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子论文 >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摘要】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民族对下一代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良好的价值观选择有利于人类全面、和谐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的加剧,各种价值冲突使学生思想观念产生新问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价值取向选择的困惑。课堂教学是学生形成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更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学科。文章主要从课堂教学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及困境、问题成因、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价值观教育困境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价值观教育;困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6-0020-03

一、价值观教育的界定

1.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价值的一般观点和根本看法,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评价、选择和行动。我国近代以来,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由于西方价值观的融合,我国社会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从封建时期的“以儒家的价值原则为主导”的传统价值观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十八大的具体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了最终确立。其中,“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三个倡导”诠释了我国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2.价值观教育

在当代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价值观教育成为了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其中,包括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生命价值观、科学价值观、环境价值观和审美价值观6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即是“用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引导青少年用正确的价值标准来看待社会、人生以及自己的生活、生命,教育他们正确看待社会的作用和认识人生的意义,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懂得关注自己的灵魂,形成自己坚定的信仰,具有健全的人文精神,养成自己的关爱情怀,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简单来说,价值观教育是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用其认识、判断事物,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及困境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一个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时期,在社会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价值观方面也出现了激烈的震荡,使原有的传统价值观与顺应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价值观之间出现了矛盾和冲突。如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成了现在的教育中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西南大学张进辅教授对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特点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是积极、进取和乐观的;少数大学生崇尚个人主义、消极退缩,一些大学生消极悲观。由此可见,从整体来说,我国学生在主流价值观方面呈良性发展,但也不乏部分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象。例如,在学生中存在的大量的“拜金主义”“自私自利”“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的现象,而对于一些传统优秀价值观中所提倡的“循规蹈矩”“谦恭顺从”等价值观已不为学生所重视。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困境成因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之前,价值观教育一直属于德育的一部分,并未得到相当的关注,仅仅是在中小学开设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有所体现。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共同被列为教学目标设计三大维度。至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备加重视,尤其是对价值观教育更为重视。学生是教育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则是进行学生教育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中所传达的价值观是生成学生价值观的有效手段之一,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直接决定学生学到什么样的价值观。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因素有哪些呢?

1.教育价值取向的片面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大多都呈现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即是教师填鸭灌输式教学,教学内容、形式教条化,片面追求升学率,从而忽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究其原因,是由于“应试教育”这一教育体制的制约,直接导致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大多数师生认为只要学好知识、考上好学校便是学习的主要目的,使教育中的价值取向呈现片面性的特征。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大多是按照阅读教学的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对教材文本从字词解释到段落理解,从层次划分到段意归纳,从结构点拨到主旨概括,从思想提炼到写作技巧,等等。他们仅仅是停留在认知教育阶段,只把眼光盯在了对文本形式和内容层面的理解上,注重对作品含义和主旨的理解,忽略对作品内在涵义的深刻理解,缺乏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从而使学生普遍存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

2.课堂教学主体的复杂性

一堂课的教授和学习的完成需要师生共同完成,其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即是课堂教学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首先,从教师专业素养来看:教师的素养主要体现在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和课堂教学模式、方法上,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价值观判断。有的语文教师对文本的价值判断往往都放在自己的预设之中,没有让学生去积极思考,而是想方设法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自己预设的答案之中,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引导出自己的或教参中早已存在的唯一答案。有的语文教师教学模式基本表现形式是“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知、练习巩固、布置作业”,却缺乏怎样去塑造学生面对生活时应该有的人生价值观环节。这样的教学过程导致教师对教学失去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对学习丧失兴趣,昏昏欲睡,更谈不上价值观的养成。其次,从学生的接受度来看,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意愿上,即是否愿意接受价值观教育;二是学生的能力上,即处于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如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经过学习比较后,与其原有的价值观出现了矛盾和冲突,这将会使学生产生抵制情绪和逆反心理。再次,从师生关系来看,不同的师生关系也会使学生生成不同类型的价值、品质。目前来看,我国师生关系大多数是以“权威型”为主,即是教师的权威至上,学生必须服从,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显然,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只对教师理解的内容和教授的知识进行复述。

3.课堂教学环境的忽视性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并未对课堂教学环境有过多关注,其实,课堂教学环境是教学中重要的教育场所,分为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它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交往以及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①在课堂物理环境方面,拥挤的教学课堂、传统的教学课堂布置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难以进行有效沟通和情感交流,这对学生价值观教育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教学设备的单一化使教学课堂变得死板僵化,更是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②在课堂社会环境方面,嘈杂的课堂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上课质量;不良师生关系的情感环境,会导致形成不良的班风和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价值观取向的偏离。

四、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建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语文的性质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明确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在语文课堂中进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自我价值观的培养,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认知人生的意义、目的和理想,在价值、道德、审美等精神层面提升人生的境界,努力使一个个独立的自我趋向完美和实现价值追求。

1.加强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度

在确定价值观教育之前,首先要明确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才能制定出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体系。显而易见,我国主流价值观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的价值观,并被我国广泛认同与接受。在这个价值观体系中一共包含几层含义: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现在倡导的中国梦。当前,正处于多元价值观融合的时代,尤其是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下,语文教学应当主要以恪守民族文化为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尊重多国价值观,进行正确扬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讲授国外优秀文学作品时,使学生主要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但也注重学习西方顽强坚韧的实践精神,反思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腐朽思想,关注人生、关注科学、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及创新的精神。

2.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就决定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首先,教师应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独特的见解和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对于学生来说,应当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才有道德上的权利来教育学生。”即是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正确价值观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表率作用。如在教学《春》一文时,语文教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也可通过自己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到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其次,在语文教材中蕴含中很多培养价值观的内容,教师可以挖掘现行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比如,自强不息、爱国主义、尊师重孝精神等传统价值观在语文教材中都有所体现:食指先生所写的《相信未来》让人们懂得在逆境中怎样好好地生活,怎样自我鼓励,反映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南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体现了诗人要像前辈一样为国立下赫赫战功,护住这一片大好河山的爱国情怀;《师说》和《劝学》表达的是尊师重道的精神。教育活动是以育人为目的的,在语文学科中,教师应时刻将“以人为本”作为自身的教学理念,充分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既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也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价值。

3.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互动

在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良好的价值品质的形成,教师应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平等对话”的气氛。而这种“对话”要求师生心灵彼此敞开,互相吸收、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价值平等。如于漪老师在教《变色龙》一文时,在课文快结束的时候,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你教错了。”于是她请学生上台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之后,她尊重学生,改正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师生是平等的,求知不存在尊严,谁说得对,就听谁的,服从真理,这就叫伙伴关系,这就叫合作关系。”由此可见,于漪老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蕴含着平等、合作和民主等价值取向,使学生在无形中也形成了这些价值观。

4.改善课堂教学环境,灵活运用教学方式

在语文课堂中,还可以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开展多样的活动创设情境,从而有针对性地探究学生个体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知识,培养出具有正确价值观念的人才。实践证明,通过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改变教室布置,运用座位的编排方式不同缩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如秧田式、圆形、小组式等座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与人和谐相处、沟通交流的价值观。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图片等教具多方位启迪学生思维,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例如,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这三首歌词,从不同角度歌颂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通过图片对《故都的秋》《济南的冬天》美好景色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等。因此,教师应将学生看成单独的个体,不是教给他们固有的价值观,而是教会他们自主思考人生价值观。在当今多元文化、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时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教育迫在眉睫。课堂教学对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尤其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是建立在语文学科人文性基础之上的,它适应了当代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符合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济良等.价值观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张进辅.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

[3]王新胜.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4]吕长生.课堂教学观对学生价值观影响的探讨[J].中外教育研究,2010,(8).

[5]张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

[6](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7]夏静芳.传统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教学之友,2014,(11).

[8]于漪.《于漪文集》第一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作者:柯梦琪 单位:湖北师范学院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zlw/166071.html

    相关专题:江苏师范大学学报 卫星有线电视系统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