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软件开发 >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施导师制论述

1引言(Introduction)

当今社会,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已渗透到了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应用相关岗位的类型也在发生变化,呈现出多、杂、新的特点。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企业的迅速扩张,用人缺口激增,互联网企业与传统计算机企业陷入一场以薪酬为砝码的抢人大战;另一方面,几年的大学扩招及计算机类专业的红火,源源不断的本科、高职毕业生走向用人市场。但是,在表面的这种供需两旺的背后,却是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毕业生找不到理想工作的现实窘态。这种矛盾凸现出计算机类人才培养与行业实际需求脱节的局限性。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育部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而各类院校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方法,推动专业和教学改革,以期培养出能适应就业竞争的毕业生[1]。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在教育环境、教育理念的变化和发展中在内涵和形式上都有着重大的变更[2]。国内的高等教育者一直在关注和实践着导师制,尽管有着不同的解读和实践方式,但其核心,都是通过高水平高责任心的导师对学生的个别教学和指导,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3]。本文针对上述计算机类职业教育的现状,根据自身对导师制的理解,提出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岗位需求,以导师制方式实现定制培养的方案。

2导师制培养的现实基础(Therealisticfoundationoftutorialsystem)

2.1专业与岗位现状

一直以来,高职的专业设置都有岗位针对性。信息类专业随着行业岗位的变动不断分化,从最初的一个计算机专业逐渐分出软件专业、网络专业、电商专业等,现在还在根据新岗位的出现不断涌出新的专业。但这种方式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专业对口问题,反而学生学完专业就直接改行的情况不减反增。究其原因,一方面,在目前扩招与热门两大条件影响下,每所院系相关专业一招就是两三个甚至更多个班,每一届按同一模式培养毕业的学生人数可想而知;另一方面,计算机类岗位多而杂,有些岗位,如开发类,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个人素质;而硬件维护及网络组装类、售前售后类、销售类、客服类、设计类等又都各有完全不同的要求。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大多没有很清晰的个人规划,对自身素质的了解比较模糊,对专业也没有太深的了解,在入学后按专业的划分统一学习各门专业课,毕业时按同一个方向实习和就业。不可避免的是,有部分学生并不适应所在专业,对多门专业课即使很努力也无法入门,虽然勉强通过了课程的测试,但在实习时无法找到合适的岗位,毕业后就直接从事了与专业或者与信息类无关的工作。而按现在信息类岗位的面来说,这部分同学如果早一些规划,发现自身的长处,了解各类岗位的需求,从而朝相关的方向努力,还是完全可以在专业相关领域找到工作的。

2.2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方式的局限性

学生在校期间对专业和课程的迷惘理应由老师来解答。但目前高职院校中教师与学生的如下配比关系却不能满足学生个别指导的需要。一个或多个班由一个班主任管理,其中包括50至100甚至更多的学生。班主任老师通常由工作繁杂的任课教师兼任,只能在备课、上课、科研之余处理班里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而一个年级多个班配备的一个辅导员老师,也是身兼多职,大多精力要放在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身上;至于任课教师,如果没有担任班主任,一般也把注意力关注在如何准备好、上好自己的课程和完成科研、教改任务上,与学生交流很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的困惑是很少有机会得到老师的指导和解答的,往往到后来就放弃了寻求答案,完成课业之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在各种娱乐和其他活动中消耗掉了,失去了为自己的前途打下基础的机会。

3导师制培养的实施构想(Theimplementationoftutorialsystem)

3.1专业课教师到职教导师的转变

要增强毕业生与技术岗位的契合度,需要由专业技术过硬的导师发挥关键性作用。学生的能力水平取决于教师的能力水平。作为职业教育一线工作者的专任教师,不光要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更应具备高水平的职业能力。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师能力提升的关注点主要放在课程的设计能力和教学的实施能力上,对职业能力提升的关注度不够,虽然也有一些相关的政策措施,但收效一般。教师如果只能照本宣科,即使将教材参透,采用好的教学手段教给了学生,对于学生的岗位应用能力的提高却不会有多大的帮助。因此,职教教师首先应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达到能在企业某个岗位方向上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的水平;其次应与一个或多个企业合作,能将企业的真实项目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设计资源,并与企业建立长期的能推荐学生实习就业的合作关系;最后,结合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自身的岗位方向,设计一套培养方案,包括对学生的职业方向教育、各学期的岗位方向课外拓展项目设计、顶岗方案设计和毕业设计项目规划方案。

3.2学生到准技术人员的转变

高职学生除实习外的在校时间很短。要在这期间完成从业准备,就需要将课内、课外的时间都利用起来。从新生入学开始,教师就应为他们开展就业方向指导,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项是职业能力测评。高职生源的个人素质有不同的偏向,有些逻辑思维能力强、有些动手能力强、有些事务处理能力强、也有些有营销方面的能力。而这些不同的偏向一方面会影响学生对于不同专业课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也对应了学生适合从事的岗位类型。职业能力测评的结果可以作为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时的参考,也可以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偏向。另一项是专业岗位宣讲,请企业人员或从事各类型岗位的毕业生给新生作岗位介绍,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将来的岗位定位和工作内容,再结合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定下一个努力的方向。在给学生建立起一个大致的就业目标之后,下一步要考虑的就是课程教学的开展。有一些学生是在专业课学不会的打击中放弃本专业相关岗位就业的。这就使得课程体系中各专业课教学目标的设定成为一个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计算机类的各种岗位往往有团队合作关系,相关从业人员需要在自己的方向上深入,同时对合作岗位的技能有一定的了解。映射到课程上也是一样,如果每门专业课都要求所有学生精通,势必会导致部分学生知难而退,甚至认为自己不适合计算机专业。实际上,计算机类面向高职的很多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受专业课学习的挫折而放弃这个方面的就业意向是很可惜的。因此,根据各岗位的需求,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与导师拓展项目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培养成为准技术人员。首先,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开设诸如常用软件高级应用、图形图像处理、组装维护等技术基础课程,让学生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也通过这些课程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个人能力偏向。另外,学生普遍反映较难的程序设计入门课程将重点放在程序设计基本概念的了解和编程思想的培养,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同时选拔出有开发潜力、适合从事编程类岗位的学生。在这一学期结束时,就可从能力、兴趣出发进行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最终形成导师一对多指导学生的关系。导师建立针对某一岗位的学生学业指导方案;学生在有专业上的困惑时可以更有目标性地寻求指导。在完成导师-学生的匹配后,导师按自己的指导方向,根据本专业各学期开设的课程,有针对性地设计本学期岗位方向的课外学习内容和拓展项目,布置给学生,并跟踪学生的完成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各门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主要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通识作为要求。学生在课内可以对岗位相关的其他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课外,则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更新自己对于目标岗位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自主完成导师布置的课外拓展项目应用掌握的技能;此外,不同方向的导师之间可以合作设计一个较复杂,涉及多个岗位的拓展项目,由学生自行组合成为项目组,合作完成课外项目,以锻炼团队合作能力。每个学期的课外拓展项目完成后,学生可以得到一定的学分,从而更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过三个学期的课外训练,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项目经验。到顶岗阶段,导师可以针对性地推荐指导的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并与企业指导老师合作,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适应岗位工作。另外,针对目前高职毕业论文的种种弊端,导师还可以从学生实习内容出发,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工作和心得,编写文档,撰写毕业论文,使得毕业作品和毕业论文更有实际意义。

4结论(Conclusion)

从近年教育部的几次发文可以看出教育决策者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计算机行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如何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是摆在每一位高等职业教育者面前的课题。各种新的教育改革思路涌现,导师制培养是其中的一种探索。而这种方式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认可和配合,其中,如何卸下目前背负在高职教师身上的重担,让他们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在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方式的革新,是顺利实施导师制的关键。

作者:吴俊峰 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施导师制论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rjkf/117090.html

    相关专题:臭氧 沃伦·巴菲特


    上一篇: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