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中西文化差异之雕塑艺术比较

一、作品的创作理念

中西宇宙观态度有着根本的不同,前者以自然为中心,后者以人为中心。中国人以理解来认识事物和交流感情,对于造型抽象之物也常常以熟悉之物来理解,形成东方式的联想审美。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儒、道、释彼此沟通。在象征意义上,依赖着一种共同的自然主义信念,即对于自然山水的爱好。中西方都曾有过宗教雕塑艺术,以巨大的体量、整体的气势显示宗教的崇高感。但在中国却体现雕塑本身的宏大,而西方却是有许多雕塑依附其上的建筑的宏大,雕塑从属于建筑。中国的佛教造像动辄10米、20米甚至于几十米以上,巨大的摩崖石刻更是宏伟,这些佛像从体量上足以使中国人的“天人合一”观念,通过佛为中介成为可视可触的现实情境。②

二、作品技巧、形式

这一环节是二者比较的重要部分。首先,西方古典雕塑重写实,我国传统雕塑却更重写意。若以虚实做比方,西方重“实”,注重形象再现;中国则重“虚”,注重气韵表现。其次,在具体的造型上,雕塑手法却恰恰相反。与西方雕塑相比,中国雕塑有着明确的形体感觉,明确而完整。例如:雕塑形体的起点与终点交代清楚,并且常常闭合起来。在中国的传统雕塑中,没有虚化的造型,所见之物都形体明确、实实在在。因此,我们看到的传统雕塑往往都有着明确、醒目、夸张、简洁、工整的效果,并带有装饰性。中国雕塑的处理方法与中国的工笔人物画有着某些联系。③最后,中国雕塑极其强调意识的作用,在主观的意识指导下,通过对材料的的改造和利用,本着源于现实更高于现实的理想再现原则,凝结成既具客观之像又具主观之意的雕塑作品。中国古代雕塑的创作技巧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以意成像,应物造型。汉代雕塑精品——霍去病墓前石刻就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循石而刻,圆雕、浮雕、线刻结合。《石虎》《石蛙》《人与熊》等都有着鬼斧神工的天然味道,人工的痕迹与自然结合得如此完美,足见我国古代雕塑技巧的纯熟与思想的博大精深。宋代的大足石刻从选址营造就极其顺应自然,整个雕塑群在山体的裂罅之处浑然天成,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得淋漓尽致。2.以线成形。中国古代雕塑一个明显的共同之处是充分使用了线条,作品都会给人以强烈的的“线”的效果。优秀的线条会引导观众去欣赏作品,从表面到心灵的深处。线条流畅、通顺、圆滑的特性正反映了中国人的哲学观念——追求和谐、通达、含蓄、中庸的境界。为保持形体的流畅感,中国雕塑的表面处理显得十分讲究。其中之一就是光洁,光洁的表面可以使光线自由流畅地穿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中国的雕塑中,我们可以从作品的一点开始观看,线条会引导你游入整件作品,并且不会产生间断感。而西方雕塑不同,由于重视模仿,作品形体有时会出现零散、割裂、无序的现象。人们在欣赏作品时就会产生间断感,这种间断感较中国作品的单一、流畅而言也更多表现出强烈的热情和跃动。④3.着彩辅型。色彩在雕塑中普遍使用是中国雕塑的又一大特性。西方早期雕刻也有着彩,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和绘画脱离开来。而这一手法在中国古代雕塑制作中从未间断过,丰富的色彩补充和完善了雕塑的主题内涵,杰出的作品如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中塑绘一体的佛教艺术,使雕塑发展成五彩缤纷的世界。中国雕塑的色彩形成大致分两类。一类,色彩绘制(或烧制)而成。另一类,不同质地、色相的材料搭配、组合而成,如青铜器中的“金银错”“镶宝石”等。色彩在各种材质的雕塑上有机合理地运用,丰富了雕塑的传达语言与表现手法,从而促使中国雕塑以意成像的特性在体现上更为多样化。⑤

三、作品的背景、功用

中西雕塑作品在艺术发展初期都是为了图腾或生殖崇拜而产生、发展。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西方雕塑逐渐去功能化,环境雕塑、肖像雕塑成为主体。而中国古代雕塑从图腾、崇拜又发展成为宗教、礼数宣传的服务器,成为帝王麻痹和恐吓人民的邪恶之物,成为帝王个人享乐的终极品。因此,中国的宗教雕塑、陵墓雕刻比较发达。

四、作品的材质和雕塑家的社会角色

西方的城市,如罗马、雅典遍地都是雕塑,而在中国一些古老的城市,都难寻觅到历史遗留下来公共雕塑的踪迹。这种反差与中西方在建筑材质上的好尚有一定关系,也体现出一定的民族审美情趣。木质熟软、细腻,给人以温柔、暖和的审美感受,符合中国人追求温情、和睦自然的心理。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帝国,是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半岛国家,石材丰富,易于建造雕塑,并便于保存流传。⑥中国雕塑在古代艺术史中没有占据其应有的篇章,艺术史论著作中没有更多的雕塑艺术介绍。中国古代雕塑家倍受冷遇,不像画家一样被尊称为“画师”或授以官爵,而是一律以下等工匠对待。因此,留名千古的雕塑家也是寥寥无几。雕塑作品中更是几乎没有作品署名,即使是一些精品,也都只能概之以劳动人民的杰作。而西方从古希腊时期就有若干有名有姓的雕塑家,如菲狄亚斯,再如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米开朗基罗、多纳太罗、贝尼尼等数不胜数的艺术家都流芳千古。中西方古代雕塑还有很多的不同点,如运动与力量的表现处理等。由于雕塑主体动态不求过多的变化,因此,中国雕塑较西方显得庄重与稳定,这一点,在中国作品《马踏匈奴》与西方作品《舞蹈》《拉奥孔》的对比中表现得十分突出。中西雕塑之别,当然是由不同的艺术精神造成的,但艺术精神并非无源之水,其更深渊源应深入地追溯到民族文化心理之中。我们应在现实学习中深入挖掘研究,并进行多方面比较,以便能更好地探究、弘扬我国古代雕塑的伟大精神,使其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

作者:郝建斌 单位:燕山大学


    更多计算机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中西文化差异之雕塑艺术比较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jsjlw/83316.html

    相关专题:民办高校 医学核心期刊发表


    上一篇: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改革论文
    下一篇:煤炭企业预算管理措施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