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通信论文 >

历史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

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的形成是由于社会分工和普遍交往形成的,以现代生产方式为基础,因此能够使个体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地释放,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渗透力较为广泛、示范意义较为典型。现阶段,世界历史已经走进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资本主义席卷全球,世界政治结构体系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横行,作为少数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如何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潮流中生存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党和中央关注的焦点问题。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提出,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出路,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同时也借鉴了国外发展的经验和优秀成果,是世界历史和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世界历史和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

世界历史理论精神实质的集中体现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世界历史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不仅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基础,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彰显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即发展。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之中生产力的自身运动最终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内部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同的分工,人们之间的交往也会随之而增强,世界市场随着人类交往活动的不断扩大就建立起来,世界市场能够冲破民族和国家的地域壁垒,加强各民族的融合,使所有民族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世界交往的不断扩大,逐渐成为民族历史转变成世界历史的根本动力,另一方面,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世界历史才能够得以形成,这恰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的内涵。科学发展观之所以强调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因为现阶段我国存在着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等问题,以及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性改变,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素,发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不仅仅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世界历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彰显了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精神实质。在马克思看来,一个人最终发展的程度是由世界历史所决定的,而人类发展的程度又决定着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推进的程度,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就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从一定意义上讲,在世界历史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历史过程。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既是世界历史的出发点,又是世界历史的最终归宿。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得以实现,走共同富裕道路,能够为任何阶段实现人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

3.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对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根源的警示

马克思指出,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根源是资本和资本主义。资本的本性是贪婪地攫取最大化的利润,一方面,资本具有强大的推动力,使生产力得以快速发展,是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源泉;另一方面,资本具有强大竞争力,在资本主义的没有底线的贪欲面前,资本以一种看不见的力量迫使所有资本家寻求技术上和结构上的革新,以增强他们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实力。资本为了追求增值,打破狭隘的民族地域历史界限,开拓新的空间,形成了世界市场,使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金融危机、生产过剩、全球环境问题等,阻碍了世界的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源,是一种关于资本和资本主义的精神实质的警示。基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我国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意,坚持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性的发展,以有利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为战略原则。中共十八大在会议中不仅提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同时还提到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推行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希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策略,比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等,这就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对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灵活运用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对马克思历史理论中世界历史的继承和发展,是由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所推动的观点的灵活运用。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发展推动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正是由于物质生产力的不均衡才使得社会分工和普遍交往非常有必要,通过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各民族之间人们交往的加强,从而推动着“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不平衡性是世界历史的最基本属性,尽管对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矛盾,比如贫困差距逐渐加大、文明冲突日益加剧等等。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其内涵不仅包括统筹城乡和区域的发展,而且包括统筹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同时还包括统筹国内外的发展,总之就是保障各项事业可以和谐地发展,灵活运用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创造性运用,生动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涵,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张世昌吴强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历史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txlw/105037.html

    相关专题:青海师范大学 热带地理编辑部


    上一篇:“微波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财务风险管理下的控制探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