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子论文 >

少数民族文化在新媒体环境的传播新方式

摘要:少数民族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本文以赫哲族鱼皮艺术的传播为例,探索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新方式。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新媒体;鱼皮艺术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人口相对较少的民族,称其为“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博大精深且历史悠久、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而这些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与洗礼,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灿烂的一部分。赫哲族的鱼皮艺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固然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文字记载的鱼皮艺术品至少也有2500年的历史,同时具有很高的研究传播价值。

一、鱼皮艺术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困境

所谓新媒体,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要支撑,以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新媒体形态。由于新媒体的发展未达到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区域民族文化的传播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更加艰难,面临着如下困境:

(一)鱼皮艺术传承人年龄结构老龄化,对新媒体知识了解甚少

据了解,传承者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的众多限制条件构成了使用新媒体的障碍。首先,老人的文化水平存在一定的限制,识字水平较低,不能读懂新媒体产品的使用说明甚至是新媒体上传播的信息。其次,老年人收入偏低,甚至大部分没有固定的收入,这样的经济状况和条件也制约了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接触最新的媒体产品。再者,老年人的传统观念较深,对金钱态度谨慎,并且更多地将重心分配在子女和养老方面,因此在新媒体的花费上比例较小。

(二)鱼皮艺术特色的趋同化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新时期的大众媒体的即时性、碎片性特点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所有的文化在传播介质上被无限压缩,从“面”到“线”,最后从“线”到一个个几乎辨别不出某个单独文化特征的“点”,这导致受众在接受鱼皮艺术相关知识时也呈现出碎片化、转瞬即忘的特征,鱼皮艺术的特色不再,也就失去了传播和继承的最大价值。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娱乐化削弱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严肃性

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就是满足受众群体的娱乐性需求,这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鱼皮艺术文化传播过程中被渗入了娱乐性成分,如鱼皮服饰被当作戏服进行表演等,这使得鱼皮艺术的文化底蕴受到了一定影响。总体上看,以鱼皮艺术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所面临的困境,一是传承人的主观因素使得新媒体无法参与到传播过程中去,二是新技术本身的特性造成的文化落差。

二、鱼皮艺术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的可行性

新媒体在给鱼皮艺术传播带来挑战之际,也为其进一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不同文化在新媒体介质上彼此碰撞与交融,进而获得发展新活力

新媒体除即时性外另一个重大的特征在于交互性,体现为传播沟通时的互动、对文本解释的互动,信息的发出者与接收者是可以相互沟通的,而且不存在哪一方处于一定的优势地位,两者可相互转化。以普及最广的手机为例,当一个人在使用连通网络的手机时,他既可以接收信息又可以发送信息,这就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赫哲族的鱼皮艺术可以与土家族的吊脚楼文化相互碰撞,也可以与汉族文化相互交融,每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接受任何自己欣赏的少数民族文化。在这种过程中,鱼皮艺术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也不断丰富自身,丰富了文化内涵,提高了文化价值。

(二)新媒体的虚拟性使得鱼皮艺术的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

新媒体的虚拟性具体体现在空间、环境、现实状况、身份等层面的虚拟。传播者可通过各种软件制作出逼真的虚拟物件,受众可以透过屏幕身临其境般地观摩鱼皮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体验其制作成果,相比传统传播方式节约了成本,而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民族、年龄等因素而造成歧视和偏见,消除了沟通困难和障碍,使鱼皮艺术单纯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进行传播输出。

(三)新媒体的数字性大大提升鱼皮艺术的传播速度

数字化带来了媒介文本内容可以和物质载体相分离的机会,而且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和非线性的方式处理,这无疑在传播过程中省去了不必要的烦琐的步骤。例如,通过视频可直接呈现鱼皮艺术制作的全过程,受众轻点手指便可以通过数字化信息了解鱼皮艺术的内涵与精神,既便捷又快速高效,有的放矢的同时取得了有效的传播效果。当新媒体具有的交互性、虚拟性以及数字性等特征被运用到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时,无疑对鱼皮艺术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方式的探究提供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三、鱼皮艺术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方向的探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6年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5年的90.1%提升至95.1%;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较2016年6月增长1932万。我国拥有数量如此庞大的网络用户,那么网民自发地传播以赫哲族鱼皮艺术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似乎是条必经之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探索鱼皮艺术传播的新方式:

(一)基于社交媒体的“微传播”

“微传播”是指借助各类移动社交平台进行传播的方式,包括微信、微博、QQ等,据统计,2016年底微信、QQ空间的使用率分别达到85%、67%,各类社交应用持续稳定发展,互联网平台实现泛社交化。借助“微传播”中的人际互动、口碑传播能够实现鱼皮艺术的有效传播。以佛教文化传播为例,延参法师因一段接受采访的微博视频而意外走红,至今粉丝数量已达4536万,成为网络平台上佛教文化的代言人。“微传播”也为佛教文化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媒介平台。社交网络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在人际交互中形成裂变传播的趋势,鱼皮艺术依托“微传播”,通过生产优质内容、引爆社交话题、吸纳受众参与等多种方式实现有效传播。

(二)借助直播平台的互动传播

网络直播日渐成为当下最火热的媒体之一,接近半数网民使用移动直播软件。网络直播具有较好的即时性、互动性,能带来更好的“临场感”,将鱼皮艺术的观赏价值最大化。丽江古城内的许多商铺皆采用直播的宣传模式,店员们除了在门口击打手鼓招徕顾客以外,还同时进行网络直播,与各地网友进行实时互动、线上交流,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鱼皮艺术以各类服饰、绣画为载体,便于在网络上进行视觉传播,通过展示鱼皮服饰、鱼皮画的制作流程与制作工艺,加深大众对于鱼皮艺术的理解、认同,实现互动传播。

(三)依托电商平台的商业模式

文化的传承由文化自身的积淀决定,同时也有赖于物质基础支撑,良好的商业模式能维持鱼皮艺术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O2O电商模式具有广泛的市场空间。百度糯米已经推出了非遗有价产品的专题活动,2015年,国内首家官方授权的非遗电商平台“e飞蚁”也强势上线,进一步完善了“文化+电商”的运营模式。因此,鱼皮艺术可以同步发展实物售卖与旅游业两条线路。一方面,在线上推出鱼皮服饰、鱼皮图画等实物产品吸引各类文化爱好者;另一方面,与线上旅游平台达成合作,以鱼皮艺术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四、结语

近些年来,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效果式微。这就要求当下应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灵活地运用新媒体来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增添活力和色彩。新媒体作为现代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数民族文化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传播作用。综合运用新媒体,增强以赫哲族鱼皮艺术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度、广度和深度,可以为民族文化传播提供充足的活力和有效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良荣.网络与新媒体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7.

[2]孙钰钦.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渠道探索[J].编辑之友,2013(8):68.

[3]崔玉范.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研究[J].黑龙江民族全科医学论文丛刊,2010(3):147.

[4]陈峻俊.浅析网络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特点[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2):167.

[5]陶喜红.论媒介融合在中国的发展趋势[J].广告研究,2007(6):160.

作者:罗浩 邹伯涵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少数民族文化在新媒体环境的传播新方式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zlw/291937.html

    相关专题:代写文章 影响决策的因素主要有


    上一篇:环保工程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