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软件开发 >

体育教育体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面对目前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时的不断缩减以及体操内容的陈旧落后,高校体操课程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在新的形式下,如何赋予体操新的生命力,如何通过多种途径继承和发扬体操课程健身功能已经成为目前体操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对高校体育专业体操教学中存在的矛盾进行深入剖析,在原有的关于体操改革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体操教学改革新的思路与看法。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矛盾;趋势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2(a)-0028-02

体操课程作为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重视人个性发展的现代化教育目标逐渐将体操课程化为异类。自学校体育产生以来,体操课程一直都是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但其包含的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分支逐渐成为独立的教学研究方向,而留下的器械体操、徒手体操、队列队形等基础内容已经被体育专业学生认为是枯燥无味,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陈旧内容,为此,很多学校已经将原有的学制一年的体操学时压缩为半个学期,甚至有些学校已经不再开设体操课程,这种情境令人担忧。由于对体操课程重要性的理解存在严重的分歧,高校体操教学改革的步伐快慢不一,严重阻碍了高校体操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该文针对体操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提出体操项目改革新的思路与看法,让体操教学重新焕发新的生命。

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种矛盾

1.1体操课程自身特点与学生日益下降的身体素质之间的矛盾

在古希腊体育史上,“体操”一词曾经代表了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发展至今,“体操”包含的内容已经随着其他项目的逐渐壮大而只剩下基本体操、器械体操等内容,这些内容在趣味性上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新奇事物的追求,训练标准高、需要极强意志力等特点使学生对体操项目望而却步。很多学生喜欢体操课,可接触到体操的竞技性内容时,却又变得胆怯,怕受伤心理较为严重,一旦学不会动作就不敢重新尝试,形成恶性循环后,体操课堂上积极性不高,练习次数减少,导致害怕体操课。严格来讲,体操的这些难度动作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认真的练习以及和同伴之间的协作最终完成动作,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坚忍不拔、刻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如今,随着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日益下降,除了个别在高中时期接触过体操的同学外,大部分同学自身身体素质不能在短时间快速提高,不足以快速消化掉课堂上教师所教授的体操教学内容,比如在教授“鱼跃前滚翻”内容时,没有足够的腿部力量、对动作的正确认知、以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根本不可能做出高质量的动作。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学生整体素质日趋下降的今天,还将一直持续下去,解决矛盾的方法只有通过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素质等途径来不断解决。

1.2体操项目内容的独特性与大众对其认知偏差性之间的矛盾

众多体育项目中,体操项目有着其他众多项目没有的项目特点。项目分类众多,如器械体操中,男子项目就分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单杠等众多项目,女子有跳马、高低杠、平衡木等,各个项目特点也不尽相同。但是,大众传媒灌输给观众和听众的仅仅是竞技体操的众多内容,奥运会、全运会竞技体操比赛的冠军很多人耳熟能详,但是却不了解体操技巧比赛的冠军,队列队形比赛的情况。大众认知上的偏差导致了许多人不敢轻易碰触体操这种兼具美观性和危险性的项目。体操项目在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相关领导的扶持,领导对项目特点理解上存在偏差,害怕学生出危险的心理直接就能将体操项目拒之门外。所以,体操项目如果想走出泥潭,这对矛盾的对立必须缓和。

1.3体操课程“实用性内容”与“竞技性内容”之间的矛盾

80年代以来,高校体操课程总学时数基本能够达到96学时以上,基本上都能够对基本体操、竞技体操众多内容进行介绍与学习。随着排舞、啦啦操等新兴项目的不断涌现以及课程的不断压缩,如何在短时间内将体操包含的众多内容教给学生,竞技体操内容与广播操、队列队形、轻器械体操内容安排比例为多少,让许多体操教师为止头疼。竞技体操以发展学生身体柔韧性、协调性,改善肌肉力量,提高心血管机能,发展学生勇敢果断的坚强意志品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彼此保护与帮助,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增强了其融入团体的适应能力。而基本体操中的队列队形、队列口令、广播体操等内容是体育教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功,这也是上好其他项目内容的基础。由此看来,“竞技性”内容与“实用性”内容的有效协调,也是体操教学改革中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4体操教学改革的高要求与目前教学现状之间的矛盾

体操改革的高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是体操课程的引导者,也是体操课堂的调度者。体操教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对教材的分析、备课的充分程度、对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等诸多方面,教师掌控教学的能力越高,取得的教学效果越好。而体操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能够熟练的掌控课堂,还要使每节课都能“出彩”,如器械教学中如何生动形象的讲解动作,如何让学生主动的去接受教授内容,如何能够使学生积极性提高,如何能够在动作教学中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能让其心理品质同样更上一层楼。而目前,教师业务水平低、学生素质差、接受动作慢等问题使体操教学改革不能够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不断积累教学实践来推进体操教学改革的进度。另外,高校体操教学中的场地设施直接决定了其体操教学改革的力度。如进行实用类体操教学内容时,涉及到走、跑、攀登、爬越和背负重物等练习手段,而这些手段对器械要求相对要较高,如爬绳、肋木、攀岩墙、软梯等练习器械,其中有些器械比较昂贵,学校在配置体操相关器械时捉襟见肘,器械的缺乏就导致了部分实用类体操内容无法进行,学生不能够获得与生活相关的实用类技巧。

2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

2.1“创新型体操教学”势在必行

上世纪,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追求创新型的体操课堂是满足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有效手段。如表1所示,创新型体操课堂包括项目教育、健康教育、身体教育和能力培养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创新型课堂必须要落实到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去,改变以往学生学习体操只是为了应付最终的考试。体操练习方法多种多样,如何让这些方法成为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动作过程中去掌握动作的原理和方法,转而去引导其他同学探究式的共同学习,这是创新型课堂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创新能力体现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学会去主动思考,做到观念创新、方法创新、意识创新,这样才能使新型体操课堂呈现出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敢于让学生创新,引导他们主动去展现自我,让他们敢于释放他们的个性特点。

2.2“传统型+趣味性”体操内容的有效补充

当代学生无限的求知欲决定了高校进行素质教育必须要有全面性的教育。在传统体操基础上加入趣味性的内容,让他们在身心愉悦的基础上,主动吸纳传统的基础性内容,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力量练习时增加实用类体操中的一对一搬运、二对一搬运、骑坐肩上、托背托腿法等多种方法,各种方法练习的部位不同,都能够起到力量锻炼的效果。在复习广播操时,可以采用一编用全力做,一遍放松搞笑的形式,采用分组比赛的方法寓教于乐,让学生体会正确动作的同时,看一看别人的错误动作,这样在做广播操时能够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动作要领。

2.3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进行体操教学改革的前提

在开展体操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以往以比赛为目的、以提高身体机能为核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舍弃掉,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及个性需求为核心,以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和追求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从心底爱上体操运动。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教师在体操教学中多多聆听学生的反馈,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翁,教师不但能够看到自己教学中忽略的部分,也能够发现学生在主导课堂时有哪些不足。体操教改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改革的主体,两者只有最大限度的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这样才能起到“1+1>2”的效果。

3结语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深化改革任重而道远,教师能力素养差与学生素质日益下降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另外,体操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加强对体操内容和概念的宣传,消除大众对体操认知上的片面看法,促使民众对体操有全面正确的看法,社会及学校要对体操课程改革多多扶持,才能走出目前体操尴尬的境遇。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继续进行体操教学改革的前提,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教师业务理论能力的学习,在课堂上注入吸引学生眼球的新的体操内容,释放学生个性,引领学生具备终身体操意识,形成健康的锻炼习惯,为将来的中小学体操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闫虹,赵永魁,雍世仁.探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改革思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3):384-385.

[2]杨萍,张学刚.我院体操教学回顾和改革设想[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7(2):55-60.

[3]陈淑珍.中小学体操教学路在何方[J].成才之路,2010(3):96.

[4]马飞,张战毅.普通高校体操教学改革的思路[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21(1):116.

[5]梁建平,候乐荣.体育教学中的非语言符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1):60.

[6]刘文蛟.在试论体育教学与非言语行为[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3):45-47.

[7]王汝田.试论非语言行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2-94.

[8]吴金元.体育教育学中非语言交流的应用[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120-122.

作者:张向乐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体育教育体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rjkf/131933.html

    相关专题:华北煤炭医学院 2014中国直销企业名单


    上一篇:公司绩效管理现状与改进建议
    下一篇: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初探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