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差异指数
计算TOPSIS法综合评价C值和六项儿童保健指标的全国范围地区ID。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TOPSIS法儿童保健综合质量ID较大(ID=0.35)。六项儿童保健质量指标中,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比重ID高达0.59,表明该指标不同地区间分布极不均衡;出生体重<2500g婴儿比重、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三项指标的ID均为0.30;ID最小的为围产儿死亡率(ID=0.25),说明该指标在地区间的分布相对均衡。
2讨论
在评价儿童保健质量时,有多种可以反映儿童保健工作不同内容的评价指标,本研究选取了常见的六项指标:体重<2500g婴儿比重、围产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比重、新生儿访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研究发现,同一省(市)的不同指标高低不一致,同一指标在不同省(市)间也有所不同,即存在指标异质性和地区差异性。这就需要使用一种综合指标消除单个指标之间的异质性,来反映各省(市)的总体儿童保健质量,并了解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2.1我国儿童保健质量
分指标来看,六项儿童保健指标地区分布情况差异较大,用单个指标来评价某个地区的儿童保健质量比较繁琐,而且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当地真实状况。采用本研究使用TOP-SIS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同趋势和归一化处理,消除了量纲不同和离散程度不同带来的影响,不仅仅考虑单个指标是否达标,而且综合考虑和利用了各项原始指标,计算简便,评价结果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简介详见
2.2儿童保健状况地区差异
定量计算全国范围内各指标的ID,与其他研究中全国儿童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地区差异情况相比[9],我国儿童保健总体质量地区间差异较大,其中围产儿死亡率和新生儿访视率地区差异相对较小。我国于2000年签署了《联合国千年发展宣言》,承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促进住院分娩、加强干预措施等,这可能是造成我国围产儿死亡率和新生儿访视率地区间差异较小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比重ID最大,地区间差异明显,西北地区较高,大致呈现由西向东逐渐减小的趋势,卫生部2006年调查也显示,西部地区儿童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约为东部地区的2~3倍[10]。新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将改善儿童营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明确了儿童营养改善的策略措施,可以从多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的有效模式,促进不同地区间的儿童营养均衡发展[11]。体重<2500g婴儿比重、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三项指标的ID<5岁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比重,大于围产儿死亡率和新生儿访视率,说明这三项指标在地区间的差异仍然存在。三项指标中,体重<2500g婴儿比重与生理、经济和管理多种因素有关,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两项指标则主要与政策和管理因素有关,这就提示可以主要从政策方面来入手,缓解地区间的不平衡。近年来,我国的儿童保健情况逐渐改善[4],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地区间发展均衡性方面评价,仍然有诸多不足,其中需要特别引起重视的是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比重在东西部之间的显著差异。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卫生政策及投入支持,努力缩小地区间的差异。
作者:宋培歌 朱亚杰 刘雪蓓 安琳 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女与儿童青少年卫论文发表期刊生学系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