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子论文 >

生态理论的发展(共2篇)

第一篇

一、产业生态系统理论

1.循环性和高效性

传统的产业系统采用“高能耗”、“单向式”的运行模式,在产业生态系统中不管是物质的、能量的流动,还是价值的流动,都不是单向的,而是处于一种循环状态,乃至最后被排出的废弃物还存在一定的利用价值,可以进入下一个循环。产业生态系统的循环不管从物质和能量的构成还是从流动的方向来看,都不是单一性的和简单的直线型的一维循环,而是拥有多种物料和能量参与的多角度的多维模式循环。这种循环方式复杂而高效,保持了对物质和能量的高利用效率。这样,在循环中物质、能量被多层次、多级别的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信息共享所需,可使整个系统呈现高效运转的态势。

2.层次性和整体性

对于产业生态系统来说,实现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层级利用及循环流动,需在系统内建立多层次、立体型的物质和能量利用与转换网络。从物质循环角度来看,产业生态系统理论包括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三个层面,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物质循环、企业之间的物质循环和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根据三个层面的基本理论,我们把现代产业生态系统企业划分为生态企业、生态产业园区和产业生态系统三个基本类型。把这三个层次的企业进行整合,从而保证物质和能量在不同层面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循环利用,在结构和功能上逐步整合,从较低层次的局部性、不完全的循环发展到较高层次的全部、完全的循环。同时,在经济效益上更应注重整合,即将企业利益、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整体的发展思路进行整合规划。为此,需要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以及人类生活质量提高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去考虑,在谋求整体协调发展的新秩序下寻求经济发展道路。

3.本土性和区域性

生态产业系统是依托于区域而建立的,其本身有显著的区域特征。产业生态系统在区域上必须与周围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相协调,并要学会与周围的产业组织有效协作。不仅如此,它还是建立在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通过对该地域空间内存在的各种工业企业之间,以及工业企业、居民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源的输入与输出进行优化,从而使区域内部的物质与能量得到综合平衡,从而使区域形成物质、能源高效利用,废物排放达到最小化的可持续的地域综合体。这种特定空间范围内的本地化的耦合关系,是实现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平衡协调的基础。综上所述,从产业生态系统的视角看,产业集群的建立不仅要注重经济绩效,更要注意生态效益的质量,这就要求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布局在实现产业企业集中的基础上,形成产业网络、产业共生、产业生态系统。在相关企业之间建立起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生态产业链,彼此通过废弃物交换达到资源循环利用和物质使用的减量化、污染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推动区域内部各单位之间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才流、技术流和创新流等方面的全面交流合作,对供应链的内部和外部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改进,使资源配置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样,在增加企业效益的同时,推动整个产业供应链的上下游发展。基于生态产业理念的产业集群的布局和优化其实就是一个产业生态系统从无到有、从形成到逐步共生衍化的过程。

二、河北省沿海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河北省沿海产业集群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各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产业布局的大格局已经拉开,正在掀起新一轮开放开发的高潮。近些年,河北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各地政府非常注重沿海产业园区的建设,这些产业园区产业结构明显,受腹地优势产业影响较大。“十一五”期间,国家和各地政府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为产业集群的结构优化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河北省沿海整体产业结构逐步从“二产独大”的特征向“二、三产共同发展”方向转变,但总体来说,目前沿海产业集群整体结构仍不科学,处于失衡状态。首先,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中一、二产比重过高,产额结构不均衡。河北省沿海港口产业集群起步于内地临近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工业优势,如煤铁资源及钢铁工业,曹妃甸工业区在首钢搬迁后,建立了由首钢和唐钢联合组成的国内最先进的精品钢材基地,设计年产钢970万吨,规模目前列国内第一。其次,已列入规划的还有航运业、煤炭业、石油行业、港口物流业等大型项目,这些项目无一例外都是河北省乃至国家重化工业发展的重点行业,自然资源和工业优势地位明显。而除此以外以印染纺织、仓储物流、电气电子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发展也比较缓慢。再者,由于沿海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正处在创业初期,所采取的经营方式以粗放式为主,而个别地方政府为追求短期效益,生态保护意识薄弱,造成了较高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近几年来,河北省GDP产值稳步提升,但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各种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特别是钢铁、重化工产业对渤海地区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一直受各界的关注。如入海河流污染和海上溢油污染等。

三、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理论的沿海产业集群发展布局策略

随着“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的快速发展,以生态产业理论为指导对沿海地区产业集群进行产业链结构调整及产业格局的规划与重组显得越来越重要,沿海各区域内的空间结构也因此发生着一系列重大变化。有效协调河北省沿海地区沿海产业集群的发展关系,以产业生态理论为指导,实现地区间产业的和谐布局,已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加快建设沿海生态工业园区,在产业共生基础上大力发展相关产业,使产业结构多元化,利用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开发沿海生态工业园区,同时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进程,对产业链积极进行升级和改造,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培养、引进高级技术人才,集中力量整治环境污染,打造高新技术支持下的沿海经济隆起带。

1.发展沿海产业集群要依托腹地采取多元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优先发展地区优势产业

河北省沿海地区秦、唐、沧三市的资源特征不同,其临港产业特征也大相迥异。唐山工业基础雄厚,产业方面侧重于铁矿、煤炭、石油,适宜发展以钢铁业、锻造加工业为核心的现代化钢铁冶炼及装备制造业;秦皇岛拥有长城、滨海、生态等良好的旅游资源,其在诸如汽车配件等高端制造业方面有一定的竞争实力;沧州石油化工产业较为突出,化肥产业在国内也拥有较大的影响力。发展沿海产业集群要以发展临港产业为契机,以腹地资源为依托,将科技、循环经济理念贯彻到实际的产业建设当中,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河北省港口经济腹地主要包括北京、天津、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广大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8.35%。该地区自然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农业生产能力强,外向型经济特征十分显著。进行产业集群的布局要从全局出发,针对具体城市、产业采取合适的策略,避免地区间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问题,进而达到资源效用最大化。

2.发展沿海产业集群要因地制宜,积极承接京津

地区的产业转移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视角下承接京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必须把承接产业转移和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承接的结果必须使区域产业的组织形式得到优化和升级,从更广阔的范围实现区域经济的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对接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承接产业转移要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生态产业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的本质就是将不同的产业链接成一个闭环系统,使资源、能源在区域内循环流动。因此,所承接的产业必须以能够形成区域生态产业链闭环系统为要求。当所承接的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价值或基本与区域产业链的节点相吻合,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引入新技术对环京津地区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使其形成生态产业链闭环系统;或者使承接的产业转移直接作为一个核心节点,解决环京津地区原有产业由于技术欠缺等原因,而不能链接成生态产业链闭合系统的问题。这两种方式都能对换京津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转变原有的传统线性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由主要靠资源投入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向为依靠科技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承接产业转移要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网络的建立、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原动力相结合。区域生态产业集群的基础是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它们形成了主导区域生态产业集群的关键节点,进行产业承接转移时必须能够和这些关键节点完整对接,随着承接的产业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中,使整个产业链条上节点以及彼此的联系在不断增加,进而逐渐形成以多条生态产业链纵横交织的区域生态产业链网络系统,即现代生态产业体系,从而为环京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3)承接产业转移要考虑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布局的进一步优化。进行生态产业集群体系的规划必须以该区域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为前提,结合区域内产业发展定位,进行生态产业链的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要综合考虑区域内的资源状况,掌握该区域的资源环境承接能力、现有产业的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并结合区域内外状况统筹谋划,最终形成资源、经济、人口与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具有内在的相通性。为此,可将重点开发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选择承接符合该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相关产业,既优化了布局,又提升了生态产业链体系的规模和质量,对于那些禁止开发的区域,必须注意加大生态保护的力度,不能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4)承接产业转移要加强区域间的分工协作,使各区域产业结构得到协调发展。区域生态产业集群的建立要以自身的资源环境特点和产业基础为依据,首先形成区域内的主导生态产业链,根据自身状况在承接产业的时候,有针对性地进行转移,使各区域内的生态产业链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等交换与联系,融合成更大范围内的生态产业链网络体系,通过彼此间的分工与协作,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沿海产业集群要重视创新体系的建设,提高科技转化能力,加速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

自主创新是实现产业集群升级的根本动力。目前,河北省沿海产业集群化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总体上看产业发展还处于低端状态,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以低成本为主,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较弱。以现有传统产业为基础进行科学规划,实施生态化改造,延伸价值链两端长度,提升产业价值链条,是构建生态产业集群的科学发展路径。(1)在进行产业升级、转型中应注重改善和提升经济的生态质量,融合生态化。现代科学技术为生态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高科技材料和工艺,这些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大量涌现为产业集群内污染减少、变废为宝、整合优化、提高效能提供了可能。关键是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在现有的基础上日益创新,不断研发。自主创新是使集群内外部物质与能量循环得到高效利用的技术和途径,在研发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生态产业集群所必须的特定技术和关键技术,如信息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水重复利用技术、回收与再循环技术、重复利用与替代技术等。(2)以绿色产业为主导,科学调整沿海产业的生态经济结构,保证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合理规划和调整沿海产业集群生态经济结构,必须从源头上保证集群发展过程的低(无)污、低(无)废、低耗,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注重绿色技术的创新和生态结构重组,严格要求引进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环保技术,对原有系统内的生产、消费、废物处理的过程进行产业生态循环改造。(3)加快推进沿海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必须重视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在各方面的投入与培养。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是复杂多样的,有时甚至是企业不情愿的,因此,必要时可由政府主导,力求在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上取得突破。可以采用多种政策导向加强在产业内科技对生态产业集群的智力支持作用。如要求在产业集群内部设立专门针对其生产流程的研发机构;多方开展科研院校合作研究有关集群污染集中的问题,着力研发减轻其危害的技术等。同时,大力发挥市场中介组织和各种社会服务体系的作用,使集群上下游企业与国内外市场加强联系,通过各种中介及社会组织及时获知业态的最新信息,从而使集群内生态技术与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更加高效。还应注意的是,在加大创新能力投入的同时,政府还必须在相关知识产权体系中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进行生态技术创新的利益,积极鼓励社会各界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成果的转化,采取奖励措施使研发成本的回收周期缩短,提高其盈利水平,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稳定与提高。

4.发展沿海产业集群要加强科学规划,充分利用资源,打造基于生态理念的第四代产业园

沿海产业集群大多建立在沿海高新技术园区,这里寸土寸金,如果只发展工业项目,势必造成地区经济的不和谐发展。因此,打造沿海产业集群园区要突破传统的“造园”思想,而要秉承一种“造城”理念,遵循产业、城市一体化,工业、商业同步发展的思路,按照生态城市的功能、理念进行科学规划,合理打造。园区发展应具备生产、商业、商务、生活、休闲、娱乐、居住等产业综合功能,使产业园区既是GDP的产业区,更是适宜居住的绿色城市家园,把第四代产业园区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

作者:王梁雨生 李超 单位:唐山学院 经济管理系 河北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

第二篇

一、教育生态理论存在的意义

教育生态理论的存在有着他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第一,用教育生态学指导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加强受教育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第二,从教育生态平衡和教育生态系统的角度,来改变教育的系统功能和生态结构,可以很好地调控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的生态平衡;第三,将生态知识添加到教育中去,把生态意识渗入到教育的每个过程,让课堂教学与社会教学紧密的联系到一起;第四,生态教育理论以整体和系统的观点对教育生态环境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具体分析和研究,通过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解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五,教育生态理论注重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规律,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教育运行的机制和教育发展的本质,更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的多重效益。

二、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教育”,并于同年12月得到联合国大会的批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发展。可持续教育则是指促进和改善基础教育,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重新定位各个层次上的现有教育,培养公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公民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个子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减小区域差距,减轻贫困,促进平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本质

(一)发展水平的传承性

职业教育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历程中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又存在发展的局限性。中国曾经是地大物博的经济强国,也曾内忧外患被侵略者的铁骑践踏过,这就决定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几经波折,存在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全面、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水平低、与社会经济的切合度低等问题。改变职业教育中的弊端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起点,继承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文化,扬弃糟粕。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在传承的基础上确立发展的目标和方针。

(二)发展条件的限制性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受社会条件、历史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状况、观念认识等多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的职业教育在自身改革的同时,也借鉴和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经验技术和管理经验,但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国外的职业教育体系不能适应中国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发展过程的规律性

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要求,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进。制定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针和策略时,要考虑到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有利资源。

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温家宝总理曾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可见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何其的重要。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职业教育还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有些部门和地方没有把职业教育的发展当成是战略任务,职业教育的改革措施不到位,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对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投入不足,教育质量低,没有制定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企业与职业教育的衔接工作没有做好;职业教育自身的吸引力不够,学生的继续深造存在很大困难,很多人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正确、存在偏见,不把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摆在同一水平上,认为职业教育不是正规的教育。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毕业后大多进入工厂的生产车间做一线的生产劳动者或技能人才,而且社会地位和个人收入比较低。此外,随着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脚步的加快,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的转型、新工业化道路的建设都需要大量专业技术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扩大就业政策的实施,鼓励自主创业,需要提高职业教育的覆盖面;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增加我国经济的竞争力,这些都迫切需要加大职业教育的力度,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劳动专业技能。

五、建立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一)思想理论体系

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上存在的偏见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很多父母和学生普遍认为职业教育不能保证可以继续接受教育,也不会带了很好的工资福利待遇与职位的升迁。不少家长即使非常清楚自己的孩子考大学无望,可还是要努力一搏,不想让孩子接受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的鄙视不仅仅是传统教育的弊端,更大程度上是由人们思想观念所决定。职业教育工作者要加强思想理论的建设,营造一种有利于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氛围,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职业教育的风气。加强劳动者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通过对职业教育理论的研究完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学科理论研究人员的培养。

(二)管理体系

职业教育体系是一项组织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行为。我国职业教育的管理体系比较复杂,既有教育部门,又有人事部门和行业组织等。职业教育自身又分为了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上比较复杂。从教育生态理论的角度出发采用从教育的涉及的实际层面和价值层面进行管理的方法,比较完善、有内涵。

(三)资源配置体系

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既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又包括对教学各种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职业教育院校的增加,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困难,教师队伍的规模跟不上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增加职业教师的数量,提高职业教师的素质,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成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加大经费的投入,制定职业教育经费的保障体系,采取多种形式的经费投入。重视学生发展,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经费的使用需合理,坚持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促进职业教育各层次、各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

(四)服务体系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理解,并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便利服务。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工作在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在人们注重平等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尊重那些接受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提高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缩小社会各层次的收入差距。国家要制定完善的工资分配制度,来提高职业技术人才的收入水平,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六、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制定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和策略

1、以教育整体的观点建立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

许多国家已经改变了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往向企业输送专业对口人才的教育策略。为企业培养急需技术人才的教育思想太过于狭隘了,不能适应现在经济技术发展的新要求,对人才的培养过于片面。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把就业政策、教育培训紧密的结合起来,把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构成环节。职业教育不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才进行的教学活动,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需求的发展,要全面的进行职业教育,让人们拥有终身深造的机会。

2、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

树立人们终身学习的思想,中等职业教育是接受教育的其中一个环节,属于阶段性教育,职业教育者需要建立与更高一级教育内容衔接的机制,保持教育内部的平衡,使职业教育更加具有吸引力,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衔接机制,改变先前职业教育的终结性局面,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深造机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二)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植力度

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平衡的外部生态环境、开放的系统和协调的内部管理。教育部的支持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加大对职业技术院校的资金投入,及时的更换职业教育过程中落后设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修养。企业要与职业教育院校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职业教育院校向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增加接受职业教育人员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企业向职业人员提供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职业教育部门、企业和经济部门之间要形成完整地一条龙的教育培训服务。

(三)开展职业教育的改革

1、拓宽职业教育的教学领域,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开发新的课程。

职业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社会实践、团队合作、自主创业等各方面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灵活的应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2、增加职业教育的专业数量,扩大教学覆盖范围。

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企业对就业人员的要求不再是只精通一项专业技术,只为一项工作服务,而是要精通多项技能。教学范围的扩大增加了就业人员自身的含金量,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一个人擅长多种专业技能可以缓解企业内部人员冗余的现象,在促进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为自己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3、建立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之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学生在接受的职业教育的工程中请企业的资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让企业的技术人员来教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使学生对今后的就业环境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学生学徒期间给予适当地工资福利待遇,培训结束后参加国家统一的专业技术考试,合格者颁发证书。

七、职业教育的生态发展

(一)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态意识

在生态学中存在着边缘效应,两个以上生物种群的交界处结构关系往往复杂多变,而且种群之间的联系也非常的活跃,对生产力的要求非常的高。在教育生态系统中也存在这种现象,在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过程中会衍生出许多新的学科。这就要求从生态学的角度以全新的视角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研究。1、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本地区职业教育的关注度,改变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单一的局面,促使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鼓励民办职业技术院校、中外合资职业技术院校的建立。在多种办学模式下进行良性竞争,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政府给予职业技术院校足够的经费支持,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优惠策略,吸引优秀的教师加入到职业教育的行业,提高职业教育水平,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2、国家加大法规政策的支持力度。国家与政府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改变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并利用法规政策对职业教育进行制度化的规范和保护。职业教育能有今天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态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职业教育会议的召开。职业教育要想获得更得发展必须依靠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更新陈旧的思想观念,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3、扩大媒体的宣传力度。

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对职业教育进行积极的正面宣传,让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职业教育,改变传统的错误观点,从而让更多的人认可职业教育。教育部门要通过舆论媒体宣传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职业教育相对于其他高等教育所具有的优势,使人们树立正确的观念认识。

(二)根据食物链创造充足的教育资源

生态链将生态系统中每个个体通过提供营养供给的方式串联起来,各生物之间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而存在着一种吃与被吃的彼此联系。同一个生物个体可以有多个食物源,也可以是多个生物的食物源,简单的直线食物链因此变得错综复杂,形成了食物网。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都存在着间接或直接的联系,正是这复杂多样的结构组织才确保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职业教育的生态系统同样需要这种多样化的组织结构,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例如聘请企业内部资深的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教育院校进行授课。

(三)确定职业教育院校发展的方向

职业教育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具有正确的发展方向,这样才可以保持职业教育系统的平衡发展。职业教育院校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方向,首先需要对自身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合理的定位,借助生态学的思维方式研究社会中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职业教育院校的自身特点,指导职业教育院校进行科学的定位。各职业教育院校都是整个职业教育院校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个体的发展离不开整个职业教育院校生态系统的环境支持,各个子系统之间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共同发展。职业教育院校对社会需求的变化最为敏感,社会需求的变化影响着社会职业岗位的变化,二者同是职业教育系统中的子系统,社会需求和社会职业岗位的动态变化影响着职业教育这个大的生态系统的发展。职业教育院校要根据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及时的调整职业教育院校的专业科目,为学生的充分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让学生拥有一个可以继续深造的机会。结语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一个教育生态链不断完善和不断深化的结果,既包括了知识能量的传递和摄取,还包括了信息流和知识流的集聚。利用教育生态理论的观点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从整体与个体的关系着手研究,把职业教育体系看成是一个教育生态系统,从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出发解决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职业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职业教育院校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来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

作者:刘冉 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生态理论的发展(共2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zlw/92438.html

    相关专题: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城市交通论文


    上一篇:工程投资因素及概算编制方法
    下一篇:精益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探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