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软件开发 >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自信论述

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经受了反复检验,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这是我们理论自觉自信的基础,也是党中央提出增强理论自觉自信的客观根据。首先,这一理论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上。这种科学性主要表现在:(1)它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体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2)它始终植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被实践检验了的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唯一正确理论;(3)它科学地回答了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才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4]其次,它基于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自信的历史传统。我们党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自信的历史传统。无论是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时期、还是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始终对马克思主义有着高度的理论自觉自信。从建党之初认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中华民族的唯一思想灯塔,到抗战时期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建国之初的“第二次结合”,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无不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觉自信。再次,其建立在我们党90多年来巨大的历史贡献上。纵览近现代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之所以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5],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其他政治力量都没有能够挽救中国社会的沉沦,国家与民族历经屈辱和苦难,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探索、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60多年,特别是30多年改革开放的艰苦奋斗,我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大国形象和大国地位日益彰显;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目标将稳步实现。抚今追昔,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民族复兴的丰功伟绩充满自信。最后,它植根于于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历史责任感。当代大学生将是本世纪中叶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预定目标最后一棒的接力手。他们肩负的历史使命促使他们必须认真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历史,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国情,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和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

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

首先,要在当代大学生中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广大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才能在实践中自觉接受其指导。理论也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要切实重视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明确其功能定位,真正发挥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渠道作用。其次,要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广大大学生在了解国情和解疑释困中增强理论自觉自信。理论是灰色的,但实践之树常青。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外在的学习灌输到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自信,必须经受实践检验这一关。针对当代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及一些思想顾虑和困惑,除了从理论上进行阐述和宣讲外,更重要的是组织学生亲身参加鲜活的社会实践,一方面让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知道问题之所以起;另一方面让他们懂得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高于实践但源于实践,帮助他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植根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基础的,关于中国改革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针,从而澄清迷误,廓清认识,坚定信念。当代中国,要实现“中国梦”,唯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再次,要强化高校师资,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虽然,当前影响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意识形态中居于指导地位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可否认,教师仍然是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广大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态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更何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直接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灌输”责任。很难想象,一个不信赖、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能够尽心尽力地传播和宣扬马克思主义。因此,必须强化高校师资,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在教师准入时要加强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考核,不能让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人混迹于教师队伍;其次要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坚持以党的政策路线方针指导教学实践;最后还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规范,杜绝任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要求的言论对学生的影响。最后,要强化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且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课堂“灌输”和学校教育仅仅是培养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自信的一个必要环节,但绝不能仅限于此,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强化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大学生自觉学习国史和党史。只有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作深切理解和整体把握,才会对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和选择改革开放有深刻的自觉;只有对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有深切理解和深刻把握,才会对今天的局面倍加珍惜;只有对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深切的理解和整体把握,才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自信自觉;只有对马克思主义抱有坚定信念,才会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

作者:张正光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自信论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rjkf/117288.html

    相关专题:网络新闻的优势 不知不觉


    上一篇:中西文化差异的应对策略(共2篇)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