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软件开发 >

财务风险为导向的医院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医院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随之加大。当前,医院在预算控制、成本管理、实物资产管理以及财务监督方面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增加了医院财务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对医院内部控制带来了严峻考验。本文从分析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入手,并对基于财务风险为导向的医院内部控制措施进行探讨,期望对提高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内部控制

一、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

1.预算控制风险

部分医院经济管理基础薄弱,不重视预算管理,没有将预算控制工作提升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从而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使得医院收支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增加了资金风险。大部分医院仍采用固定预算法编制预算,没有考虑到医院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发展需要等因素,使得预算编制质量偏低,降低了预算的可执行性。同时,医院对预算执行的控制力度不足,各科室的预算执行符合率偏低,在预算考核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严重弱化了预算执行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没有调动起全体职工参与预算控制的积极性。

2.成本管理风险

医院面临的成本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信息生成风险。具体包括成本归集不正确、成本核算不及时、管理费用划分不正确、成本与收入不配比、间接费用分摊不合理等情况,这会造成成本信息失真,难以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二是,成本效益管理风险。具体包括药品销售对医院效益贡献越来越小,盲目借贷造成资金成本率偏高,缺乏对投资项目的效益评估,延期收回医院医疗款,成本费用支出审批不严等情况,严重阻碍了医院成本效益目标的实现。

3.资产安全风险

医院在资产管理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重采购、轻管理的思想,使得医院存在着资产流失的隐患,不利于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目标。大部分医院没有落实资产清查制度,没有定期开展资产盘点工作,导致医院账实不符现象较为严重。尤其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盲目购置固定资产、随意处置固定资产的情况,没有健全固定资产购置、使用、保管、报废等环节的操作流程,不仅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而且还容易出现资产流失现象。

4.财务监督风险

财务监督是确保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能够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医院缺乏财务监督机制,为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同时,部分医院没有设立监督机构,缺乏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监督评价,易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此外,还有部分医院将内审部门设立为财务部门的下属机构,严重弱化了内审部门监督职能的发挥。

二、基于财务风险为导向强化医院内部控制的措施

1.强化全面预算控制

医院应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落实全面预算控制,从而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不断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制定和落实财务目标。医院要结合以前年度预算完成情况,在合理预测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目标。针对有收入的科室,要根据科室人员结构、历年经营状况、设备投入情况以及科室职能等因素,对收入和费用目标进行分解落实。针对无收入的科室,要根据科室职能、提供的服务确定预算支出目标。其次,完善预算经费审批制度,对预算方案涉及的经费支付进行严格审批,并落实由分管院长、财务部门负责人以及各科室负责人层层把关的三级审批制度,用以规范各科室预算内资金的具体使用,杜绝随意调整支出。再次,强化预算执行控制,跟踪检查各科室的预算执行情况,及时掌握预算支出进度。同时,医院还应当落实预算考核制度,对各科室的预算执行效果进行考核,其考核重点为成本费用节约额、成本降低率,并将考核结果与职工的薪酬挂钩,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

2.强化成本控制

医院应在识别成本管理风险的基础上,从强化财务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加强成本控制,落实成本控制措施。具体如下:首先,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医院应规范原始凭证的取得和汇总、费用分配表的编制、财务报告的生成等会计基础工作流程,正确划分医疗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准确进行成本会计计量,确保成本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同时,还要对已生成的成本信息进行审计,杜绝出现错漏和舞弊现象。其次,加强成本效益管理。在事前成本控制方面,医院要科学分析外部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对医院内部成本管理带来的影响,并结合医院成本管理的具体情况,制定风险防范策略。在事中成本控制方面,医院要建立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责任制度,规范重大投资决策的程序,尤其对于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论证,彻底消除盲目投资现象。在事后成本控制中,医院还要对成本效益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考核,激发员工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最后,健全成本费用审批制度,强化收支管理,明确审批权限和程序,对金额较大的物资采购采取招标的方式,严格控制款项支出,避免暗箱操作增加医院成本。

3.强化实物资产保全控制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要重视各类实物资产的保全控制,防止资产流失,确保账实相符。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明确实物资产管理职责,限制无关人员接近先进、易变现资产和库存物资。尤其针对货币资金而言,要加大管控力度,妥善保管好各类印章和票据。其次,落实实物清查制度。医院要根据业务特点,对固定资产、设备、药品、医用器具、材料等物资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盘点,根据盘点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账务处理,确保实物实存数与账面数相符。再次,做好资料保管工作,医院要分派专职人员负责资产、财务、会计等资料的保管,防止出现资料丢失、毁损、被盗等情况。最后,加强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监控,对固定资产的成新率和使用状态进行检查,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追溯调整固定资产折旧,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医院要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审批程序,不得随意处置固定资产,以便造成资产流失。

4.强化财务监督

医院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使其独立于财务部门,并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尤其在财务工作方面,要加大监督力度,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首先,内部审计部门要重点对财务关键岗位、关键环节进行不定期审查,并指出财务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相应整改建议。内部审计部门要重视财务信息真实性、合法性审查,保证财务信息质量。其次,医院要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内部控制目标是否实现,并对执行效果进行测试和评价。再次,将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政府职能部门要不定期对医院经营活动进行检查,根据医院风险特征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杜绝医院存在违法乱纪的经济行为。

三、结论

总而言之,医院在经营管理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财务风险,为了有效规避和降低财务风险对医院带来的负面影响,医院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建设,构建起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医院要以财务风险为导向,加强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实物资产保全控制以及财务监督,从医院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入手,落实内部控制措施,从而堵塞财务管理漏洞,规范医院经济运行秩序。

参考文献

[1]陆文莉,杜相品.浅谈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经济师,2012,(10):81-83.

[2]郑大喜.基于财务风险导向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2):56-58.

[3]吴涛.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促进内部控制建设的实践[J].财会月刊,2015,(5):42-44.

[4]季磊.加强全面预算控制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J].会计师,2014,(9):74-76.

[5]董飚,何寿伦,刘青梅,等.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成本控制[J].中国总会计师,2014,(11):63-65.

作者:翁静 单位: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财务风险为导向的医院内部控制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rjkf/97844.html

    相关专题: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条件 中国直销


    上一篇:通信工程项目的网络计划技术探究
    下一篇:公路管理工作的思考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