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城市带状滨水公园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经济水平的持续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使得人们对城市环境的需求意识日益增强。城市带状滨水公园的植物空间设计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适宜的空间环境,而且对改善城市户外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研、归纳总结等方法,结合多学科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阐述城市带状滨水公园与植物空间的相关概念,并且从植物空间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城市带状滨水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的发展进程、及现代植物空间设计的趋向三个方面分析城市带状滨公园的植物空间设计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尽管有很多研究植物空间设计的著作,但基于现状调查而进行城市带状滨水公园的植物空间设计的建设较少,无法对现代城市带状滨水公园中园林植物空间设计进行有效指导,需将理论和实际进行有效结合。

关键字:城市带状滨水公园;植物空间;空间设计

1.相关概念界定

1.1植物空间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各种适应园林功能要求的空间环境,称为园林植物空间(彭一刚)[1]。植物空间的打造是以自然植物为主体,通过艺术构图的布局手法,为了创造一种特殊的环境氛围,使得人们能够在这种植物环境下游乐和观赏。1.2城市带状滨水公园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带状滨水公园是其组成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城市带状公园的类型。城市带状滨水公园在本文中定义为:沿着城市的海滨、内河、湖滨等水系的两侧或在城市某一水系一侧建设有特殊狭长形态的公园绿地[2]。1.3城市带状滨水公园植物空间植物是城市带状滨水公园景观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对城市带状滨水公园的植物空间环境需求发生了改变。在城市带状滨水公园中,合理运用植物的比例、质感、色彩、尺度及时间变化等特性,选取各类植物进行组合搭配形成不同的植物空间,为创造一种适宜人生活的环境。

2.国内外研究进展

2.1植物空间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2.1.1植物种植的历史溯源《旧约圣经•创世纪》一书中的伊甸园,是宗教理想对于植物的种植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范例。早在所罗门时代,就已经有很多芳香植物被栽植在庭院里。在《传道书》一书中就记载了所罗门兴建葡萄园、开辟园圃、种植果树、开采水池以浇灌生长中的果木的事迹。古希腊时期树木是人们的崇拜对象,树木在人们心里有着神圣的情怀。在提奥弗拉斯特所著的《植物的研究》一书中,一共记录了480种不同的植物。先秦时期《诗经》中提到的花草多达132种,战国时期屈原的诗歌中也描述了许多植物,南北朝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按己知植物的形态分为菜、果、草、木、米食5类。2.1.2植物空间设计理论南希A•莱斯辛斯基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提出把植物作为主要的设计元素来运用以此来丰富外部空间的设计,她还指出了种植设计构成的基本要素:线条、外形、群植、质感、色彩[3]。威廉•罗宾逊在其《树木与花园》一书中,着重提出在植物空间设计中植物的色彩是必不可忽视的,特别是植物的季相更替。在《野生花园》中强调在营造自然野趣的植物空间时,应选取符合本土环境的花卉和植物,同时运用自然群落式进行植物配置[4]。在《西方现代景观植栽设计》中,细致的讲解了植物空间,并将其分成墙体、顶棚和地面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也提出空间设计中种植设计应作为重要元素考虑[5]。苏雪痕编著的《植物造景》中提到应用各类植物来进行植物景观的设计,应满足植物与环境协调与适宜,并且通过艺术构图的原理,呈现植物本身的形式美及其营造的意境美[6]。王晓俊提出利用植物材料组织可形成不同的空间,如围合的空间,增加向心和焦点的作用;由顶和地两个空间层类构成的空透空间;带状过渡空间。樊俊喜、李冬梅、赵爱华、胡海燕在《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中阐述,运用植物自身的特征和合理的配置营造空间的分隔、对比、穿插流通和深度表现,进行园林空间景观的布局分析[7]。2.2城市带状滨水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的发展进程王建国、吕志鹏(2001)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城市滨水区的概念与开发,在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问题的缘起、内在动因和新的发展机遇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以较大的篇幅叙述了近年来滨水区建设的实践和发展趋势[8]。张钰雯、宣伟阳通过对活动特征、公园边界状态、交通方式、公共设施和公园文化特色等方面,研究其对城市带状滨水公园空间效用的影响。刘莹在《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分析》中探讨了在设计理念和历史经验的指导下归纳与形成的滨水区设计原则和空间要素。在《植物在滨水景观中的空间营造方法探讨》一书中李慧、闭瑞金、陈凯、吴玉华将城市滨水区划分为三个部分,即绿带区、河岸区和河面区。分别阐述滨水区的三个区域里植物营造空间的类型和方法[9]。2.3现代植物空间设计的趋向现代植物空间设计引入了植物学、园艺学、生态学等多学科,意味着风景园林的快速发展,也促使植物空间设计方法改变。生态园林是指所有植物景观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学的原理,通过多结构、多功能、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和模仿自然的生境而创造的植物空间。生态系统观念指导下的植物空间设计,应注重乡土植物的大量使用,有利于反映当地真实的季相景观,同时要关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类型的多样两个层面。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书中指出,从宏观层面指出了生态设计的这一新的思路,使植物景观设计从植物自身利用到设计形式都发生一定变化。其中成功的案例是上海后滩公园和马德里滨水带状公园。赵鑫、吕文博在《环境行为学在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初探》一书中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理论出发,研究了人的行为与植物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10]。孔强、李小兰在《城市滨水区带状绿地近自然植物群落营建探析》介绍了景观游憩型滨水绿地和生态修复型滨水绿地的特征和自然植物群落配置模式。杨峰在《园林植物空间层类分析》中将植物按形态空间进行分类,对不同的植物空间进行分析,同时也对不同层类之间组合形成的种植搭配规律进行描述。李雄在《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论文中从空间形态的三种类型、三种限定要素和多种构成方式等方面论述园林绿地植物空间的特征。叙述了植物空间的感知与意向过程,和植物空间之间的组合构成的六种结构方式。李伟强在《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研究》中对于同一园林植物空间,观赏视距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在植物空间设计时,合理设置不同空间,使游人在行走中看到变化的景观空间,以这一原则创造出多重景观的植物空间[11]。朱建宁提出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不仅要摆脱只重视植物品种多层次的摆放,而且要走出表现植物个体美这一观念的局限。提倡把植物设计的重点放在其形成的空间上,同时在设计植物群落和整体景观效果的时应体现一定的地域特色。

结语:

通过上述研究,城市带状滨水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国内城市带状滨水公园实际建设起步晚,借鉴在国外城市带状滨水公园建设的成果居多,推进适宜我国社会现状的城市带状滨水公园的建设实践意义重大。二、尽管国内外已有诸多植物空间设计方面的的理论著作,但是对于如何总结现代植物空间设计方法并将之运用到城市带状滨水公园实践中尚未进行深入研究。三、目前基于现状调查而进行的建设较少,对于城市带状滨水公园的植物空间设计建设仅仅停留在理论指导和模仿借鉴方面,未深入结合区域实践进行设计,特别是结合城市带状滨水公园、人的感受和现代植物空间设计来探讨。这些问题的存在也给目前城市带状滨水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带状滨水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的研究趋近完善,同时也将给我国城市带状滨水公园植物空间设计提供符合区域特征的科学理论指导和建设实施指南。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张俊玲,史美佳.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特征与功能分析[J].山西建筑,2012,32:229-230.

[3]南希A.莱斯辛斯基.卓丽环译.植物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2004.

[4]张蕾.十九世纪末自然式花园设计的代表作:威廉•罗宾逊的《野生花园》[J].中国园林,2013,10:100-104.

[5]陈英瑾,赵仲贵.西方现代景观植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7]赵爱华,李冬梅,胡海燕,樊俊喜.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3):136一138

[8]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J].城市规划,2001,07:41-46.

[9]陈凯,吴玉华,李慧,闭瑞金.植物在滨水景观中的空间营造方法探讨[J].广西热带农业,2010,04:58-61.

[10]赵鑫,吕文博.环境行为学在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初探[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309-312.

[11]李伟强.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研究[D].浙江大学,2007.

作者:彭祺 甘德欣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更多计算机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城市带状滨水公园空间设计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jsjlw/102396.html

    相关专题:网站文章采集器 实验室管式反应器


    上一篇:电力线路设计路径选择与定位
    下一篇:健康教育指导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