,又缺少研究,已跟不上国际化发展需要。

(三)跨文化制度的缺失

这是指高等教育国际化制度体系还没有健全,已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完善,配套制度需要在实践中建立。如,国家资金资助的访学、选派人员的预控制度、回馈制度等。这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是否顺利的有效保障和政策引导。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跨文化理性自觉

在考察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时,一些学者通过进出国留学人员数量的递增、涉猎领域的扩展、合作办学和学术互组的增加、课程国际化与教育文凭互认等突破,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已进入新阶段。对中国而言,就是在国际舞台上,走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成果的新路。当然,这条新路是否走得通畅,还有赖于我们进行更理性思考和选择。就目前而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应实现跨文化理性自觉,主要进行三个方面的理性建设:

(一)培育跨文化主体理性

跨文化主体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力量,从内涵来看,是自知、自主、自为的能动主体,具有中国意识、国际视野、发展目标的主体。从国际化的跨文化特征来分析,有三级主体:一级主体是行政主体,也就是高等教育决策层和实施者的主体性。他们是国际化战略制定、相关制度安排的决定力量,决定着国际化的大政方针和未来走向,他们的跨文化素养直接决定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二级主体是教科主体,也就是高等教育中的结构性主体,是由教育和科研工作者构成的国际化活动的行为主体。不同学科专业的工作人员,在访学、学术交流、合作和教学中以跨文化素养对接国际,追求学术前沿,他们直接决定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质量。三级主体是学生主体,这是指以培养人才为对象的学生主体,他们能否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中国意识,这是国际化意义所在。对上述三级主体进行培养极其重要,在国际化过程中关乎高等教育的中国价值和民族意义。通过建立培训机构,进行定期和专题教育,培养主体意识,形成跨文化的主体素质。

(二)建构跨文化知识理性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国家意图、战略目标和价值追求必须通过教育理念、教育结构、教育发展等体系才能实现。跨文化知识是构成这种体系的最深层的部分,通过对相关知识层次、结构组成国际化的内容、方法、途径、意义的认识,是国际化过程中最为基础部分,既有科学知识、法律知识、文化知识等学术知识,又有国际化的价值知识、社会知识、礼仪知识等交往知识。具体而言,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都应该具备什么知识结构,才是合理的呢?目前,急需建立相关研究机构,进行科学论证,通过对高等教育现有资源整合,制定、建构高等教育国际化知识体系,认知跨文化问题,形成驾驭跨文化能力,培养服务于国际化活动的人才和参与跨文化交流的人力资源。一方面,关注专业、学科、类别的知识结构比例关系;另一方面,关注国际化常识性知识、文化性知识的建构,形成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知识体系。

(三)完善跨文化制度理性

这是针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运行的制度建设,保障在国际化进行中的有序、适应、超越和发展,提升在跨文化交往中自觉能力、预控水平和创新素养。如,目前各国学生在高等教育注册人数迅速攀升,虽然学生跨境流动是个体选择行为,但是国内也应对此具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包括各类技能、知识、常识、防护等培训保障和机构设计。再有,国际化虽然为各国高等教育在境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等教育机构纷纷在国外建立分校和机构,接受外资援助等,但相应的法律保障、监控制度、政策引导等系列制度还不健全,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目前,急需专业设计研究机构或委托研究机构进行制度研究和建设,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制度体系,为国际化保驾护航。

三、结语

总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中国发展中的问题,在全球化大背景中我们只有正确面对国际化的问题,探讨内在的跨文化理性,才会在形成理性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建设性实践,从而更有利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顺利发展。

作者:段凤春 李艳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跨文化制度高等教育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txlw/150359.html

    相关专题:哈尔滨学院学报 电子感应垃圾桶


    上一篇:建设现代化电网运营管理体系的策略
    下一篇:运输企业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